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金融數據反映的情況其實很清晰

5月的金融數據發了,其實再一次證明前些日子敢為人先的高首席說的沒什麼毛病。 #金融數據點評#

  • 信貸增速在回落,社融大幅少了。數據直觀地說明了企業現在融資比去槓桿前難。監管加強後,表外的融資持續收縮基本在市場預期之中。的確以前在地產火爆,資本市場高潮的時期,一些表外融資雖然融資成本高,但被火爆的其他行情支撐,持續擴張。那時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資金“脫實向虛”了,表外融資很大部分沒有起到支持實體企業的作用。然而那個時候,有高成本的表外融資渠道,很多企業負擔重點,還是能融到錢的。現在呢,老路沒了,很多表外融資到期得了結,新的融資由於一些企業資信等級的問題,想回表內融資難度也大,借新還舊的套路玩不了,信用風險也上去了。所以數據就印證了我老早信貸數據點評裡說的那句“表外融資需求轉表內要完全實現難度大”。最後就是社融增速下滑的融資缺口沒法有表內信貸來填充。就是大家看到的社融增速下滑比信貸增速回落還要快。
  • M2增速能穩住,主要還是得益於央行在政策上一直保持了及時去對沖市場上到期的流動性,在一些偏緊的時間點也及時做了淨投放。信貸增速目前還是大於M2增速的,信貸應該是目前M2增速的主要支撐力量了。
    然而信貸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在居民中長期貸款上,可見目前國內居民的投資和資產保值增值的渠道匱乏,對樓市仍期望很高,儘管本輪樓市調控已經搞了很久了。而另外很大一部分是票據融資,這顯示了存款類金融機構對目前企業的信用風險狀況有擔憂,融資偏短期,甚至有票據佔信貸額度的現象。當然這不完全是機構不敢投的原因,部分企業確實過去表外融資較多,經營狀況也不好,投入新資金可能也是“借新還舊”滾動,信用風險高。而且表內融資的定價如果不能覆蓋相應的信用風險,可能很多企業在資金方面可能就不得不面臨融不到新資金而青黃不接的問題。即使表內能融到錢的企業,很多企業新融到的資金也用作償還之前的負債了,企業真正能剩下的用作經營的資金也在收縮,然後就是大家看到的M1增速還在下滑。
  • 直接融資少,企業債發不出來,看完前面兩段,想必大家也能明白了。企業整體在信用收縮的過程中,信用風險抬高,發債難度肯定上去了。要麼定更高的利率去發,要麼就是少發。高等級企業債和低等級企業債的利差也會擴大,
  • 未來會怎麼辦呢?好在目前國內資本賬戶不是那麼開放,央行等監管部門未來可能主要的調控精力還是會放在解決目前國內目前所遇到的企業部門融資可得性下降,融資成本有向上的壓力。所以之前很多外資金融機構大量增持國債,可能就是在賭央行下半年會增加流動性供給,使得國債利率下滑,他們想賺錢。
    確實,為了對沖金融去槓桿帶來的信用收縮對企業融資的衝擊,央行會對企業部門做一些流動性的補充,之前央行那些降準置換MLF、定向降準等等措施其實也是按照這個方向和思路在實施。但具體補充到什麼程度,估計還的看企業信用風險隨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吧。不過“脫虛向實”肯定還是會經歷“陣痛”的,一些之前盲目借高成本資金又沒經營好的企業,往後一段時間的日子就可能比較煎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