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罪斩首?原来大有讲究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会看到犯人触犯刑罚,被判死刑,但为啥不立刻执行死刑还专门定下了时间,一般满足两点:一、秋后处斩;二、午时三刻。假定一个人在初春被判死刑,还等到秋后处斩,这不是让犯人多活上大半年?为什么不是其他时间呢?还是只是电视剧里面虚构的?

古代死罪斩首?原来大有讲究

其实,秋后问斩是存在的,还特别有讲究。午时三刻换算成今天差不多就是正午时分。而古代科学文明远没有今天发达,在他们看来,正午斩首囚犯可以避免死后怨恨。而且行刑前都准备酒肉,让他们吃饱喝好上路。

按照专家考证和文献记实,从汉朝起,死刑实施日期定在秋冬季节实施。从汉朝起遵儒术,尤其是汉武帝时代,曾特意下诏搜集治世计策。其中儒家代表大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囚犯秋后处决落叶归根,不逆天道,后来便渐渐影响后世,以后的朝代都相沿这种编制。

古代死罪斩首?原来大有讲究

由于科学文化的落伍和封建迷信,古人不能精确诠释自然界的现象,认为劫难、瘟疫、祥瑞、康年都是天赐的,因而人们的举动都应顺从天意,不然的话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皇帝是上天的儿子,理当顺天意,在各方面都不可与天意相违背。便把实行死刑的日期放在秋冬季节,春夏之间草木强大生气勃勃,人虽非草木,但亦属自然界构成局部,而秋天草枯叶落,处决罪犯符合萧杀之时

古代死罪斩首?原来大有讲究

有关秋后问斩,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以儆效尤。在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上半年百姓都要忙农活,空时很少,也没有闲功夫特意来看斩首,但是秋天收获后就没什么事干了,若是在老百姓忙农活的时辰处决监犯,就起不到用斩首示众来威慑民众。

古代死罪斩首?原来大有讲究

正如统治者等待的那样,大概是看着人头落地内心特别解恨,每逢斩首,老百姓都市抢先恐后地跑去配合官府。在古装剧中,一大堆人围观斩首,堵得水泄不通,都是常有的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