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美軍向來推崇“火力制勝、武器制勝”。在範佛里特上任前,他們每天對志願軍陣地的炮擊都在40輪以上。對於火力薄弱的志願軍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炮擊數量。即便如此,範佛里特上任後,居然將炮擊輪數調整上升到每天250至280輪,是原來的六七倍。有志願軍戰士說:過去打仗,炮擊還有節奏可以分辨,但美軍的炮擊就像颳風,嘩啦啦一陣接一陣。看圖中這些炮彈藥筒,就知道美軍的炮擊量有多大。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美軍的炮兵陣地,堪稱“土豪”,他們有用之不竭的彈藥補充,而且採用機械化的供應方式,補充速度很快。所以,他們每次打仗都差不多一個套路:先用炮彈將志願軍陣地削掉一兩米,當他們覺得這個陣地上不可能有生命時,再派步兵衝擊佔領陣地。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在範佛里特指揮的一場戰鬥中,9天之內就消耗了36萬發炮彈,平均每天每門火炮發射350發。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更是對志願軍小小的陣地傾瀉了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幾乎是用炮彈將志願軍陣地“洗”了一遍,“範佛里特彈藥量”由此得名。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美軍不僅有“土豪”炮兵,更有海軍艦炮和航空兵各型戰機輪番助陣,美軍戰機到志願軍陣地上或用炸彈轟炸,或用火箭彈襲擊,或用機炮掃射,在戰鬥激烈時,志願軍官兵耳邊的爆炸聲一秒鐘就沒有停過。

“範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英勇頑強的志願軍官兵,在美軍狂轟濫炸下躲進地下坑道,待美軍步兵衝鋒時又鑽出坑道,利用轟炸後的彈坑、殘存的散兵坑或工事等,抗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美軍雖然鋼多,但氣卻少,志願軍每次都等到美軍逼近到幾十米距離時才開火,美軍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哇哇亂叫,丟下屍體倉惶撤退。英雄的志願軍用鐵的事實證明:決定戰爭勝負的,決不是“範佛里特彈藥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