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第一幅:“开口笑少说话,布袋不如肚皮大。眼前时有福飞来,为他万物容得下。”

“开口笑,少说话,布袋不如肚皮大。”由他的外观和修行来说。常见佛寺进门,雕布袋和尚迎人塑像(弥勒菩萨),旁边题对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满腔欢喜地笑,少说话──佛家有止语,因为说着说着就出是非了。以前苑里有位师父就修止语,而古人也常说祸从口出。又说他肚皮大,大肚能容啊!

“眼前时有福飞来,为他万物容得下。”是就因果说。图的左上侧,有两只蝙蝠,中国画蝙蝠代表福,只要肚皮大,能容得下万物,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网路曾看到“垃圾人理论”,说每人都带着一肚子垃圾到处跑,只要有机会,就倾倒出来;这时,你要是碰上了,就点点头笑吧!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第二幅:“放下布袋,提起葫芦,并非颠倒。既不放下,又不提起,是真错了。”

这是说修行。布袋喻烦恼,所以布袋和尚有偈云:“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烦恼很多,要认识它,以前雪公曾说:“要磨刀,不知道刀子在哪,磨什么刀?”《百法》中有“心所法”,其中就有“烦恼法”,唯识都界定得很清楚,可以明白它的面目,今以“贪瞋痴”作代表,说明其特性。

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有,是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指三界的生死,我们就因着染着三界生死,才在三界中轮回不息,染着就是贪的面目。以前雪公说,凡是爱一人一物,就被它“黏住了”,很传神!

瞋:“于苦苦具,憎恚为性。”憎是嫌恶怨恨,恚是心被触动而怀恨在心,对于逆境,我们讨厌嫌恶,不管发不发作,都是瞋。

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对事对理心中不明,认不清楚,这是一切杂染生起的根由。对烦恼若认不清楚,就被烦恼转了。要转烦恼则是要“提起葫芦”,图上布袋和尚把布袋放下,提起了红色的葫芦,譬喻所修行的法门。

我们一觉察烦恼来了,就放下!修净土法门,一旦提起佛号,烦恼自然放下,雪公曾在讲经时开示:“烦恼起时能觉,觉已克制勿续,念佛克制即可不续,此念起时,他念不生。 ”这是从正面说,放下烦恼,提起佛号,并不是颠倒。从反面说,若是既不放下、又不提起,是真错了。

至于说放下,有个大前提,先“看破”,依世谛法,苦的逼恼、无常的变动,是较容易感觉得到、看得破的;而依第一义谛,空及无我,则须进一步研究。总之,看得破,才能真正放下。

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第三幅:“人我是非,一扇挥去,慈悲喜舍,六字念来。”

这是直捷切入的方法。人我是非,代表一切的分别对待,《金刚经》说四相“我、人、众生、寿者”,从执着“我”而生对待的“人”,乃至纷纷纭纭的一切烦恼,我今一扇挥去──看布袋和尚左手一把扇子,就是要挥去人我是非等分别相,这是放下,然后提起六字洪名。而念佛的时候,是要具备“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的质地。

称作无量,是因普缘无量众生,同时也引生无量功德的缘故。“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喜”是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而生欢喜,“舍”是不执着,同时是平等的,怨亲平等,不起爱憎。怀着这慈悲喜舍的无量心,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念来,这多直捷啊!除了缘念众生的质地外,还须了解六字的原理,我们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我们相应了吗?

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第四幅:“直筒无心,回首如意,更不分别,善恶无记。”

图上布袋和尚右手执竹筒,左手摄如意,头稍向左。大家都知道,竹筒直而空心,表念佛时,清清净净,空空如也,蓦直念去。结果呢?蓦然回首,表自自然然,并不有所希冀,却一切皆如,与自性相应。

自性有三种德:觉照、平等、不动不变。只因迷了,就造恶,雪公云:“恶由于迷,善由于觉”,一不觉,失了觉照等三德。若清净念佛,相应了,更哪有个善、恶、无记三性的分别呢?功夫到了,处在任何境界皆无入而不自得。

看破、放下、用功、自在,弥勒菩萨应化身,布袋和尚教你修行心法

第五幅:“六入自清净,六尘空搅扰,群动戏狡童,乾坤无烦恼。”

六入,就是六根,《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揭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收起分别,念得自然与本性相应,清净不染了。六根所对的六尘,即便搅扰不停,也与我何干?我就是一心不乱。好像图中布袋和尚身上周边,有六个顽皮的小孩,喧闹躁动,布袋和尚还是笑嘻嘻,由他去吧!我天地清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幅图像,有时也在陶瓷店看到立体的,绝不是只表度量大,也是功夫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