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上市公司違約事件頻發,民企信用危機來了嗎?爲什麼?

最近,有關違約公司和評級機構的新聞大量出現,出現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債務違約事件頻發。截至5月15日,今年已經有11家主體曝出債券違約,除去本次違約發生前的 5家違約主體:春和集團、大連機床集團、丹東港、川煤集團、中國城建,新增的5家違約主體分別是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華信,其中華信更是評級在AAA。

近來,上市公司違約事件頻發,民企信用危機來了嗎?為什麼?

自經濟危機我國經濟較之世界經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但始終依靠外部刺激而繁榮的經濟註定不會健康,市場情緒高漲,房地產過度繁榮讓製造業經歷了良好的發展,因需求增加使得供給方面一味追求量而沒有注重質的提高,不僅帶來了產能的過剩,也帶來了結構性的供給不足,這其實也是供給側改革為何出現的深層原因。 前些年,無論是公司債還是政府債都是瘋狂的增長,政府有國家信用背書,無足為慮,而企業就沒那麼好過了,去槓桿大趨勢下,不僅要求企業降低債務,更要求金融機構降低槓桿比率,年初資管新規的出臺可以說又一次封堵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靠著資金鍊週轉勉強存貨的企業自然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

近來,上市公司違約事件頻發,民企信用危機來了嗎?為什麼?

總的說來,之前積累的大量債務到今天碰上資管新規,當監管機構限制了銀行機構的期限錯配,嚴控非標投資,使銀行開啟淨值化管理、面臨著大量表外非標資產回表壓力。因而國企還好說,民營企業只能自求多福了。 其實這次的違約事件也無關乎企業經營的好壞,鉅額債務加上政策驅動資金鍊條斷裂才是違約原因,所以,為了經濟健康發展,政府對不同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救助是有必要的,要注意的是,在救助標準上應注重企業質量而不應注重財政貢獻。

近來,上市公司違約事件頻發,民企信用危機來了嗎?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