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辛大师谈山东白人种群:孔子也是高加索人种

天辛大师谈山东白人种群:孔子也是高加索人种

山东古代属于东夷部落。

东夷部落的前身是来自于南欧的高加索人和西伯利亚丛林里的通古斯人以及北上的越族人的混血后裔,据考证还有一些零星的来自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岛民的血统。山东人的白人血统特征一直持续到启建立夏之后华夏族与东夷部落联姻才逐步消失。东夷人首领后羿和蚩尤都是红发碧眼,被炎黄部落称之为红发魔鬼。唐以后又溶入鲜婢族血统,李白诗中有云“红头碧眼老鲜婢”,可见,鲜婢族以及部分匈奴人都有白人血统。五代辽宋夏金元以后,北方民族融合,山东人基本已经失去白人肤色特征,仅仅保留了身材高大魁梧的特征。

1977年,山东长岛上挖出了一座古墓,墓里有很多散落的骨头,专家一鉴定发现墓里全是6000多年人的骨头,典型一个欧洲人、欧罗巴人或者高加索人的样子,有人说是山东人祖先,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头像看上去像一个英勇的西方人,但是专家为了科学的严谨性用DNA鉴定,因为HV型在亚洲是找不到的,根据如今世界分布当中,HV型只出现在类似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这样的地方。这个结果令我们感到非常震撼。

卢国,春秋时期一小国。其址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带。在长清归德镇有洼地名叫“卢城洼”,是卢国故城的遗址,也就是春秋时期卢邑的城都。现存文物保护标志碑,上写“卢国古城遗址”。标志碑立于1991年,该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洼地还能看到城墙,局部还有相当的高度。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城墙才逐渐坏掉。现在虽然已看不到耸立的城墙,但轮廓可辨,个别地方还能见夯土。卢国是西戎人的封地,和秦国一样参加周人对商朝的讨伐有功,因此受封。封地就是济南一带。卢水胡戎属于白种人。

卢水胡人活动于中国西北部,分为三大部:泾渭流域的安定卢水胡,河西走廊的临松卢水汉卢水仟长印玺胡、河湟谷地的湟中卢水胡。安定郡是卢水胡的发源地,境内有卢水(又名泸水)向东南流入泾河,自古便是羌戎杂居的半农半牧地带。卢水之名源于殷商时代的西戎卢方,卢方是以现在的甘肃平凉崆峒山为根据地的部落方国。参加周人讨伐商朝战役,有功劳,被封在济南一带,叫卢国。和姬姓直系诸侯国鲁国毗邻。可能是缺乏信任,便于监督。

留居西戎故地的彭卢戎则在春秋时期为义渠戎国所灭。当义渠戎国在公元前272年亡于秦国后,彭卢戎的遗民开始受到华夏族的影响,成为半戎半夏的宗族,不少人改用汉姓,彭姓是其中之一。秦汉以来,彭卢戎的遗民广泛吸收其他部族的加入,比如匈奴、月氏、赀虏、杂胡、秦胡、羯族、氐羌乃至汉族等等,并最终以“卢水胡”这一民族共同体的形象登安定左佰长铜印上了历史舞台。随着卢水胡被中央政权征调到其它地区,其活动区域从陕甘宁交界处的泾渭流域逐渐扩大到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河湟谷地一带,泾渭流域的安定卢水胡是其本部,河湟谷地的湟中卢水胡以及河西走廊的临松卢水胡则是其迁徙后的别部,2006年青海出土的“安定左佰长”铜印就是这段迁徙历史的明证[2] 。从东汉开始,卢水胡作为雇佣军曾多次出征西域和匈奴,镇压各地起义,是汉代河西士兵的重要来源。卢水胡雇佣军中也有因军功被汉族朝廷启用,而彻底汉化的。这群生活在祖国西北的族群在活跃了四、五百年之后于南北朝时期渐渐与其他民族一道融入了汉族之中。

山东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和中国古生物分子遗传学研究所,通过对山东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山东临淄古墓群中古人类遗骨中提取的DNA样本所做的检测,研究表明,儒家的发源地--山东,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春秋战国晚期,当地人的人种特征都是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白种人),进而可推知: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毫无疑问也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的成分。一直到了隋唐时期,山东当地人的人种特征才开始转变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尼亚人种的混合成分,近似于今天新疆中亚的黄白混血种人;然后到了明清时期,山东当地人的人种特征才开始转变为较纯粹的蒙古利亚人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