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130炮攔截能力略談

戰艦的近防炮,素來被喻為戰艦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這一領域,我國的1130近防炮絕對是頂配級的產品。坊間素來對近防炮這一武器褒貶不一。有好事之徒甚至口口聲聲地說,實戰中這玩意一響,艦員就該寫遺書了.......當然,玩笑歸玩笑,咱們的1130近防炮的攔截能力究竟有多強呢?

理性點來看,1130的攔截能力是相當可觀的,毫無疑問能應對相當可觀規模的戰鬥。

1130近防炮,意思就是11管30毫米口徑近防炮。他的射速達到了11000發/分鐘——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有著上萬發彈藥的備彈。實質上,任何一款近防炮的備彈數量都非常有限,無論是在數千噸的中國戰艦,還是上萬噸的美國戰艦上。我國1130炮攔截能力略談

密集陣其實真的挺弱,口徑小,射速也不高

密集陣系統的備彈數量為1500發左右,而我國730近防炮的備彈只有1000發。1130的備彈也估計在這一水平左右。密集陣的射速為4500發/分鐘,那麼,打完所有備彈也就只是20來秒的事。而1130的射速是密集陣的兩倍以上,備彈又不比人家多,真的玩命打結果肯定是“秒射帝”。

這就是許許多多人覺得1130近防炮能力弱雞的原因——秒射帝給人的印象總不會太好。但實質上,1130炮這樣的武器,從來不是靠傾瀉彈藥的濫射取勝。一句話,技術才是王道.....

首先從彈藥上來看,1130和密集陣使用的是脫殼穿甲彈,而毛子AK630使用的是OF-84殺傷榴彈和OR-84曳光殺傷榴彈。這就反映了中美的近防炮思路本身就是有別於俄羅斯的。使用榴彈,就得指望一梭子打出去形成彈幕,說不定反艦導彈就能撞上其中的幾顆,這種做法在俺們村叫做亂槍打鳥。中美的近防炮,是指望用點射精確打擊目標的,在戰場上更接近狙擊手,而不是機槍手的角色。戰場上狙擊手從來不以帶的子彈多為強,所以,中美的近防炮對於備彈的數量的敏感程度其實本就不大——起碼沒有許多人想象地那麼大。

我國1130炮攔截能力略談

講道理,1130和730用的這種脫殼穿甲彈很貴的好不好,不要動不動就說人家靠彈幕取勝,用這玩意造彈幕也太浪費了

其次,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計算,用數字來看1130炮的攔截能力無疑是會比較科學的。一般而言,如果有導彈突破了層層攔截進入了近防炮的射程(一般為5公里),那麼近防炮一般可以有少則四五次,多則十數次的攔截窗口,超音速導彈攔截窗口少而亞音速導彈窗口多。我們一個驅逐艦支隊如果有三四條052D,就有三四套1130,那麼對於魚叉這樣的亞音速導彈就能形成最多四十次以上的攔截機會。這還不算身邊的054A之類的護衛艦。

要知道,進入1130射程的,都是經過海紅旗9,海紅旗16,海紅旗10層層攔截的。想要有40發魚叉進入1130射程,就可能需要起碼上百發導彈同時發動攻擊。目前,誰能有這樣的能力?如果是我軍的航母編隊,那攔截能力就更強了。我國1130炮攔截能力略談

圖中應當是一次陸上的系統測試,實戰中這幾秒打出去後彈倉已經見底了

當然,老託並沒不是說,1130炮天下無敵,只是希望用一種簡單的計算以及基本的事實向大家說明1130近防炮無論在射速設計,還是在備彈量上以及彈藥選擇,都是經過科學地論證的,是一種理論上最優化最針對戰場情況的設計。大家大可不必聽信網上流傳的各種斷章取義的言論。

最後提一嘴吧。現代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戰術也是針對了防空系統的特性而設計,一般是追求同時到達目標附近的,並且時間間隔很小。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1130近防炮也就只有一兩次攔截的窗口,而近防系統通常採用長點射射擊模式,打一輪一般只射出200發左右的彈藥。換言之,備彈數量差個幾百發,真的,真的,沒太大差別。

我國1130炮攔截能力略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