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皇太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公元1626年,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草原苍狼努尔哈赤,被一个毛头小子袁崇焕打败。从此郁郁寡欢,这连伤加气的,竟给气死了。

努尔哈赤临死前,只有宠妃阿巴亥在旁。由于死的匆忙,甚至来不及宣布继承人是谁。据阿巴亥说,努尔哈赤死前交代,让阿巴亥的儿子,皇十四子多尔衮继任大汗。这只是阿巴亥一面之词,究竟努尔哈赤死前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皇太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但笔者认为,阿巴亥的话有疑点:

继承人的选择,关乎家族的兴衰。稍有不慎,便会遭灭顶之灾。

自从明朝出了个袁崇焕,后金危机重重。别说一统中原了,被大明吃掉都有可能。这时候,努尔哈赤迫切选出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大汗,才能完成自己的遗愿。多尔衮当时还是个孩子,只不过是半个旗主,连战场都没上过。努尔哈赤怎么可能,将得之不易的江山交给不能服众的孩子。

由于多尔衮势单力薄,皇太极在公推公选中成功登入殿堂。
皇太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皇太极的继位,只是迈出了建国大业的第一步。此时的大明王朝根基未动,如果崇祯帝重整纲纪、亲贤远佞,举兵反攻的话,清朝能否建立还是未知。

为了立国大计,皇太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改变对汉人的态度

努尔哈赤时,俘虏的汉人只是女真人的奴隶。汉人所有的劳动成果甚至生命,都无法自我掌控。这种剥削制度下,汉人纷纷反抗,后金即将陷入平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皇太极一改常规,规定汉人和女真人在纳税和律法上同等对待,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种族矛盾。
皇太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2 吸收汉文化、重用汉人

想要一统天下,首先得接受对方的文化并推广。皇太极对汉文化比较热爱,对儒学中某些理念,持赞赏态度,这样便拉近了汉人和后金统治者的距离。

皇太极对汉臣的重视,是努尔哈赤不能及的,范文程就是一个例子。

皇太极每逢遇事,必先请教范文程。假如哪天范文程不在,皇太极便会问属下:这事范文程知道吗?

3 爱贤若渴,为求人才不惜代价

关于招贤这事,最出名的故事是收服洪承畴。

明末抗清战争中,大明王朝出现不少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宁死不降,值得敬佩。比如史可法、张国维,袁崇焕。

洪承畴被俘后郁郁寡欢,甚至想绝食而终。皇太极爱惜人才,多次劝降,但洪承畴不为所动。

皇太极在爱才这方面,不逊于李世民。李世民为求尉迟恭,不顾身份尊贵。皇太极为了洪承畴,多次到狱中探望。当他看到洪承畴衣衫单薄,便脱下自己的貂皮大衣披上说:先生冷不冷,快穿上 吧。

这种微不足道的关心,或者说演戏也好,洪承畴倍感温暖。想想自己忠心耿耿,却遭来崇祯猜忌,眼前的这个人对一个阶下囚竟如此尊敬,洪承畴终于下跪投降。

4 心理战术胜过千军万马

自从明将换了袁崇焕,明朝的国防就像有了铜墙铁壁,久攻不下。皇太极有意招降袁崇焕,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便改变策略。

皇太极利用崇祯的猜忌心,散布谣言说袁崇焕通敌卖国,又买通阉党狂吹造反风。果然崇祯中计,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袁崇焕。

袁崇焕的死亡,瓦解的不仅是明朝的国防力量,重要的是民心的失去。像袁崇焕这么忠君爱国的人,都被处死了,谁还敢为崇祯卖命。

1644年,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攻陷。后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灭了李自成。从此,清朝写入中国历史。​

如果没有皇太极的用人之道,后金单凭猛冲猛打,难说能入主中原,更别说建立长达近300年的王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