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漲之後沙特俄羅斯正設法阻止油價暴跌 中國能承受多高油價

事實上,石油價格的暴漲和暴跌,都不是長期依賴石油出口的能源型國家所樂見的。因為按市場規律來講,暴漲之後必然出現暴跌,顯然,2014年那場油市過山車行情,讓許多石油國心有餘悸。當年6月,布倫特原油達到每桶115.06美元,許多石油巨頭們都為之瘋狂,認為油價下跌是痴人說夢,但到了當年12月31日,布倫特油價跌至每桶57.33美元,較當年高位下跌了50.2%。

這場世界石油界的惡夢,使得之前富得流油的石油國紛紛倒下,委內瑞拉由此加速了貨幣和經濟危機,俄羅斯經濟隨之腰斬,石油王國沙特也進入了經濟增長阻滯的通道...無獨有偶,最近幾個月以來油價的瘋狂,或已令石油國們隱約擔心起來,由2月的61美元低位飆升至5月一度的80美元,有分析師認為,油價或正在飲鴆止渴。石油國們焦慮的是,在華爾街機構們不斷預測油價或上100美元關口之際,2014年的油市是否正在重演?當然,前車之鑑下,他們現在可能正在想方設法阻止一場潛在的油價轟然崩盤。

據路透報道,消息人士稱,海灣地區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正牽頭進行初步商談,討論何時能提高石油產量以及每個成員國將增產多少的問題,以冷卻於上週價格飆升至80美元/桶的石油市場。4月份,OPEC對該協議的依從性達到空前的166%,這意味著它已經遠遠超出了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王國沙特對減產協議已露出鬆口的跡象。

本月早些時候,一名沙特石油知情者稱,沙特正在關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石油供應的影響,並準備彌補任何短缺,但不會單獨行動。長期閱讀BWC中文網的讀者朋友不難發現,這一態度與大約兩個月以前沙特對原油產量的態度大相徑庭。沙特3月下旬提出與俄羅斯商討希望在未來就原油供應減產上能達成更進一步的長期合作,以期建立一個長達10年-20年的原油供應削減協議。緊接著,彭博社4月10日晚間報道,沙特暗示希望實現80美元的油價水平,以便支持該國政府的經濟政策議程以及能源巨頭沙特阿美的IPO。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比對油價的歷程不難發現,果然,沙特暗示的80美元油價水平已經達到臨界點。也就是說,作為OPEC的主要成員國,沙特現在決定原油增產可能並不意外了。

油價暴漲之後沙特俄羅斯正設法阻止油價暴跌 中國能承受多高油價

我們再來看非OPEC的產油國俄羅斯,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近日稱,原油減產協議不停的原因在於協議最初的目標,即恢復五年平均庫存水平即將實現。但他又補充道,由於不知市場未來將如何表現,俄羅斯對減產將保持“開放的選擇”。

Oilprice網站稱,有一些俄羅斯石油巨頭很早以前就已明確表示,對未來的生產計劃滿懷雄心壯志。但減產協議的到來限制了他們的野心。儘管如此,在減產的壓制下,部分公司仍在擴張產能。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原油減產協議,俄羅斯承諾減產30萬桶/日。但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4月原油產量均超出協議中的配額水平。

油價暴漲之後沙特俄羅斯正設法阻止油價暴跌 中國能承受多高油價

從沙特與俄羅斯石油產能微秒變化的角度來看,美國原油此前指責OPEC人為抬高油價或存在一定道理,只不過,從賣石油的角度來講,油價上漲可能也催化了美國原油坐收漁利,至少在頁岩油革命的推動下,目前美原油的出口量已創下每日近260萬桶的紀錄高位。不過,美國原油或感矛盾的是,高油價也將有利於俄羅斯原油的增收。

地緣風險疊加原油金融屬性發作,油價再創新高,如果特朗普基建落地,油價可能再添動力。2007-08年和2010-11年油價大幅上升時期,中國經濟過熱,央行大幅收緊貨幣。而當前我國"緊信用"導致信用風險爆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有必要偏松,如果通脹因油價而上升,政策如何操作?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油價變化的成因不同,其影響也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油價上升推升生產成本和通脹,或觸發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並衝擊金融市場。如果油價是因為基本面變化而變化,其影響比因為風險溢價變化導致油價變化的影響更大。供給短缺導致油價上升而產生的影響比需求旺盛導致的油價上升影響更大,此外還需考慮油價上漲的二次效應。本輪油價的上漲,既有風險溢價變化的影響,也有供給收縮(地緣風險)和需求改善的潛在支撐(如果特朗普基建落地)。

隨著美國產油量的增加,油價上漲對其影響總體上不再是簡單的負面衝擊,而更偏中性,但在油價急劇上升的情況下,短期會導致美債收益衝高,並增加股市的不確定性。2008年以來美國原油產量佔全球比例從10%提升至16%,因此油價上漲對GDP增長的負面影響減弱。油價上升可能會抑制美國汽車消費,但利好能源行業投資。油價每上升10%,美國CPI通脹可能上升0.36個百分點,但由於人口結構和貧富分化與70-80年代不同,油價上升重演40年前滯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油價每上升10%,可能推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25個BP左右,股市整體上可能因此受到拖累,但跟能源相關的行業可能因此受益。

我國對石油的依賴度較低,能耗密度也較低,再加上政府對原油價格的干預,油價上升的直接影響或相對較小,但間接影響不容忽視。油價上漲,除了直接帶動交通與居住燃料價格,還將推升替代能源煤炭價格,同時會推升生物燃料玉米以及化肥價格,進而推升養殖成本。估算表明,油價上升10%,國內煤價平均上漲3.4%,玉米期貨價格大約上升1-3%。若Brent均價為70-80美元/桶,今年PPI和CPI同比或上升至3.7-5.3%和2.2-2.6%。

油價暴漲之後沙特俄羅斯正設法阻止油價暴跌 中國能承受多高油價

今非昔比,政策難度上升,尤其關注油價上升對市場情緒的衝擊,但跟能源相關的板塊可能出彩。2007-08年油價大漲時期,我國內有人口紅利,外有美歐金融週期上行,經濟增長很高,加息無虞,而2009-11年油價大漲期,我國金融週期上行,收緊貨幣合情合理。但當前金融週期轉向,信用風險急劇升溫,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松貨幣對沖緊信用。雖然緊貨幣對於打壓供給導致的物價上升幫助不大,但可以穩定通脹預期,因此油價超漲將制約松貨幣。如果油價在100美元/桶左右持續時間較長,那麼CPI通脹或接近3%的政策目標,貨幣政策難度加大。油價快漲推升美債收益,拖累美股,也影響債市和股市情緒,但從油價上漲中受益的行業反而會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