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6月20日,甘肅慶陽一19歲女孩李某奕患抑鬱症後從百貨大樓8層跳下,救援人員當場痛哭。然而在4個多小時的營救過程中,竟然有圍觀人員起鬨在樓下喊“從一點多跳到六點,還沒跳下來,慫慫把驢都慫栽倒了”,最終女孩跳樓身亡。

據報道,女孩的輕生和此前受到班主任的猥褻有很大關係,但和圍觀看客的冷漠、無情甚至冷血也很難擺脫干係。看客冷漠鑄就的“無形之刃”對輕生者的傷害是直觀的、直接的,圍觀、起鬨、嘲諷、催促和慫恿,甚至直播讓一個個看似無害的人變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他們的言語、神態、表情和心情成了壓死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一些圍觀跳樓者在網絡發佈的言論截圖。

類似的新聞和事例並不鮮見,看客們的旁觀、麻木和冷血彷彿由來已久。當年魯迅就辛辣尖銳批判過這種現象。他說:“假使有一個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準可以圍滿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個人,無端大叫一聲,拔步便跑,同時準可以大家都逃散。”魯迅正是對“人血饅頭”和“砍頭示眾”等國人懦弱、愚昧、冷血的不滿,才決心走上棄醫從文的道路,來改變國民精神。

百年過去了,今天的個別國人為何還是這樣趁機起鬨、麻木圍觀、冷血嘲諷?這固然與個人的思想和道德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幽暗、灰色甚至卑劣。在慶陽女孩跳樓的因果鏈條中,當事班主任的無恥妄為、同事的包庇護短、領導的私心袒護都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而看客的冷漠、冷血和冷嘲卻顯得格外扎眼扎心。看似無心的嘲笑、催促和挑逗暗藏著人際關係的失當、娛樂尺度的失準和道德評價的失衡。

魯迅覺得:“在朋友之間,說幾句幽默,彼此莞爾而笑,我看是無關大體的。”朋友間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說些娛樂搞笑的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無論人際關係,還是娛樂幽默和道德評價都應該有一定的尺度和準則,不能沒有講究、秩序和規則。“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所有事情都需要原則、尺度和分寸。熟人間的玩笑、搞笑和“皮”無疑會增加生活的情趣和樂趣,但陌生人之間的“惡搞”和冷嘲熱諷則有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殺人不見血的刀”。魯迅辛辣批評過那些圍觀看客真不知是“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對於這些看客來說,無聊、找樂、起鬨和來勁大概是他們的常態,但娛樂和興奮決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煩惱、痛苦甚至生命之上,不能是“吾之天堂,彼之地獄”。

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圍觀者將視頻發佈在朋友圈截圖。

叫囂著讓女孩趕快跳樓的人,擺出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態度,他們的冷漠、麻木不仁以及缺少對生命的尊重讓人不寒而慄。沒有同情心的他們選擇旁觀已經是對他人生命的蔑視了,而選擇起鬨讓人跳樓更是對一條鮮活生命的踐踏。對於生命,你也許可以有權選擇冷漠,但你不能惡毒。

“社會未必就冷靜了,可是還要像樣一點點”,魯迅最後還是對社會有所期望和希冀。經濟的發展或許可以快速,但社會文化、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質的進步絕非一日之功。真正構建一個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離不開每個人的主動作為和積極參與,更離不開每個人對思想、道德、法律和慣習的慎思篤行。

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快評丨女孩跳樓圍觀者起鬨,生命面前不能失去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