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南边的事摆平了,北边的麻烦又来了。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毕竟“夷狄不与中国同”。所以,汉朝对待南边和北边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南边有事,先派人去劝降,劝降不成那就开战,没有妥协一说。北边有事,只能忍着,给钱给女人,息事宁人。为啥差距这么大呢?

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西汉初期形势图

因为南方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而且都是炎黄子孙。楚国祖先是文王时期的鬻熊,越国是大禹的子孙,吴国是周文王的哥哥和弟弟的子孙。更重要的是,秦朝时,百越已经是秦国的土地了!

北边的匈奴,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大患!所以,匈奴和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中原王朝强盛时,就打击匈奴。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秦穆公灭西戎七十余国称霸诸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破北边的胡人。衰弱时就修长城,给钱给女人。长城是由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组成的。刘邦白登山之围后,就开始了和亲。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汉朝的国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钱,心态就不一样了,所以,对于匈奴这次的求亲,朝廷内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是给,一个是打!主张打的是主管外交的大行令王恢,他认为,匈奴要了女人之后,只能安分几年,然后又故态复萌。这样反反复复的求和,让人一直提心吊胆,不如直接杀向匈奴,让他们不敢再来!王恢的主张没有什么毛病,总这样吊着,确实很让人难受。

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匈奴骑马人像

可是,刚刚晋升为御史大夫的韩安国却主张暂时答应匈奴的请求。理由是,匈奴行踪不定,桀骜难驯,就算打了,他也断不了根。况且,汉朝要征伐匈奴,那是千里作战,粮草、兵员都是问题。不如暂时和亲,稳一稳。

韩安国是一名老将了,曾经在七国之乱中一战成名,在朝中也是以沉稳著称,前不久又因为处理闽越问题颇得刘彻喜欢,从而填补了御史大夫的职。朝臣们很多都是亲历了汉朝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所以,都纷纷附和韩安国的主张。尽管刘彻想要做出点什么,但和太皇太后的较量让他明白,有时候,忍一忍不是什么坏事。

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单于和亲瓦当

时间,到了大汉元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34年。从这一年起,汉朝终于露出了一只猛兽该有的雄风!

建元六年的和亲,让刘彻感受到了一丝屈辱,堂堂大汉竟然要和这些蛮夷屈服。于是,这一年的十一月,刘彻任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兵云中,任命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兵雁门,为进击匈奴做准备。

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的富豪聂壹对王恢提供了一条计策,匈奴和汉朝刚刚和亲,一定不会对汉朝有防备。汉朝可以以利诱之,然后设伏兵袭击!王恢一直都是主战派,听到这条消息深以为然,立即上报刘彻。在朝堂上,王恢和韩安国又开始了激烈的口水仗,只是这一次,刘彻不愿意再认怂,讨伐匈奴,从这一天揭开了序幕!

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六月,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车骑、材官三十馀万隐匿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然后让聂壹潜入匈奴,引诱单于领兵前来。这本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而且单于真的相信了聂壹,也带着人马到了马邑边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匈奴单于在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了一群没有人看守的牲畜,感觉很奇怪。当然也有可能是放牧的人看见匈奴人来了跑掉了,单于也没多想,带着人马直奔雁门,俘虏了雁门尉史,这个死里逃生的男人惊慌失措,为了求生,他把汉军的计划告诉了单于以保命。单于一听大惊,带着雁门尉史和其余人马回到了匈奴。

时隔七十多年,大汉朝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的计划就此破产。所有人都愤恨不已,包括这次计划的总决策人刘彻。王恢面对盛怒的刘彻惶恐不安的说:“刚开始,计划执行的很顺利,只要单于带着人马进入马邑,然后我带人捣毁单于辎重,我们一定会大获全胜。可是,单于并没有进入马邑就回来了,我只有三万人,对上匈奴必然会失败。我知道回来也是死罪,但我为陛下保存了三万士兵的性命!”

盛怒下的刘彻哪听得进王恢的解释,立即下旨让廷尉议罪!王恢暗中派人送给丞相田蚡千金,以求保全性命。只是,这件事,即便是田蚡也不敢直接和刘彻说情。于是,田蚡找到了自己的姐姐王太后,说王恢不该被诛杀,否则那是为匈奴做好事了!毕竟杀了王恢,以后谁还敢出击匈奴了!王太后将这话转达给了刘彻,刘彻说“王恢提议了马邑之计,然后我动员了数十万兵马,就为了能够确保马邑之计成功。单于跑了也就罢了,如果王恢能够捣毁单于的辎重,这场战争也不算是没有收获,我也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可是,我动员了数十万兵马,耗费了无数银两粮草,竟然寸功未得!不杀王恢,怎么能安抚天下人心!”

王恢听到刘彻这番话后,羞愧自杀!

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那个雁门尉史告密,汉军定然会大获全胜。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王恢之死也赖不得别人。只是,汉匈边境自此再无宁日!

一场令人叹息的马邑之谋

时间一点点过去,整个帝国也在尽然有序的向前行进着。元光二年的马邑之谋,不过是汉朝这头猛兽前进路上得一个小小的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