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抬着棺材上前线,血战日军7昼夜,3个排歼敌近千人无一生还

在中国抗日将领之中,许多人都知道舍身殉国的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等名将,却很少有人知道抬着棺材上战场的抗日英雄——黄樵松。

师长抬着棺材上前线,血战日军7昼夜,3个排歼敌近千人无一生还

他是河南尉氏县蔡庄人,黄樵松的生命只有47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他求学时期,一个是他抗日时期,少年求学时期的黄樵松,其经历让人异常心酸。

父亲为了让黄樵松有钱读书,节衣缩食的省钱,1920年,19岁的黄樵松考入了淮阳省立第四中中学,可是家中的钱交完学费就交不起生活费,吃不起饭。

于是每隔一个星期,父亲就给他送一次馒头,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樵松艰苦的学习了两年,1922年,河南大面积干旱,深感国家贫弱的黄樵松决心弃笔从戎。

可是在当兵体检时,他体检不合格没有被录上,为此他在征兵站还大哭,一个监考官感动于他报国的情怀,破格录取了他,从此走上了军人之路。

起初他跟着冯玉祥和军阀打仗,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台,他被收编进了国民党军队,在“九一八”后,深受爱国教育的黄樵松一心想要抗日打鬼子,可是无能为力。

师长抬着棺材上前线,血战日军7昼夜,3个排歼敌近千人无一生还

一直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黄樵松才得以请缨抗日,此时的黄樵松是79旅的旅长,赴前线抗日时他给妻子写了封诀别信,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奔赴前线。

为了阻止日军南进,黄樵松带着部队在琉璃河一带抗日40多天,为涿州和保定争取了充足的设防时间,在保定会战中,由于总指挥刘峙贪生怕死,导致战败。

太原失守后,黄樵松在霍县坚持抗日痛击日军,1938年1月,他被提升为27师师长。后来他还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不过他最出色的一战是南阳保卫战,也是抗日最后一战。

1945年3月,日军集结7万余人进攻南阳、老河口和襄樊,当时黄樵松是143师师长,他带着一口棺材上了前线,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在黄樵松的激励下,战士多次打退日军进攻。

战斗中429团的3个排表现特别英勇,3个排的战士击毙日军近1000多人,弹尽粮绝后3个排的战士全部殉国,无一生还,黄樵松带着部队血战日军7个昼夜,最后奉命突围。

师长抬着棺材上前线,血战日军7昼夜,3个排歼敌近千人无一生还

日军投降后,黄樵松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一度请长假回家闲居,1948年,重新回到部队的黄樵松已经厌烦战争,他计划带着部队起义,不料事泄惨遭杀害,年仅47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