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在河南省会郑州只要说起美味的西瓜,大多居民都知产于中牟。中牟县南部以沙质土壤为主,中、北部以两合土为主,通透性好,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提高含糖量,非常适合种植西瓜。中牟县适宜西瓜种植面积8467公顷,年产量达35.59万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造就了中牟西瓜独特的优良品质:一是口感好,西瓜种植区域多是砂质壤土,透气性强,产出的西瓜瓤沙而多汁,口感好,适口性强。二是含糖量高,西瓜结果期在4~7月份,昼夜温差较大,有机、无机肥料科学配施,产出的西瓜含糖量高。三是品种全,产量和品质双优,品种构成上呈现主导性强、品种新颖的特点。瓜农青睐抗病且品质好的新品种,如有籽的京欣系列、郑抗系列、日本金丽等,无籽系列的特大黑蜜5号、D-20、花蜜无籽等。四是供应时间长,西瓜栽培模式多样、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西瓜的市场供应期从4月一直供应到10月。五是耐贮运,中牟西瓜瓜皮细胞壁较厚且有弹性,耐贮耐运。中牟从汉代开始种植西瓜,宋代成为汴京西瓜的主要产区(中牟原隶属开封),在国内外享有“凉争冰雪甜争蜜,中牟西瓜人皆孚”“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生风”“籽如宝石瓤如蜜,中牟西瓜甜到皮”的美誉。

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中牟县2001年被认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11年“中牟西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在2014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中牟西瓜品牌价值为17.87亿元。

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为推介中牟西瓜的生产和销售,自2005年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举办大蒜·西瓜节及贸易洽谈会,开展西瓜趣味比赛(“吃西瓜”“抱西瓜跑”“西瓜举重”)、西瓜擂台赛、西瓜新产品展示、主题摄影、书法、绘画、征文比赛等活动,每年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西瓜产销信息和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吸引国内外客商走进中牟洽谈业务,正如百姓所颂的“农家广厦连云起,半是西瓜垒砌成”。

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果中王——中牟西瓜始于汉代至今

童年时代的中牟西瓜,是牟山脚下的贾鲁河滩,是爷爷看护的那片瓜田;是高高的瞭望棚、矮矮的秸秆庵,是忠实的黑犬、点水的蜻蜓、斜飞的紫燕,是赤着双脚、蹚过小河为爷爷送饭的瓦罐,就沐着月光、点着星星、沾着清露的梦幻。当然,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岁月,近千口人唯一的瓜田,既有流着口水、光着肚皮的垂涎,更有饥渴生盗心、望瓜难止渴的苦涩和企盼……

青少年时的中牟西瓜,是春风吹拂下的萌芽,是艳阳照耀下的舒展,是希望的复苏,是责任的凯旋,是片片绿海的蔓延,是座座丰收和展览,是随父老拉到都市、省城的架子车队,是霓虹灯下相看两不厌的无眠。当然,在钞票鼓满衣兜的时刻,有农民草帽遮不住、毛巾擦不去的艰辛喟叹。

现如今的中牟西瓜,是党员干部披星戴月助农售瓜的忙碌身影,是党委、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生动画面:一条条绿色通道,一场场推销活动,一家家便民超市,一辆辆补贴厢式货车,一个个直销摊点……当然,更多的是市场机制的构建,是不断拉长的产业链,是市民、农民的皆大欢喜!

中牟西瓜,在一个四十岁人的眼里,是黄河南岸昔日沙乡今朝绿海历尽沧桑孕育出的千万颗珍珠,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包裹着的一轮太阳。中牟西瓜,演绎着多少故事,寄托了多少情感,闪耀着时代的影像,展示着如歌的画卷。四十年的西瓜,历经政策的普照、科学的滋润、产业化的洗礼,已越来越纯正、成熟、圆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