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屎,還是先有歷史?

“你有《時間簡史》嗎?”

“神經病,我有時間也不撿屎!”

……

今天有時間,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屎的故事,這個重口味的話題。

01

無論是王健林馬雲們天天吃的魚翅鮑魚滿漢全席,還是窮人用以裹腹的泡麵榨菜,最終的歸宿都是馬桶裡臭烘烘的糞便。

食物吃進嘴裡,在腸道九曲十八彎裡轉個天昏地暗,所有的營養精華悉數上繳,剩下的糟粕我們稱之為大便。

如果你想知道一部剛上映的電影好不好看,散場的時候在電影院門口逮個剛出來的觀眾問問便知。同理,若要了解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躲肛門不遠,看一看剛拉出來的糞便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醫生們像狗仔翻找明星家門口垃圾桶一樣,不斷翻找大便中的細菌病毒與寄生蟲卵、紅細胞與白細胞、粘液與血絲等等。大便裡面包含的這些豐富信息被醫生視為珍寶。這種對屎的感情,恐怕只有沒錢買肥料的農民深有同感。

自然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幾十億人也拉不出兩泡完全一樣的大便。為了方便區分,1997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Heaton和 Lewis兩位大神靈機一閃,將天下大便分為七類,醫學上稱為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如下圖所示,在布里斯托大便七分法裡,第一和第二型提示有便秘,第五至第七型偏向有腹瀉,第三和第四型則是理想的便型,尤以第四型為最佳。各位不妨把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貼在家裡廁所牆上,看看你能拿幾次“屎上最佳”。

先有屎,還是先有歷史?

02

其實在還沒有歷史記載的漫長歲月裡,人類的祖先就已經在原始森林日復一日地下載著穢物。某種程度上說——先有屎,再有歷史。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關於人屎的典故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春秋戰國時代勾踐假意親嘗夫差之便的故事。勾踐初始又送美女又送寶物,都沒有徹底卸下夫差的戒備心。臥薪嚐膽不算什麼難事,直至勾踐主動為之嘗便診病,吳王終肯釋放勾踐回國。一國之君忍辱負重至此,可謂“屎”上第一人,焉有不逆襲成功之理。

先有屎,還是先有歷史?

吃頭號敵人的屎,那得要多大的意志啊!假如叫我們凡人嚐點兒自己的屎——還不如叫我們去死呢。正如吳國大臣伍子胥說的那樣——勾踐嘗大王糞便,是吃大王之心!當然,因吃屎而聞名天下的不獨勾踐一人,南齊朝的庾黔婁為母嘗糞而得孝名,被譽為二十四孝之一.。

《資治通鑑》曾記載南北朝北齊時期有名方曰“黃龍湯”,以屎作引。有勇氣把屎幹下去的人,怕是不會輕易死掉的;即便是死掉,也肯定是視死如歸了——屎都不怕,難道還怕死?

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記載:“晝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間。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體……設見犢子屎。便取食之……日食一麻一米。形體劣弱。骸骨相連。頂上生瘡。皮肉自墮。猶如敗壞瓠盧……”說的是釋迦牟尼借吃糞便來修行。其實也不稀奇,人都能做到的事,佛豈有做不到之理?

03

話說一日,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佛印對蘇東坡道:“觀君坐姿,酷似佛祖。”大文豪心中暗喜,對往日互相拍馬屁心生厭煩,想借機戲弄一番和尚,於是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裝著佛,故看你也像佛;汝視佛印如牛糞,皆因心中只有牛屎!”

先有屎,還是先有歷史?

凡人腹中自孃胎以來皆藏著糞便,我們無法擺脫穢物,但可以學習做到佛印的境界——“糞便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