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爲何不過三百年?

秦以前,認為天子是上天選定的,講周禮,凡事都講出師有名,即使自己篡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直到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們好像找到了合法篡位的理由!先秦的君主奉行的是以德治天下,所以大家多半都服氣,王朝基礎紮實,存在的時間就長些,而秦之後,多是以拳頭服人,基礎不牢靠,大家可以屈服一時但屈服不了一世,有點機會就想搞一搞,所以之後的王朝就短命些!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先秦時代的王朝與諸侯國都是真正的黃帝的後人,跟黃帝都有血緣關係的。所以他們是真正的貴族。當時的底層人民都信仰黃帝是天。都不會造反,直到一個馬伕被周天子封為諸侯,歷史軌跡就改變了。

秦之前,天子分封諸侯,假如在一個封國活不下去,可以去另一個封地繼續討生活,秦統一後,在一個地方活不下去在另一個地方肯定活不下去。第二,商鞅變法將貴族階級與平民階級模糊化,平民立下軍功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然,平民也就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識。第三,劉邦成功上位,代表了平民階級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可以反抗的,權利不是貴族階級獨享的。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每當中國周圍出現一個強國,中國多少要吃點虧。古時的匈奴,突厥,五胡亂華,鮮卑,蒙古,女真。到近代的英法俄德,日本,美國。四大文明其他文明也是這樣,但都沒有中華文明那麼強大,都滅亡了。幾千年來,地球越來越擁擠,人口密佈,國界相擾,為爭奪食物與資源,戰爭不可避免,那些不強大的文明,在現代工業化經濟文明的曙光來臨前,早早被淘汰,物競天擇,幾千年一瞬間。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秦開始,人口越來越多,階級矛盾越來越深就有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觀念了。中國發展到現代,雖然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但是人口這麼多各種矛盾也在不斷積聚,加上國內外日益錯綜複雜的形式,不大可能打破歷史規律。

那時的人民,沒有那麼重私心,沒有那麼自私,為了溫飽而奮鬥著。最重要的是他們不遠毀掉自己“信仰” ,春秋戰國之前的君主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加上祖輩的思想灌輸跟家牢固,沒時間不說了,本來還有後半段。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秦始皇最大的貢獻有兩點,一是統一中華文化,二把大一統思想植入人心,雖說中國封建社會朝代沒有以前的長,但每次中國朝代更替都是統一的國家,而且文化都沒變。相反同期的歐洲就不行了,從羅馬帝國由於文化語言沒統一所以歐洲到現在就沒統一過,就像中國春秋戰國中國分成幾十個國家一樣。這樣看來秦始皇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中央集權強化是必然的,如果不強化中央集權,以中國的情況就會四分五裂如歐洲一樣,所以強勢中央弱勢地方是國情決定的,另外統一的國家才能增強人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有利於民族國家的壯大。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因為總有一個人要率先吃螃蟹,秦始皇第一個站出來吃了螃蟹,還告訴了後面的人,以後的螃蟹只能我吃,你們別人吃不了。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其實知道了皇權並非不可侵犯,秦始皇的例子也說明了,拳頭凌駕於皇權之上,誰的拳頭大拳頭硬誰就可以稱帝。後世造反之人越來越多,甚至幾個普普通通的農夫就可以起義,側面也說明了,其實皇權在極少一部分人手裡已經一文不值,只有拳頭勢力經濟上的碾壓才可以稱雄。

秦朝之前的朝代六七百年的都有,秦之後的朝代為何不過三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