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癸巳深秋,我们来到了随州文化公园。取名的组织者包毅国先生说:“市委委托我找大家来,为公园的所有建筑起个名字,然后再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次取名,虽然只是一个初稿,但不能马虎。要充分彰显随州历史文化,要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公园管理处处长聂卉将文化公园设计图挂在墙上,作了详细讲解。公园是上海园林设计院设计的,整个公园占地面积近千亩。公园的景点基本上都是围绕随州的文化元素展开的。

公园似一个太极图,分炎帝东湖和炎帝西湖,东边有善洪取经岛,西边有明月岛,中轴线为迎宾大道。北端为随州火车站,南通随州市城区中心。北通季梁大道,贯通城区东西。南边是绿化带和开发区。公园东北角是紫阳宫,正北为草坪场、生态停车场、公园游客接待中心。西北是神农坛、太白广场、餐霞楼,西北角是扬坚亭,正东是未名岛。东南是帆船广场,西南是岁丰桥、舜帝岛,西南角是编钟音乐广场,正西为公园管理服务中 心、文化长廊。中间有岛、桥、码头等。公园设计,天人合一,大气磅礴而不失灵巧,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随州城区的东方,熠熠生辉。

我们首先来到了公园的核心景区。举目一看,以曾侯乙墓出土的稀世国宝尊盘的“尊”为雕塑主体,由青铜铸造而成,高16米,十分壮观,取名为盛世同庆。我当过多年的随州市市文物局局长,知道这件文物的珍贵。尊本是盛酒器,盘是烧香的,尊盘连在一起又成为古人祭祀的神器。尊盘云纹缭绕,有数万只小龙焊接而成,用失腊法工艺制成。尊盘出土后20多年无人能复制,足见随州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雕塑有举杯庆盛世之意。雕塑座落在广场中央,显得庄重大方。张局长说:“这个地方主要强调曾随文化内容,准备叫曾随广场。可不可以?”

曾侯乙墓发掘后,曾和随的关系让考古专家颇费思量,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历史学界专门开展了“曾随之谜”的讨论,先后有四五种不同的猜想。中国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指出,曾即是随,随即是曾。有了“曾随合一”说,平息了这场争论。到羊子山噩侯尊的出土,2012年对随州叶家山古墓的发掘,才搞清了随州西周就有曾国和鄂国。义地岗出土的一件戈上,镌刻有“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铭文,李学勤的“曾随合一”说法得到佐证。考古发现,曾国的存在在随州最少有7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叶家山的曾侯,到擂鼓墩的曾侯,他们的生活方式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随州文化继炎帝神农文化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必须有一个名字来表现这层内涵。“曾随广场”和“盛世同庆”这两个名字确定下来了。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随州文化公园雕塑:盛世同庆

张局长指着神农坛和季梁像说:“这山还没有名字,看叫什么山好?”我们顺势望去,山顶最高处,耸立着似汉代风格的建筑,高30余米,呈方形,坛顶斗拱飞檐,墙身梯形,外用青铜馐,气势非凡,亦是景区最高建筑。宫内供奉炎帝神农,四周用腊像塑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旨在宏扬炎帝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神农坛下面是高20.3米青铜铸造的季梁像,底座为云纹石,错落有致,台痕斑剥,似在诉说古随国的风云变幻。唐代诗人李白曰:“夫汉东之国,圣贤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大贤季梁的雕塑,祥和大气,目光深邃,身着莽袍,手持书简,峨冠博带,衣袂飘逸。

季梁,春秋初期随国大夫。在春秋大动荡、大变革,文化信仰危机的时代,需要的是重建思想信仰、重建社会秩序——这是知识分子神圣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季梁提出的“夫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理念,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新境界高度,开拓中国哲学之先河。其“兄弟之国”、“避实击虚”、“以少胜多”的军事、外交战略影响至今。随国当时能在春秋战国社会生存七百多年,与季梁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季梁雕塑的下方,用花岗岩砌的阶梯,中间为石雕,讲述着圣贤们的丰功伟绩。

这时,毅国说:“此山应该叫圣山。”有人说:“神农坛的所在,可叫烈山”。毅国说:“炎帝神农思想是随州文化的一个起点,这个起始为中华文明开了一个好头,后来者沿着炎帝神农开创的文化发展,进行累积。历史经过累积就发生质的变化。季梁的精神就是炎帝神农精神的延伸和发展,包括后世的儒家思想体系也是对农耕文化的系统整理,严格说,只是炎帝神农文化的延续。甚至今天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就是炎帝神农开创的农耕文化的深化。中华民族的的文化精神,就是一代接一代人的累积,这种累积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承。所以这里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圣山,还是叫‘圣山’好!”

是啊,有圣人,有大贤在这里,当然叫“圣山”。这座圣山只要进入人们的视野,心中就开始有一种圣神和敬畏,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滋润的情怀,这种情怀一点一点的积累,就是随州人走进现代文明的过程。一个人要是抓住一个机遇,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富翁,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没有长期的修养是不行的。随州市花大力气修建这个公园,其良苦用心就是要把随州人修炼成文明人,从随州历史文化中提炼出精神营养,来滋润濡养当代随州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建设这个文化公园就是为随州人制造心灵的“坠露”、“落英”,我能参入其中是一个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季梁雕塑

我们沿圣山行至一个广场,广场的南面是错落有致的餐霞楼,广场还未命名。蒋天经先生说:“那就叫太白广场。”大家赞同。李白一出川,就遇到了茅山上清派道人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深受几代帝王器重的著名道士。司马真人赞誉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同时,司马承祯还介绍了自己的弟子胡紫阳。胡紫阳9岁在仙城山出家修道,在仙城山建苦竹院和餐霞楼,谈经修道,声名远播,“禀训门下者三千余人”。李白早就从司马承祯那里知道了胡紫阳,与紫“结神仙交”就在情理之中。开元十五年(727年)至天宝二年(743年)被皇帝下召进京,聘为西京太微宫使。后因皇帝崇尚巫术,紫阳辞官离京,在回归故里路上病逝,终年62岁。李白与胡紫阳交往时写下大量与其有关的诗文,如《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紫阳去世后,李白亲撰《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称“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节。书不尽妙,郁有崩云之势;文非夙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花而蝉蜕”。

可以说,餐霞楼前的广场命名为“太白”,可以讲述随州在那个辉煌的唐朝时代两个文化人物的故事。胡紫阳随州人,师从司马承祯。道教的祖师李耳,被李姓的唐朝尊奉为国教。胡紫阳能进入朝廷的道教场所太微宫做官并讲授道家名著《参契同》,道家学问肯定了不起。李白安州10年蹉跎岁月,能在随州客居3年,就是因为胡紫阳的餐霞楼。餐霞楼楼前的广场叫“太白”,李白的字“太白”。“餐霞楼”与“太白广场”,其实就是唐代的两个大名人千年后在随州的再次重逢。

取得好名,大家兴致勃勃,拾阶登上杨坚亭。杨坚亭与“圣山”相对,座落在西山上,青松翠柏,奇花异草和奇石散落在各树旁,显得格外宁静。大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隋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封随国公。杨坚14岁就开始了政治生涯,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后建立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对随有很深的感情,很多人以为“随”与“隋”是杨坚忌讳“走之”去掉的,实际上,先秦两汉时期“随”与“隋”是通用的。文献中很多地方的“随”都是用“隋”,比方“隋侯”、“随侯珠”等等。“隋”字更反映了“随”的核心内涵。“随”的最古老写法就是“队”,就是说一座山从天上坠落。这是人们对“随”的最早认识,随着人们目光的伸展,人们认识到“随”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我读过包毅国有关于“阝”代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有”表示稻作农耕肥沃土地的论述,我觉得有道理。杨坚定国名为“隋”,是把握了“隋”的核心内涵。这种把握就让随州永久性地走进了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地名来命名的王朝。

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已经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被尊崇为“汉人可汗”。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外御强敌突契,内让人民安宁生息。蒋天径考证说是南唐徐锴首先说,隋文帝杨坚改“随”为“隋”,是避讳“走之”,南唐的文学艺术成就很高,但存在着虚浮文风,徐锴作出这番言论,不能不让人往“虚浮”方面推想。后世众多的学者都指出徐锴的谬误,鲁迅先生关于“随”与“隋”的考据尤为详尽。

面对杨坚亭,蒋天经、李虎同时说道:“应叫‘文帝亭’,只呼皇帝的名字有些不恭。”包毅国说:“这山应叫‘龙居山’,‘龙居山’这个名字是同治八年版的《随州志》说的。《卷十四·古迹》:‘隋文帝故宅,旧志,在州西南五十里龙居山。相传,文帝微时居此。’这个名字俗与不俗,是历史上传下来的,改一个不俗的名字,可能就跟隋文帝没有联系了,最好不改。”蒋天经说:“《随州志》是我们随州学界的前辈修的,他们用‘相传’两个字来说杨坚在龙居山长大的,就是希望随州的山水能滋润濡养一代圣贤,其用心良苦。我们也要传承前辈的美好心意,不要觉得这个名字俗。”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农耕文化坛

好一个“龙居山”,三个字证明随州的地灵人杰,隋文帝杨坚能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可惜,隋朝在中国历史存在的时间太短,“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没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现,以“隋”命名的王朝就被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弄丢了。

我们顺着文化长廊,来到编钟音乐广场,广场面积很大,有2千多个座位,舞台能容200多人演出、临炎帝西湖岸上,耸立着两套大型64件曾侯乙青铜编钟复制品,音色优美,音域宽广,12个半音齐全,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属同一系列,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1978年夏天在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沉睡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完整成套的大型青铜编钟,一经面世,那黄钟大吕,穿云裂石,余音绕梁的金石之声,便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在音乐广场的东南建有古色古香的茶楼,李虎说:“不能叫茶楼,应叫‘天赖宫’。”包毅国说:“编钟音乐一奏,世界上还有那种音乐能超越编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天赖宫’,此名确切。”

舜帝岛座落在天赖宫西,临湖而建,面积不大,别有特色。岛上有舜井、舜碑、舜田。可从岁丰桥直接上岛。我知道舜时,是从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中了解的。查阅资料,知道了舜帝自幼丧母,受继母、异母兄弟的多种虐待,但舜始终以孝为本,以诚待人,以仁爱之心终于感动了继母、异母兄弟。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爱戴和赞誉。尧帝决定由舜摄政并代行天下,举行了禅让大礼,由舜“王天下”。舜曾辛勤耕稼厉山,渔猎于姜水。历史学家张良皋先生认为,舜葬九嶷山就是今天的大洪山。从考古角度看,至今湖南仍未发现夏人的遗迹,或者说历史的真实是夏的实力不可能达到湖南零陵。那么夏的影响通过南阳盆地沿随枣走廊达到长江之滨是历史的真实。2001年6月,在随州市国税局办公楼前,也就是舜井冲东临白云湖的地方,发掘出舜井、舜碑。舜碑是宋代人立的,上镌刻楷书大字“舜井”。包毅国说:“三皇五帝,随州有两帝,这在中国是唯一的,足见随州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蒋天经说:“这是一篇大文章,一定要做好。”

从舜帝岛向炎帝东湖行进时,遇一桥涵,张云亮先生说:“这座桥还没有名字,劳驾想想。”有的说叫“连通桥”,有的说叫“连心桥”,毅国兄说:“叫‘随和’桥好。天经兄研究‘随’字是从易经随卦开始的,六十四卦唯‘随卦’最好,大吉、大利、无咎,没有一点凶相。随的本意是和,随作为一个词素与许多词素搭配都有和谐的意思。比方:随心、随意、随缘、随便、随和。‘和’——天和、地和、人和、家和万事兴,天地万物和、则世界和、地球家园和。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雪中的随州文化公园

2008年前,我国申报奥运会成功时,我曾接待了法国籍的华人魏导演,他是和张艺谋竞争奥运会文艺节目的总导演之一的人选,他想把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搬上奥运会舞台,我带他参观了曾侯乙墓遗址和博物馆的文物,他被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震慑。中午进餐时,他向我了解随州的民俗文化,我向他介绍了随州“三独”,即独人轿、独角戏、独杆轿。他听后感兴趣地说:“随州很和谐,三独是游戏,没有争斗,没有战争,在嘻戏中快乐生活,这在全国是少有的,难怪曾侯乙墓出土那么多精品,而富能敌国。” 是啊,“随和”正是随州人高贵文雅的品质。

出随和桥涵,我们来到了帆船广场。“帆”蔚为壮观。广场可供数百人参加体育运动,看台可容2000多人。蓝天、白帆、红地美丽而大气。我说叫帆船广场不好,帆有“翻”的谐音,诗人李白《行路难》诗有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叫“云帆”广场好。李虎说:“有个成语‘乘风破浪’就是出自随州。”那是南朝宋将宗悫,随州人,年少便胸怀大志,其叔父宗丙问其志向,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宗悫果建战功而封官,死后被赐为征西将军,建有孝武庙。随州有其陵墓,今宗悫巷犹存。成语“乘风破浪”即源于此。

过紫石桥,穿莲花池,到渡蚁桥,来到未名岛。张云亮说:“这个岛主要是纪念欧阳修。”包毅国出口便道:“叫‘六一’岛。很多人愕然。包毅国说:“欧阳修谥号文忠,写了《醉翁亭记》称作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老翁一个。”

公元1011年,一位丧夫的少妇带着4岁的欧阳修走进了随州,她以河边的荻草为笔,以河中的细沙为纸,教子认字。城南的大户李辅尧见这孩子勤敏好学,就送了一些书给孩子。其中六卷《韩昌黎先生文集》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文学史。当时科场盛行浓糜艳丽的西昆体“时文”,而受到韩愈文风的影响,欧阳修在科场屡屡失败。终于,欧阳修的文章辗转到翰林学士胥偃手中,胥偃眼睛一亮,几乎不敢相信,天下还有如此锦绣文章。在胥偃的推荐下,欧阳修在国子监考试第一,礼部考试第五,欧阳修从此离开随州。是年,欧阳修23岁。欧阳修进入仕途后,数度被贬,但他的仕途坎坷,却让他的文章更添了几成傲气,几分自信。欧阳修没忘记随州,他写道:“随虽陋,非予乡,然予所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随州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一代宗师欧阳修,激励着着随州人民不为时流,敢于创新。“岂能忘情于随哉”应该成为随州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文化公园命名座谈会上,也有喜爱随州文化的网友认为“六一岛”太直白,建议叫“希望岛”。蒋天径发言说:“‘六一儿童节’和‘六一居士’的混淆是有意的,这其中就是蕴含着随州的少年一代能够像欧阳修一样,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六一岛,一个令人神往的岛。

过大通津桥,登山到紫阳广场,广场上建有八卦图,栽有大片竹林,东北角建有紫阳阁。蒋天经说:“胡紫阳在苦竹苑长大,就叫苦竹山。”大家说,苦竹,知者甚少,最好叫“仙居山”,胡紫阳在仙居山修炼得道,游客易记。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随州文化公园夜景

仙居山亦称现光山、仙城山,是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在随州府河境内,是大洪山山脉。隋文帝杨坚的女儿在此山出家,建有现光寺。据初步统计,李白在仙居山写有60多首诗,其中《忆谯郡元参军》“相随迢迢访仙城”就是写随州的名篇。仙城山有许多仙人居住过。当年追随胡紫阳仙道的有3000多弟子。诗仙李白居住过的地方才有资格成为“仙居”。

顺山而下,过草坪场,到乱石滩。张云亮说:“你们看这乱石滩临水而筑,顺其自然,乱而有度,颇具匠心。”李虎说:“最好叫潄石滩,潄石者,净也。”潄石乃浪石也,虽无棱角,经岁月冲洗,那石光洁如玉,愈显其坚韧不拔之本色。一个人能活到无棱无角,就一定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看到河滩上的经过岁月冲刷的石头,就一定感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大湖岛,岛上有个姑嫂亭,连接大湖岛的是姑嫂桥。我看着姑嫂亭,想起大洪山姑嫂间一段趣话。嫂嫂看见小妹从田里扯了一把苋菜,就打趣:“小妹无篮怀抱苋。”随州的“苋”读音为“汉”。小妹很是机智,正好瞧见嫂嫂手打凉棚说话,就接过嫂嫂的话说:“大嫂怕日手遮荫。”说罢,大家都笑了。虽是俚间嬉戏之语,全无淫秽字样,导游导说可增加气氛。很多时候,俗的升华就变成雅,雅的沉沦就变成俗,雅与俗其实很近。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汉东桥

在古代,姑嫂两座桥,依山傍岩,互相呼应,是连接大洪山古道,深入腹地的唯一通道。据传,当年的绿林英雄驻军于大洪山时,曾专门派将领驻守这两座石桥,它们成为连接各个山寨的交通咽喉。绿林军曾经以此天然屏障作为防御堡垒,多次打败官府的进剿围攻。面对这两座石桥,敌人也只有扼腕叹息,望桥兴叹。绿林军中曾有小调讽刺官军:“纵是朝中千军师,见了姑嫂也落败。”可见当时此桥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

传说洪山三步岭上住着一户人家,父母早亡,哥哥新婚不久,妹妹闺中待嫁。这天哥哥将姑嫂俩织的布拿到集市去卖。因回来晚了,在小桥上摔下而身亡。姑嫂俩誓不再嫁,日夜织布,广集资金,建成两座坚固石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奇女子,把两桥命名为姑桥、嫂桥,俗称“姑嫂桥”。

善洪取经岛座落在东区西门心愿广场的东面,岛直径52米,鸟瞰此岛,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相传,善洪,北宋名僧。始于襄阳出家,是唐玄奘西天取经后又一人。真宗咸平五年,自秦州出发到尸毘,越雪山七十五,涉江河三十三,穿邦国三十九,历尽千难万险,得佛牙五枚,舍利五十粒,于大中祥符八年返京。真宗召见御赐紫衣银绢,并敕于京师寺院住持,善洪婉谢,遂携佛经、佛牙、舍利至随州大洪山,圆寂于大洪山,葬于东塔林。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是涢水之源头,荆楚之福地。因为有了慈忍禅师、善洪法师,才有了人间福地大洪山,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2009年7月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到大洪山,指示要打造“佛教名山”,建设“养生天堂”,并亲笔信本焕长老和印顺大和尚,望能援手重建,共襄盛举。大洪山核心景区已于2013年10月27日建成开放。中国佛教协会致电湖北省佛教协会并转随州大慈恩寺:圣像开光,万德庄严,宝地增色,山门增辉。因缘殊胜,龙天欢喜;佛光普照,利益人天。本焕大师书写“中天佛国”四个刚劲有力、超凡脱俗的大字。

善洪岛是大洪山佛教的一个缩影,净心方能成大业!我说:“善洪岛前的心愿广场就叫‘净心广场’好,只有心无杂念,才能干成大事。

在公园里转了3个多小时,虽然很累,精神尚好,我以为大功告成。这时张云亮说:“还请各位辛苦下,到明月岛和文化长廊看看。”来到文化长廊,一看有36块空白牌,准备将随州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勒石介绍,包毅国说:“这中间的一块大屏风,当然是介绍炎帝神农,其余的应按历史顺序介绍,厘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曾随广场阁楼

大家经过梳理,一口气说出了:远古的炎帝神农,春秋的季梁,隋文帝杨坚,南朝宋将宗悫,唐代开元进士刘长卿,西汉末绿林农民起义领袖陈牧、廖谌,唐代名道胡紫阳,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欧阳修,北宋名僧智缘,北宋大臣宋绶,唐代高僧慈忍,明代东林党“举廉吏第一”的杨涟,明代随州知州李充嗣,宋代进士宋敏求、太学士刘逵,宋代抗金名将孟宗政。还有孟珙、李庭芝、边居谊,大夏皇帝明玉珍,明代户部主事陈寿、工部主事李中,清末农民起义领袖赵邦璧,同盟会、辛亥革命功臣王家驹,清末秀才林翼支,工农红军主要创始人李彩奇,随县巨商秦观楼,同盟会员杨汝梅,国民党要员何成浚,“国防部”高级参谋宋涛,劳动模范刘元祥,社会学家史国衡,古文学家顾学颉……

经曲桥来到明月岛,岛中央有幅浮雕,由何天国设计的春归图案,一幅直径两米的圆月,有大海、青松、白鹤,隔海是中国地图,显示出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岛的南方,建有慕连亭。广水古代有连氏六杰,一是连光裕,广水县令,清官;二是连舜宾(连光裕的孩子),欧阳修的老师;三是连庠;四是边庶(兄弟俩是连舜宾的儿子),都是县令,清官;五是连南夫,抗金英雄,是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的老祖宗;六是连万夫,连南夫都是抗金英雄。可以说连氏六杰是华夏民族优秀代表。据考证,连氏家族开宗山西上党。北宋初期,连氏祖先连光裕调任应山县令,即落籍应山,其孩子连舜宾在城南设帐授徒,授课欧阳修等学生。公元1030年,连舜宾客死湖北云梦,应山百姓闻之,自发将其灵柩运回应山,葬于陈巷子虎粥冲蔽山脚下,墓碑由欧阳修撰书。连战系连舜宾第33世裔孙。2009年5月,连战认广水为其祖籍,欣然到广水新修复的连氏先祖陵墓题字。2013年9月中旬,连战偕夫人连方瑀赴广水祭拜先祖。连战在先祖墓动情说,先祖在湖北广水,来此祭拜一直是自己的心愿。炎黄子孙同族共血脉,惟愿两岸能执手同心共同来振兴中华。“慕连亭”让人们不忘祖国的统一。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市委书记刘晓鸣专门请随州文化名人召开了座谈会,对有些有争议的名字进行了反复论证。他总结说,这个公园开始叫季梁公园,有人说叫曾随公园,似乎都差点什么,只有叫随州文化公园,定位比较准确。随州文化公园的名字特色性差一点,但却是各界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名字。

“以文塑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以文聚气”,打造随州文化气场;“以文化人”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素质,在慈善的修炼中积累道德。随州的城市建设有了这“三文”,是可以建成中国最有文化品味的一座城市。随州文化公园的建设,厘清了随州文脉,彰显了随州文化。我在参与中,我自己的文化品位也得以提升,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文化人,也算人生之幸。

2013年12月23日黄克勇写于野草斋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天籁宫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历史文化长廊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舜帝岛(右侧)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紫石桥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善洪取经岛

黄克勇、男、生于1957年8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原任随州市文联副主席、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随州市曾都区政协副主席等,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全国书法展览,文艺评论《大象无形 明心见性》、《心有灵犀 健笔纵横》、《醉心绍乐 墨舞东方》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多种报刊杂志,书画作品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黄克勇:实至名归——随州文化公园取名侧记

敬请关注 欢迎赐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