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以微风吹动宝树,出微妙音乐,极乐众生闻声证得无生法忍

阿弥陀佛以微风吹动宝树,出微妙音乐,极乐众生闻声证得无生法忍

藏密

语默动静皆说法

诸佛说法,不拘形式,色声香味触等皆可以阐示真理,唐代澄观大师《华严疏钞》云:“但能显义理,一切诸法,皆为教体。”只要能显示真实义理,一切万法都可以作施教之体。如《净名经》所说,有佛以光明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的则以佛的应身作佛事。有的则以佛的菩提树、衣服卧具作佛事,或因种种烦恼,众生贪求疲劳,佛就以此法而作佛事。

娑婆世界,释迦佛以“音闻言语”为教化的主体,澄观大师引《楞伽经》说,并非一切佛土,都以言语说法。有的佛国,直视不瞬,目不转睛,口里并无言说,也是一种说法。有的佛国,移动身体就在说法了。又如香积世界,饱餐香饭,便能证得三昧正定。极乐世界,听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发出的微妙音,就能成就与自性相应的正念。演奏管弦丝竹音乐,可以传心意,亲眼目击,也能心得大道。

所以诸佛的一语一默,乃至一视一瞬都可以说法,众生或见,或闻,或觉,或知都能学得真实佛法。佛所演的妙法,若能契入众生心神,何必非靠言语呢?

丝竹传心意

“丝竹可以传心”一端,澄观大师举了四个实例:“漏月传意,相如弹琴,帝释乐臣,马鸣和罗”,分别略述于下。

漏月传意

《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当燕王病重,太子丹请求回国,秦王说:“马长出角,就放你回去。”太子丹精诚所至,果然马长出角。太子丹回燕后,怨恨秦国,寻觅勇士刺秦王,经人推荐得卫国人荆轲。荆轲备妥两件礼物,一是“弃秦投燕”樊于期将军的头颅,一是燕国地图。

荆轲率领秦舞阳及十位勇士赴秦,秦王喜得这两件大礼,准许荆轲来到御前,献上樊于期的头及燕国地图。荆轲右手为秦王摊开燕国地图,左手顺势擒住秦王,问说:“大王,宁为秦地鬼,愿作燕国囚?”秦王怕死,说“愿作燕国囚”。荆轲因此不杀。

秦王请求与后宫嫔妃告别,荆轲答应。于是置酒设宴,与荆轲共食。此时,宫女漏月,在一旁鼓琴送酒,伴着琴音唱着:“荆轲大醉酒,王掣御袖越屏走。”等荆轲醉酒后,大王快速抽掉被抓的袖子,逃过屏风。荆轲不懂琴音,秦王却能会意,于是抽掉袖子逃走。荆轲左手执剑击铜柱,冒出火花,这时秦王侍卫蜂涌而上杀死荆轲。秦王因懂琴音而免于身死。

相如弹琴

汉代司马相如,字犬子,年少父母双亡,九岁时替人牧猪。听人说战国的蔺相如贵为卿相,即改名相如。村中有学堂,每日讲学,相如放下牧猪的工作,求见先生,先生知道他是有贤才的人,答应他入座学习。经过十年,学堂先生已无书可供他读。

相如得知蜀地临邛的富人卓王孙,有女儿名卓文君,心仪甚久,趁着到卓家作客弹琴的机会,将爱慕的心意透过琴声,传到卓文君心里。琴声打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在大街上,卓文君放下尊贵身分,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穿着与膝齐平的“犊鼻裤”,和酒保佣人一起洗碗筷。后来作了一篇〈子虚赋〉,获得汉武帝的赏识而任官。司马相如借琴声传达“凤求凰”的心意,获得佳人。

帝释乐臣

帝释天主,有一位大臣名紧那罗,玄奘大师译为“歌神”,善于歌咏。帝释天主命他为执法的乐神,他能从音乐中宣演佛法。

紧那罗曾亲自拜见佛陀,并在佛前弹琉璃琴。当时,在佛前的常随大众,除了不退转的菩萨外,其余的大众听了琴音,都失去了自制力,像小孩一般全身舞动。

马鸣和罗之伎

《付法藏因缘传》记载,佛入灭六百年后,马鸣菩萨在华氏城,制作音乐各处教化,乐名《赖吒啝罗》,抚琴的意思。马鸣菩萨制作的乐音,清雅哀婉,和谐调畅,宣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相,诉说诸法的如幻如化,三界如牢狱,一无可乐。即使拥有高显的王位,有自在的大势力,那一天无常死期来到,谁能不死呢?富贵如空中浮云,立刻散灭。我们这身躯,虚伪不实,像芭蕉皮,剥开后,原来一无所有。

马鸣菩萨请许多乐师,到各方宣演,但乐师并不了解音乐的曲调音节,都演唱错了。马鸣菩萨披一件细毛编织而高贵的“白氎衣”,到众乐师中,亲自敲钟击鼓,调和琴瑟,音节柔和哀雅,曲调完整,宣演“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华氏城中有五百王子,闻乐音后,厌恶五欲,感动而同时出家。

润物细无声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潜移默化,能陶冶性格,所以现代人称音乐是“侵略性的艺术”,它的功能具有独特的侵略性。绘画,可以选择闭上眼睛不看。诗歌,可以选择闭上嘴巴不读。惟独音乐,倚赖着它的无形潜伏,得以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人的耳朵,没有选择的余地。

圣人、佛、菩萨的智慧“与日月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所作的音乐,呈现“哀矜恻怛”的真诚,至善至美,和柔哀雅。因为能“尽人合天”,故能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势力与效验,令人难思难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