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因缘,你能不能很好把握?

本期导读:世间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依共存的,都是缘起法。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三讲,探讨如何体会和把握大乘佛法的根本的宗旨——“一切法无我”?如何进入大乘之门?

这些因缘,你能不能很好把握?

佛言祖语:今是岁大月,为觉第一智,能自舍身行,见断若干苦。——《佛说新岁经 》

学诚法师法语:大家就是来到这边学佛,绝对不是偶然的,这里面都是有很多的因缘在里头。我们今后会不会成就?我们会有多大的成就?也是会有因缘的。那么这些因缘,我们能不能很好去把握?


文章:这些因缘,你能不能很好把握?

问题就是说,宇宙万法太多了,我们观不过来,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这么多心态,物理、生理、心理。理,都是有规律的,把所有的宇宙万法我们都给它概括起来,变成一百个法。我们绝对不能说,我学《百法》了,那么我们就是学《唯识》。就是说,我讲《弥陀经》,那么我就是能够代表净土宗了,这个毛病也很多。很多人认为我学什么经、学什么论,那我就代表什么宗派。没有那回事。

即便说,比如你学《百法》了,学了《成唯实》,你能代表吗?你代表不了。第一个,你对这个宗派是不是通达?第二个,你的形式、你的思维、你语言的逻辑、你表达的方式,符合不符合“唯识”这一套说法?“净土”也是一样,你符合不符合?首先你整个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形式能不能符合?都是做不到的事情。只能说我们在学,不能说我们能代表。

这些因缘,你能不能很好把握?

佛门里面的很多的宗派的“门户之见”都是由此引起的。他认为,我自己是学什么经,我自己是学什么论;自己就代表什么派,别人就代表什么派;学这部经就不能学那部论,学那部论就不能学这部经;这个都是非常成问题的。佛没有讲,学这部经就不能学那部经,学那部经就不能学这部论。没有那回事。哪部经论里面那么规定的,对不对?

所有的一切经论都是要让我们断恶修善,让我们趣向菩提,只是说,每一位法师引导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有些说,你看多了,之前看乱了,看杂了。这个是有前提的:打比方讲,我们在这里学,在山上学,这一本学完了,再学下一本;第二本学完了,我们再学第三本;我们是根据这样一个次第来学习来引导。不能说,我们就别的东西不能学......这个要看每一个人的根基、条件的不同来看。

有些人学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有些人学了他就会有问题,各个又不一样的,是绝对有差别的。这样的一些差别,最后就会造成说,我们能不能有成就?或者说,我们成就大跟小的原因。大家就是来到这边学佛,绝对不是偶然的,这里面都是有很多的因缘在里头。我们今后会不会成就?我们会有多大的成就?也是会有因缘的。那么这些因缘,我们能不能很好去把握?所以这个是,“我”的第二个意思:一。(14)(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