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怀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满脸欢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云游四方,以禅机点化世人;他乐善好施、身怀绝技、除暴安良、让众生离苦得乐。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智能尊者眼见人间生灵涂炭,遂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然后转世投胎,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

据说唐朝时,宁波奉化的龙溪上飘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恻隐之心的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这位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时常劝化人们要忘却烦恼,宽却肚皮。他也时常手持藜杖、撒履闲行,应了佛法中的"万法本空"之意。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后代文人崇敬这位大师提写了一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首妇孺皆知的句子赞颂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但似乎并未悟得佛祖旷达襟怀。

试问尘世间,谁未做可笑之事,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可笑之人。宽厚的佛祖,曾几何时讥笑过可笑之事可笑之人,何时不是以悲悯之心,善待芸芸众生!

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化。

此青瓷布袋和尚,质地纯粹细嫩,丰光泽,布袋和尚面相圆润,双目微合带笑,和蔼可亲,悠然自得,妙趣横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