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得語文者得中考」?

超級無敵小狒狒self

2018年山東中考語文由120分升為150分;2013年,中考難度普片下降,我們推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理化想拉來學生的差距越來越不明顯,而語文明顯的區分作用和偶然性,其成績的好壞決定了學生總成績的高低。再說,雖然卷面只有150分,但實際情況還遠不止用這些分數來衡量語文的重要性。為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中考所考的科目就知道。

一、語文這門學科最難在哪裡?

基礎好的同學,語文的字、詞、意、句法、課文背誦都是小kiss,學生最怕的就是閱讀理解和作文,其中閱讀包括詩詞鑑賞,文言文,現代文閱讀,作文有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這是重點,更是難點,不難看出,語文實際上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考驗。


而其他學科的重難點也與語文的這種能力有關係。教育大家就曾說過,數學是學科的基礎,而語文則是基礎的基礎,所以學不好語文,真得連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沒有,學好其他學科也就無從談起。

在數學這一科目中,最後一題的壓軸題是拉開學生水平差距的關鍵,許多學生對其出題方向和解題思路不理解,追其原因就是讀不出題意,推理不出思路,寫不出步驟,感覺好像很容易,其實是很重要的三個方面沒有駕馭——讀、想、寫,而恰恰這又是語文要學習的重中之中。

再說英語,難點仍然是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其實完形填空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閱讀理解。

還有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的副科,其知識的吸收和知識的輸出都體現著語文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及歸納能力。


前幾年,社會上許多人都喊著語文讓步於數學,深究原因,不是語文不重要,而是語文短時間難以提升,搞不好還會不升反降,所以大家都會不同程度的放棄語文,但隨著現在國家政策的變化,特別是教材總編溫儒敏說過,“未來語文高考爭取讓15%的考生做不完題”,這就暗含讓語文拉開總體成績的差距,因此,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也不為過


咕嚕牛的春天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縱觀中考、高考教育改革,最直觀的一個變化就是加大了語文的難度、提升了語文的重要地位,加之教育部幾年來連續發聲“讓語文成為中考、高考最難難分的科目”,所以語文成了“軍家必爭之地”,而人們也越來越認可“得語文者得中考”“得語文者得高考”的這種說法。

一、隨著中考、高考的改革趨勢可見,語文考查的廣度、深度不斷加大,地位日趨重要。

目前,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語數外成為必考科目,而語、數、外中語文的難度在逐漸加大,分值也有望提升,而數學難度保持不變,或稍有下調,對英語的考查向聽力和表達能力傾斜,減少語法的考查。

由此可見,語文必然成為拉大學生中成績差距的科目,但從今年的中高考來看,語文的難度遠超其它各科,就高考全國I捲來看,但就卷面字數首次超過了7000字,沒有一定的快速閱讀和強大精確的理解能力的話,很難得高分,另外作文更是放眼於社會,放眼於時代,考查學生的思想高度和對社會、時代、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思考是否有見地,無教條可依,無公式可套,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抽象思辨”所帶來的簡單化思路和公式化套路。

再如今年的中考各地也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查,無論是文言文閱讀還是詩歌鑑賞,都有不同程度的難度提高,甚至山東德州中考的作文直接選一首學生根本不熟悉的五安石的《生查子》進行擴寫,學生普遍認為所有科目中語文最難。

如圖所示,山東德州中考作文題:

另外,從目前的改革趨勢來看和教育部的計劃,語文的分值有望從目前的150分,提升為180分。卷面信息量將逐年加大。這一切必然成為拉開學生差距的原因。

二、語文素養的提高靠的是長久的積累,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所能達到的高度。

但就中考、高考語文所考知識的廣度來看,從基礎知識到古詩文閱讀鑑賞、再到現代文閱讀和寫作,基礎知識除書本上所學的,還包括文學常識、傳統文化與名著閱讀等的全面考查,而對這部分的考查有逐年加深的趨勢,不在考大面上的東西,而是深入到文化、文學、名著的精髓,就像下圖所示的,今年高考北京的微作文寫作那樣,讓學生如果沒讀過並沒做過深入思考就無從下筆。

2018年北京高考微作文:

另外文言文閱讀,前些年的中考大部分地區是不考課本以外的文言文的,現在是大部分地區都會考一篇課外文言文,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很難得高分。更別說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更是深入到中國古典文化精髓,遍佈二十四史了,而且今年高考全國I卷僅文言文閱讀就佔到了54分,而這種功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達到的。

三、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越來越重學生思想、修養、能力以及對文化、文學等的深入思考,不再是僅停留在表面化,或者是對知識的記憶上。

語文教育更能體現心靈影響心靈,情感啟發情感、思想精神陶冶思想精神的教育本質,而且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語文的考試方向正體現了這一方向。而這種思想精神,文化修養及心靈感悟上的高度和本質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靠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文學名著等的深入閱讀和思考,靠得是對社會、生活觀察和思考,對時代使命感、歷史責任感的培養才能企及,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死讀書”“讀死書”的人遠遠無法達到這個高度。

綜上所述,語文在中考、高考中所考查的深度、廣度、難度、以及對學生思想上的深度,視野上的高度上的要求,決定了語文將成為最能拿高分的科目,是學生間高下立現的終極科目,由此看來,得語文者得中考,得語文者得高考,確不虛此言。


指尖教育帝國

為什麼有人說“得語文者得中考”?

語文是母語,一個母語都不愛的學生,說他愛國,會有人相信嗎?學不好母語的民族,一定是個衰微的民族,它會失掉民族的凝聚力。記得初中有一篇文章法國都德的《最後一課》。當普魯士兵強迫阿爾薩斯學德語的時候。一個貪玩、幼稚、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母語的重要性。掌握它,就如同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愛國熱情達到空前高漲。我們中學生,又怎能為了某種利益,而放棄母語的學習呢?

一段時間以來,語文出現了一些怪現象,語文成績高分不容易得,低分也不會太低。人們重視程度也不高,語文成為中考、高考中的雞肋學科。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很好的體現。這涉及到人們的意識導向,和價值觀的形成。現在高考改革,重視語文學習又一次提到意識議程。語文不會給任何學科讓路。得語文者得中考、高考應該是正確的。



國家選拔人才,思想政治素質應該過硬。就如同國家選拔公務員一樣。行測、申論成績多少為合格。這裡面有多少語文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如果人才,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引,很可能是非不分,為了利益而放棄信仰。最終對國家不利。


語文學習好,並不影響數理化的發揮,反而有助於提高數理化的成績。如果說數學是各科的基礎,語文就是基礎的基礎。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要打好基礎,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蘇步清教授也說過“一個人無論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他語言表達不清,很難走向成功。”

語文中涉及多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見地。它將給人的靈魂注以不朽。為人的生活增添五彩繽紛,讓人的信仰更堅定。更深愛著這片土地。

得語文者得中考,這就是最簡單的愛國的表現。


淡月晗嫣1

語文是衡量學生基礎素養的最重要科目,從身邊很多具體個案來講,語文非常好的學生往往數學英語都不差,因為語文表面上是文字理解和造句作文,實質上考查的是學生的心性和理解水平,浮躁的學生往往語文不好,領悟力差的學生語文往往也不好!這兩項也正是其他科目所需要的!所以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得語文者多能得嘗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