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物體運動的規律概述

高考複習:物體運動的規律概述

文|孟繁偉

運動學一章是高中物理基礎中的基礎,原因是物理學就是研究物體運動規律的科學。高中物理運動學部分內容的特點是概念和規律多,習題變化無窮。如果在複習中抓不住核心概念與核心規律就會有“雜亂”之感,所以在複習中一定要抓住這章中最核心的內容。

因本章內容是描述物體運動的規律,所以描述運動狀態的物理量即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本章中最核心的概念。其實知道了物體位置、速度、加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就是知道了該物體的運動狀態。位置不隨時間變化就是靜止、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就是勻速運動(不等於零的情況)、加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就是勻變速運動。靜止和勻速運動都可看成是勻變速運動的特例即加速度等於零時的勻變速運動。對於加速度變化的情況,在高中階段通常研究的是大小變化但方向不變或者方向變化但大小不變(勻速圓周運動),當遇到大小和方向都變化的運動過程通常用守恆的方法來處理。

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就是勻變速運動,軌跡為直線的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軌跡是曲線的就是拋體運動。研究曲線運動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運動的方法,即把曲線運動分解為兩個直線運動進行研究,常見的平拋運動就是分解為垂直於重力方向的勻速運動和平行於重力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描述某種規律常用的方法有函數方法(數)和圖像方法(形)。對於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物理含義及公式的適用條件一定要明確,遇到圖像時一定要通過圖像能得出物體運動的規律。從數學角度講就是數與形互換,一定要達到根據圖像能夠知道物體運動規律,運動規律能夠通過圖像表述出來,就時把形與數結合起來。

不論多麼複雜的運動,從理論上說都能分解為多個簡單運動的“疊加”,把複雜運動化為簡單運動所需要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說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化複雜為簡單運動的關鍵就是清楚物體加速度的特點,只要抓住了加速度就等於抓住了物體的運動規律,知道了運動規律就是知道了任意時刻的運動狀態。

當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有幾個常用的公式必須熟練掌握:1、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2、兩個中點公式;3、速度與時間,位移與時間,速度與位移的關係;4、一些常見的“二級結論”等。

打點計時器是一個重要的計時工具。假如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紙帶能夠求出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速度與加速度,也就是知道了該物體的運動狀態。求速度的方法常用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通常用相鄰相等時間內位移只差結合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大小。

總之,本章核心概念就是加速度、核心規律就是勻變速運動規律、涉及兩體問題時常用的方法是找到二者之間的時空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