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從2006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開始拍攝一群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都是00後。紀錄片開機的時候,有些孩子還不到兩歲。

他們來自北京市區,就讀於同一所幼兒園。

導演張同道說,關於拍《00後》的初衷,“某種程度上是在尋找,怎麼能跟我們的孩子更好地相處。”

沒想到,這一拍就是十年。

十年過去,從同一個起點出發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下成長,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家長們對教育觀念的改變,不知要讓多少90後淚流滿面。

“你有拒絕的權力”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每一個人,更是生而不同。

在紀錄片裡,有一個名叫小紅(化名)的小姑娘,特別喜歡獨處。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她在幼兒園裡從來都是獨來獨往,經常一個人坐在地上看繪本,也不怎麼喜歡和其他小朋友們玩遊戲。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老師有些擔心,覺得這孩子過於孤僻,於是嘗試開導她,希望她能多和其他人交朋友。

但是,這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卻面對鏡頭說出這樣一句話:“我就喜歡一個人玩,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園長很擔心,她認為,一個不能融入集體的孩子,將來可能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生存。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她多次告訴小紅,必須要交一個朋友。年幼的小紅沒辦法理解,於是她說:“我有拒絕的權利。”

最後她實在說不過老師,只能在鏡頭前大哭起來。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中國教育的傳統觀念,就是要求孩子要合群。

只有合群,才不會被淘汰。

但是小紅的媽媽,面對女兒有些“不正常”的孤獨,卻選擇了理解。

她說,“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比較喜歡自己獨處的人,所以小紅的行為在我們看來,都是很正常的。”

媽媽沒有逼迫小紅改變自己,而是選擇陪伴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她開始認識人和世界的關係。

拍攝到了2016年,上中學的小紅有了自己的朋友,她開始習慣和朋友待在一起的生活。

但同時,小紅也能夠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抽身出集體,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小紅說:“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講,社會對內向的人是有點不公平的,它在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的。”

她覺得自己需要朋友,也需要獨處。朋友能夠讓她接受更多關於世界的信息,而獨處,則能夠讓她整理這個世界的信息。

這樣,她就擁有了兩個世界的美麗。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後來,上中學的小紅回到了當年的幼兒園做義工,她仍舊不喜歡說話,在一旁做著手工。

但這個樣子的她吸引了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她一起玩。

在這個交流的過程裡,她很享受。小朋友們,也同樣很享受。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十幾歲的小紅,懂得愛也能感受到被愛。她找到了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最好的方式。

教育最好的結果是什麼?或許就是讓一個人,能最終成為他自己。

而小紅的父母,讓小紅成為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人。

“你自己選擇合適的路”

有些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姿勢是俯視的,在“聽話=正確”的價值觀裡,暗藏著控制孩子人生的想法。

但平視和尊重,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教育。

在“成長的單行道”這一集裡,有兩個男孩,一個叫劉嘉陽,一個叫梁昊天。

劉嘉陽正在國際學校接受西式教育,準備出國讀書;梁昊天則接受傳統教育,參加中考,人生軌跡平穩而確定。

兩個孩子之間唯一的交集點,就是小時候的那所幼兒園。

那時,他們是關係非常好的小夥伴。劉嘉陽文靜聰明,所有人都想和他做朋友。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調皮的梁昊天是一個怎麼也坐不住的孩子,隨時隨地都能在老師眼皮子底下搞些小動作。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童年的友誼並沒有讓兩人的成長軌跡變得一致。小升初之後,劉嘉陽從不上任何補課班,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是鼓勵並培養他的興趣愛好。

他學習射擊,打檯球,閒暇時閱讀金庸的小說。

劉嘉陽很早就確定了自己要出國讀書的目標。他成績優異,憑著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在國際班學得如魚得水。

他說:如果是傳統教育的話,我可能早已經被退學了。

劉嘉陽的母親說:“他是一個很獨立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尊重他的選擇。如果他的選擇失敗了,那就自己承擔後果。”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檯球是劉嘉陽最大的愛好之一

而對於梁昊天來說,國際學校的課程過於艱難,他退了學,並在父親的幫助下回歸傳統教育。

從此,他成為了為分數而努力的普通學生中的一員。他的時間計劃表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補課計劃,也必須時時刻刻為自己的中考成績而緊張。

在現在的他身上,很難再看到當年那個叛逆孩子的影子。

梁昊天面對鏡頭時說:“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現在看來傳統教育是最適合我的。”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中學時的梁昊天

他的父親也同意:

“選擇沒有正確與否,適合就好。至於結果,則等待時間來檢驗。”

傳統教育的陣痛改變了00後的父母。

社會高速發展,焦慮和困惑伴隨著年輕的家長,他們開始更多地思考,到底怎樣的教育,才是最適合當下孩子們的。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導演張同道說:我們本來以為孩子是個泥巴,我們怎麼捏孩子就是什麼樣。但實際上,孩子在父母的強力下被迫改變,當他一強大後,又回去了。

時間證明,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東西未必是好的。

所幸,教育觀念在一直在變化。家長替孩子選擇一切的時代已經開始轉型,如今,更多的家長把選擇權還給了孩子。

讓孩子選擇接受,選擇拒絕,也學會做選擇。

遺憾與反思

有很多人被片子觸動,認為節目組十年的堅持很難得:

“《00後》像是一部從孩子的成長過程體味大時代飛速變化的紀錄片。”

的確,《00後》探尋的東西,早已超出了導演的本意。它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家庭都要面對的尖銳命題:關於教育、成長、選擇和更多。

片中的每一對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竭盡全力、全身心投入,但結果不盡相同,也有太多事情不在掌控之中。

如賭博一般的教育,讓父母們肩上的責任都變得很重。

但在《00後》上映後,有網友評論:紀錄片選取的人物並不具有代表性,片中的00後,似乎只見中產家庭的影子。

有優渥的家庭條件作保障,每個孩子都可以那麼獨特有趣,而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也顯得成熟深刻。

而且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片子拍完粗剪的時候,在幼兒園舉行了家長看片會,家長決定,把認為不想上的鏡頭統統刪掉了。第二次是孩子自己配音,孩子不喜歡的也都統統拿掉。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但加工後的片子體現出的教育水平和家庭關係的“真相”,仍舊引人深思:對於目前的很多孩子,這些都還是遙不可及的。

據《2017年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教育觀念白皮書》,在2016年78.9%的家庭在課外教育投入超過了10000元,超過一半的家庭在課外教育的年消費超過了20000元。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2016年中國中產家庭最近一年在單個子女的課外教育上的花費 / 艾瑞諮詢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有18322元。20000元的教育花費,對於太多家庭來說,依舊是個讓人壓力很大的數字。

而由於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同、孩子所處教育環境的差異,還有更多的人,在這部片子裡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相較於英國的《人生七年》系列,《00後》只記錄了某個特定群體的教育觀,並且,也只是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群體,反思教育現狀。

而因為家庭客觀條件的不同,有人能夠選擇教育,而有人只能選擇被教育。

管中窺豹,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反思,其實還可以更深刻。

跟拍十年的00後:教育的差距在於父母的層次

“這個片子不是一個百科全書,就從這個10年的變化中去看成長,看我們的教育能不能從中受到啟發。”

這是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的。

其實導演在拍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並不只是拍了00後,還有他們身後的那個原生家庭的底蘊,這部片子也不像《人生七年》那樣涵蓋了社會的不同階層,但通過對幾個中產家庭孩子成長方式的呈現,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天性,幫助他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許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只是,這需要一個前提——你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起孩子的教育。

或許這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顯得有些“奢侈”,但在感動、思考和努力中,讓這一切不斷靠近現實,那就足夠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