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之安塞腰鼓

陝北之安塞腰鼓

陝北之安塞腰鼓
陝北之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主要存在於安塞西河口,譚家營,延河灣等地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 ,表演主要由多人組成,表演人數越多,場面越壯觀,也可以單獨,雙人,四人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從距離安塞二十多公里的張坪村一宋代古墓挖掘的燒製陶器圖案考證安塞腰鼓起初是一種鼓舞士氣的舞蹈。有著幾百年的歷史。

安塞腰鼓曾在建國之前,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廣泛存在於部隊文藝匯演等重大活動中,受到了當時軍民的一致好評。

後來安塞腰鼓的發展主要在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經濟水平得以提升,對精神需求的渴望,逐漸發展起來,其中一部電影黃土地把安塞腰鼓推向了高潮,當時以譚家營的胳膊,西河口的腿,還有延河灣的擺頭,各自為特色,每年在安塞進行比賽匯演。之後各取精華髮展逐步成熟。之後的安塞腰鼓逐漸出現在全國重大事件的慶典上,比如香港迴歸,99年春晚,建國60年慶典,等大型慶典中,也應邀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德國,等世界各地演出。

在安塞幾乎所有人都會打幾下腰鼓,有句話說安塞會打腰鼓的人: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