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桂系真实表现如何,可以堪称狼兵吗?

好人原先生


桂系将士我相信是爱国的,是抗日的,但是桂系两个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真的是私心太重,用白崇禧桂系部下的话说“消极避战,实乃民族罪人”。


之前我已经说过桂系大佬白崇禧是如何消极避战的,这里我注重讲一下桂系另一位大佬李宗仁。


首先,抗战时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势力得到了发展,桂系的势力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反应到军队人数上就,桂系从抗战前的20万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00万人。


其次,从地盘上说,在抗战前桂系与蒋多次冲突,最后只能偏居广西一省,而抗战时,桂系借助抗战,几乎完全掌握了安徽。


抗战期间桂系两大老李宗仁和白崇禧各管一摊,李宗仁就负责安徽,军事方面李宗仁主要交给李品仙负责。白崇禧曾向出任皖省民政厅长的陈良面授机宜,要他“把广西的经验拿到安徽去”,“政治上作长远打算”。李宗仁也强调:“安徽是中原腹地,政治好坏影响甚大”,希望“将广西经验加以推广”。


所谓的“广西经验”事实上就是即假地方“自治”之名,实行广西“自主”之实。


从1938年李宗仁兼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起到1949年安徽解放为止,新桂系在皖统治近12年。他们对安徽的统治,是“把安徽造成广西第二”。


这从白崇禧等人的讲话、报告和电报中就完全可以看出来,他们总是把“桂皖”或“皖桂”联在一起。


抗战时安徽已经完全是桂系的地盘,别说其他人,就是蒋介石嫡系也不能染指。


1941年春,汤恩伯以奉重庆命令统筹苏皖鲁豫边区军政为名,设立了淮北货检所。汤恩伯此举立即遭到李宗仁指责:“你不能干涉安徽的事情!委员长的命令也不行!我回重庆向委员长说要不想抗战,我就把军队撤回广西去。皖北货检是五战区的经济命脉,任何人莫想染指,别的省可以由你处理,安徽的事你不能管!”


桂系为了把持住安徽,甚至不惜在安徽与日军合作。


而负责与日军谈判的就是桂系核心部队第七军副军长漆道徵,而日军则希望桂系“互不侵犯、联合攻击N4军,最后要求桂系供应日方革麻、花生、杂粮等,日方供应食盐和其它日用工业品。”


参与了这次谈判的伍焕松回忆,为了不担“汉奸”的名声,漆道徵没有在协约上签字,但桂系与日伪军在事实上达成了默契。据当事者回忆,桂系的一〇五二团入侵N4军驻地被击溃后。逃经淮南北部日军防地的桂军伤兵,都由日军收容进碉堡去医治,伤愈后又送到桂军驻地。


不但如此,桂系李品仙这些高级将领也乘机在安徽大肆敛财,他曾对副手张义纯说:“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政治走上轨道,即不能乱搞钱了。”


正是秉承了这个思路,李品仙在安徽公开派出三个运输连,到寿县盗挖楚怀王墓,盗墓事件遭到了各界猛烈抨击。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上有明确记载。


李品仙还直接出面,伙同其属下第七军军长张淦、副军长李本一组织成立了“三合公司”,利用巢湖地区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李本一部队驻守和县江边的有利条件,专门与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贸易。


而桂系官兵在安徽稳定下来后也很快腐败起来,军官们不是忙着捞钱就是忙着娶小老婆,桂系176师有一个团,家属特别之多,都编成一个旅了,影响非常坏,就连桂系大将廖磊都不忍不住大骂手下这些军官:军官要钱,讨小老婆,不用心带兵,如此下去,大别山根据地要完!


桂系上下在安徽这么乱搞,当然引起安徽人的强烈不满,安徽甚至流传一个顺口溜“广西人来安徽,一要升官,二要发财,三要女人,四要安徽人说广西人好。”


综上所述,桂系在抗战时期简直把安徽打造成了“广西第二”,上至省主席到省府厅长、处长,下至行署专员和各县县长,大部分是广西籍人,有的部门甚至是清一色的广西人。控制局面的军队更是使用广西桂系部队。还美其名曰“桂人治皖。”


兰台

桂系军队分旧桂系和新桂系,新桂系就是由名将领李宗仁和白崇禧领衔的广西军队。

广西兵在明朝时就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说法。所以又称广西兵为狼兵。在抗战中,广西兵是公认全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之前,李宗仁已经表现出一个爱国领袖的气节,他全力主张抗日,并提出了“全国宁愿化为焦土,也绝不屈服”这一著名焦土抗战主张。这也是桂系集体的抗日态度。桂系抗日倾向于全国结成统一战线,同我党态度比较接近。



七七事变后,李宗仁白崇禧立即在广西进行抗日总动员。随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总司令。在淞沪会战中,桂系的第二十一军参加了会战,广西兵作战勇猛,悍不畏死。

1938年3月,日军战争机器开向李宗仁第五战区徐州,台儿庄争夺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指挥桂军和其他友军配合作战,国民党军队共投入29万人,日军投入5万余人,历经一个月浴血奋战,取得了我国抗战历史上第一次战役级别胜利,共歼敌2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5万多人伤亡代价。这次会战极大增强了我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意义极其深远。


此后的武汉会战 ,桂军几乎投入全部主力部队,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有效达到了阻击日军前进的目的。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进入相持间段,桂系仍然坚决抗日,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的枣宜会战,昆仑关血战,桂南会战,桂系军队均表现不俗,对日军有负有胜。

1940年以后 由于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态度,桂系军队出于保存自身力量的目的,抗日态度虽然坚决,但战绩已大不如前。

抗战八年中, 桂系伤亡120万余人,高级将领阵亡9人。与其他地方派系相比,桂系参与的战斗次数和杀敌战绩,明显超出其他派系,不愧狼兵之称。主要原因就在于桂系在国家大义面前,抛弃私利,坚决抗日。由于他们的这种态度,也带动了其他一些地方派系,比如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同时李宗仁白崇禧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也是其他派系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桂系能成为一个与蒋介石抗衡的主要地方政治力量,是与他们在抗战中的杰出表现获得大量支持相关的。


沧海历史春秋

北伐两大主力,四军和七军,可以说当时国军江山有桂系一半功劳或不少功劳。但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便一般了。钢七军沿用军阀混战时候的战法对日军实行冲锋,以为日军和军阀馨帅等一样,一冲就跨,就没想到自己遭到重创。这个抗日战争,桂系钢七军等战绩都一般,主要是以老蒋中央军为骨干的,给予过日军大的杀伤和战绩颇多。



桂系的头号王牌是钢七军和48军,张淦是曾钢七军长官,他还真是可以的,部队还在,司令部就被解放军端了,而他自己也被活捉做了俘虏。而他当时在干嘛呢?算卦,预测吉凶...这就是曾经钢七军的主官。抗日战争钢七军损失是有些的,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到49年为止,7军和48军损失并不大,家底很厚。1949年7月统计,7军现有山野跑35门,迫击炮204门,50炮530门,机枪0134挺,手枪1268支。(这家底可真是可以,只是后来我军西南进军,追击桂系千里,家底再厚也没用)



总结一句话,钢七军甚至都不如19路军,北流之战就是证明。实际上,桂系名将除了白崇禧,其余别人都一般。7军也就是初期守泗县比较牛一些,所以抗日战争时候的表现也一样是一般般。



说句题外话,当年抗日战争前,桂系与老蒋也交过手。老蒋也真是个人才,每次和桂系开打都不正面硬干,金钱.肉弹.各种分化瓦解,搞的李白(李宗仁白崇禧一脸懵)还没怎么打,就败了,有时李白也得含泪跑路啊...


李三万的三万里

现在的广西人给大家的印象是落后,可是大家知道广西人性格的另一面吗? 知道秦始皇在长城只放了30万军队对抗匈奴,却在广西放了50万人对抗西瓯(壮族祖先)吗? 知道汉朝守长城用了20万军队,却在西越(广西)留30万军队吗? 知道明朝戚继光对抗捼寇用的狼兵大部分是广西来的吗? 知道袁崇焕在宁远用一万多广西兵对抗20万满族八旗兵吗? 知道冯子材带领广西军队打败法国人吗? 知道刘永福带领广西的血性男儿们在越南、台湾屡次打败法国人吗? 知道孙中山反清朝的起义几乎都是在广西吗? 知道共产党工农红军长征路上最艰难的几次战斗吗?(红军长征的时候,著名的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就有11个人广西人,其中之10人就是广西东兰县人。) 知道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日本人打得最激烈的几次经典战斗吗? 知道广西兵团1937在淞沪会战中80%将校军官战死不屈吗? 知道八百勇士吗?知道第一次出兵东南亚战死的戴安澜和广西兵吗? 不是要抬高广西人,而是广西人被历史忽略太多。 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西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标志。广西土著士兵的勇悍令其所有中外对手感叹!一个地方出精兵的传统历经数千年而不变实为中国所仅有. 朱德元帅不是说过吗:湖南人最霸气,广西人最蛮横。我个人感觉,说是“两广一家亲”,但其实由于环境和经济的极大差异,广西人和广东人的性格简直是天壤之别,广东人待人比较冷漠,还有一点说得难听点就是缺少些血性;而广西人大多则十分的豪爽好客,而且个性很强。 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广西兵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清末,当时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在刚开始只有3万人,这3万人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多厉害。在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士兵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根本不能与以前的广西兵相比,曾国藩就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广西兵得到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另外还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和在台湾抗日,冯子才的萃军创造了镇南关大捷,这些都是广西兵打的,以至于有不少人都说,清朝末年对洋人的战争中,全国人几乎都在打败仗,只有广西人打胜了。 在民国时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有“钢军”的美誉,第7军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在桂唐战争中,素以彪悍著称的湘军十几万人被桂军几万人打败并被收编。在中原大战开始的时候,十万湘军在面对不到3万桂军的时候,又是一败涂地。在中原大战后,桂军撤退回广西,湘军、滇军、粤军一共集结了近12万兵力力图战胜桂军并占领广西,但是桂军2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1万多先是击败了超过3万人的滇军,随后又战胜了近3万粤军,把滇军和粤军赶出广西;另一路也是1万人在桂林一带战胜了近6万湘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也相当高,桂军的表现也被国内历史学家认为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等等。 在国内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在大别山制订了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粟裕等相当多的解放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粟裕大将回忆录记载有这些话,很多解放军其他将领回忆录中也说过) 在1979年对越战争中,广西兵是最多的,现在有不少四川人说是四川出兵最多,这是不对的,在《中共党史》和文史档案中都有介绍的,出兵最多的是广西,而不是四川,至少第一批那十几万人都是广西兵居多。 所以我觉得说起中国各省的人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漏了广西,这是一块出血性汉子的热土。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湖南人算一个,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但是后来很多人又改正了这句说是:中国有四个人,湖南人算一个半,广西人也算一个半,山东人算半个,江浙人算四分之一个,广东人也算四分之一个。 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也说了: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瓦氏夫人抗倭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中国沿海频频遭受倭寇侵扰,明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是以惨败告终。后来不得已征调广西壮族土官所属的“俍兵”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部队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请命应征,率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各州组建的军队六千八百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四月,倭寇出动三千余人侵犯金山卫(今上海金山),瓦氏夫人率队迎击,首战即扭转东南抗倭战局。四月二十日,倭寇四千多人进犯嘉兴,瓦氏夫人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一举歼灭三千余人,取得了抗倭战场上转折性的胜利。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领的“俍兵”又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俍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大大鼓舞了沿海人民的斗志,“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因瓦氏夫人抗倭“三战三胜”,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群众赞为“石柱将军”。浙江巡御史胡宗宪撰《筹海图编》中称瓦氏夫人用兵“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

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藤县籍)以广西兵一万二千人为骨干,在宁远城对抗努尔哈赤率领的三十万后金八旗攻城,是役歼敌一万七千余,赢得宁远大捷,后金被迫绕道山海关南下。努尔哈赤自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可,惟宁远一城不下”(《清高祖实录》)。

镇南关大捷

钦州籍解甲老将冯子材,请命朝廷就地组建萃军(冯号“萃亭”)十八营,开赴凭祥参加中法战争。法军,全线崩溃,被追杀二十余里,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和无数辎重,仓皇南逃。冯子材乘胜反攻,挥军追击法军,于26日收复文渊,29日袭取谅山,重伤尼格里,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陆上战场转败为胜,转守为攻。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外国打仗几乎从来就没赢过。但1885年中法之战则是清朝唯一打赢的一场反侵略战争。

太平天国

1851年—1864年,太平军横扫半个中国,几乎动摇清廷。1855年11月石达开在江西湖口大败湘军,1860年李秀成击破清军主力江南大营。太平军起兵时男女老少2万多人,在全盛时期的兵力则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桂平,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

黑旗军抗法抗日

上思籍刘永福(1837-1917),率300人组建黑旗军出镇南关驻越南二十余年,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8月刘永福率两营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令移驻台南,将所部增至八营,仍称黑旗军,主持抗日卫台。台湾抗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刘永福领导台湾军民在外无救援、内缺粮饷的极其困难局面下,坚持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英勇地抗击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个海军舰队的进攻,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侵台日军共5万人,因伤亡和疾病减员达三万两千人,其中在台丧命者4600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被台湾军民击毙。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时,将近80岁的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要求重上战场。

现代桂军 第七军 杂牌军里的王牌军,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强,战术灵活。第七军是新桂系的起家部队,1924 年,李宗仁(临桂籍)、白崇僖(临桂籍)、黄绍弘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统一广西省政,所属广西部队成为北伐军第七军,下属七个旅,总兵力两万人。随即出兵北伐,由广西打到山海关。在北伐战争中,最具战斗力、战果最丰的是第四、第七两军,第四、第七两军的铁军、钢军的称号就是由此得来。 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第七军与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并肩血战,大败吴佩孚精锐之师。吴佩孚大刀队共砍下7颗团长、2颗旅长的头,吴也手刃几名逃兵,也挡不住北伐军的冲锋。到下午,杀红了眼的第七军竟齐向吴军枪声最密集处发起冲锋。面对着凶悍不惧死的对手,吴军终于大溃,几万人竟对督战队发起反冲锋,一哄而过,夺路逃命。 转自铁血社区 在另一场著名的“龙潭战役”中,也是第七军拼死连续猛烈冲锋,不惜伤亡代价惨重,攻占了南京城制高点栖霞山。随后发起反击,以少胜多, 把背水一战的孙传芳部队压迫于八卦洲及其以东地区聚歼,血战7天7夜,孙传芳六万大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孙传芳从此退出舞台,“钢七军”自此享誉全国。北伐后,钢七军扩为第四集团军,兵力也扩为40余万,使桂系成为当时四大派系之一,几乎桂系的高级军官全部出于该军。蒋桂战争中四集团军溃败,唯有钢七军退回广西。抗战时期,该军投入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等战场,立下赫赫战功。1946年7月泗县战役,华野山东部队将钢七军172师(1937年该部一个团参加桂林的出桂抗日阅兵仪式,号称“桂军之花”)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二天而不得,华野损失惨重。钢七军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内外夹攻,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22团(原为鼎鼎大名的铁道游击队)伤亡过半。 1949年8月17日,四野号称“猛虎将军”钟伟的第49军146师进入了桂系钢七军和第48军在湘南青树坪的埋伏圈,造成重大损失,146师元气大伤,这就是有名的“青树坪战役”。这是所向披靡的四野入关后唯一的一场败仗,是淮海战役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最大失利(也是我军九次大失利之一)。在电影《大进军-南线大追击》中仅仅一笔带过,镜头里只是一匹马逃回来。四野从东北到湖南,全歼了蒋系五大主力中的王牌新一军和新六军,29小时攻克天津,此时大意轻敌,受损于桂系主力。随后的衡宝战役,钢七军指挥所属171师、172师和第48军的176师、138师奉命担任阻击任务,掩护其余桂系南撤,在灵官殿地区被耽误了整整一天一夜,桂军这四个主力师被四野主力十三个师团团围住,没有粮弹补给,建制全乱,失去联络,但依然未被全歼,172师一个建制团以及138师师长率师部和一个团突围成功,被围剩下的29890人被歼灭。到了广西战役时,钢七军只是由剩下的一个未被围的师和衡宝战役突围出来的部队加一部分其他桂军划拨过来的混编而成的,战斗力已不能和老七军同日而语了,即便如此还是被四野部队视为剩下国军中的主力。 钢七军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广西人,战斗力顽强。在历次战役中,经常是团级干部带队发起冲锋,在国军中极为少见。从军官到士兵在封建体系的维持下,忠于李、白。历任军长:李宗仁、白崇僖、夏威(容县籍)、张淦(桂林籍)、李本一(容县籍)。 刘伯承在大别山制订的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粟裕等相当多的将领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要分清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

其它 1931年7月,何柱国将军(容县籍)率部在山海关参加抗日。1933年日军在山海关挑起事端,坐镇山海关的临永警备司令兼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将军又一次率部奋起还击。 1932年1月,清一色两广子弟组成的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陈铭枢将军(合浦籍)等人的指挥下,向登陆上海的日海军陆战队坚决予以还击。十九路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凇沪抗战时期战斗力极为强悍,在第三次围剿苏区时,十九路军是唯一能和红军主力打成平手的国军部队。 老蒋发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都未成功,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在湘桂交界处湘江渡口与桂系遭遇后一场血战,8.6万人剩下3.6万人才过了江,成为五次反围剿以来最大伤亡。期间值得一提的是,一向能征惯战的桂军以7个团加6架飞机反复冲击,却拿不下灌阳、新圩一线阵地。白崇禧非常奇怪,是红军什么部队在阻击,他们长途跋涉哪来那么强战斗力。回报说是彭德怀三军团的红五师,自师长李天佑(临桂籍)以下,大多是参加过红七军百色起义的广西人,白崇禧这才恍然大悟。 飞夺泸定桥

有说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中就有11个人广西人,其中之10人就是广西东兰县人但另有报道这22勇士中,只有5个留下了名字,他们是红四团二连连长廖大珠,二连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抽调支援的三连支部书记李金山,副班长刘梓华。其余无从可考,遗憾。另外,从广西出去的红七军到达苏区后,编入红三军团建制,而飞夺泸定桥的是红一军团。无论这些勇士籍贯在哪,在1935年5月25日,比起红军此前强行军创造一天240华里的世界奇迹,22勇士飞夺泸定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平型关战役

1937年的中,由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为骨干改编组成的八路军115师686团,在李天佑团长的率领下担任主攻,夺下老爷庙,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大战

参加台儿庄战役的桂系部队,有李品仙(苍梧籍)率领的第11集团军的第31军和廖磊(陆川籍)率领的第21集团军的钢七军、第48军等三个军。1938年10月,进攻的日军部队分为两路,一路为矶谷廉介率领的第十师团共三万多人沿津浦路南下。另一路为以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五师团为主力的三个师团由南京、镇江沿京浦路北上。桂军第31军军长刘士毅(江西都昌籍)率部从海州进驻津浦路南段徐州、明光一带,作纵深配备,防守目标是北上之有'钢军'称号的板垣师团。该师团遭到刘士毅指挥的桂系第31军奋勇堵击,血战数日,几经拉锯后31军趁敌不备,于明光前线一个反扑,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歼灭日军两千余人。135师师长苏祖馨(容县籍)一战奠定了抗日名将的荣誉。由于桂系31军的顽强阻击,北上之日军板垣师团始终不能与南下之敌矶谷师团汇合。4月2日,对台儿庄之日军发起总攻,全线出击。处于孤立之中的矶谷第十师团陷入中国军队包围之中几近全歼,包括板垣师团的损失在内,此战日军共损失二万多人,台儿庄之战是日军进攻中国以来遭到的最大失败。此战中,桂系军队从总指挥李宗仁到参战各军密切配合,奋勇作战,取得一场大胜利。

武汉保卫战

1938年6月上旬,日军攻占徐州,直指华中重镇武汉。在历时四个多月的武汉保卫战中,桂系四个主力军浴血奋战,给予日寇以极大杀伤,自己也损失巨大。至1938年8月底,桂系第84军和第48军损失均已达半数以上,战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全线撤退,武汉失守。武汉会战后,桂军一分为三,廖磊率第21集团军(辖钢七军、第48军)留守大别山;李品仙率第11集团军之第84军,辖钟毅(扶绥籍)173师、张光玮(永福籍)174师,凌压西(容县籍)189师驻防鄂西北;因第31军、第48军伤亡士过大,白崇禧把第31军剩余士兵拨给第48军,其余官佐由韦云淞(容县籍)带回广西,重新征兵补充。补充后的第31军辖贺维珍(江西永新籍)第131师、苏祖馨第135师、魏镇(湖南邵东籍)第188师。同时,又在广西新编成第46军,为使46军尽快形成战斗力,从安徽调钢七军主力师170师回广西编入第46军,与补充后的第31军合编成第16集团军,由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夏威(容县籍)任总司令,韦云淞(容县籍)任副总司令兼第3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何宣(湖南桃江籍)任第46军军长,46军辖黎行恕(阳朔籍)第170师、冯璜(容县籍)第175师、黄固新编第19师。 昆仑关大战

又称桂南会战,是桂军与日军第5师团的第二次交手。昆仑关距南宁东北部56公里,地势险峻,是北上柳州桂林的险要之地。1939年12月18日,中国陈兵30多万,与10万日寇展开桂南会战,一场昆仑关战役血拼十四天。杜聿明第五军是第一支机械化主力新军,担当了正面主攻任务,中国抗日攻坚战最终取得首次胜利,昆仑关大捷一时震撼四方。重创了号称“钢军”的日军一流精锐第5师团,全歼日军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日寇将士死亡五千多人,我方一万四千多中国抗日将士和援战百姓牺牲。参战的桂军第31军是在第五战区打残后,调部分军官回广西重整而成,第46军也是新成立的部队。主攻昆仑关的第五军虽然是蒋的嫡系部队,但士兵大部分是广西人,被日军称作“广西少年兵”。因此桂南会战也算是是广西人与日军对打。( 1944年落成的昆仑关抗日将士墓园牌坊至今仍在,犬子出国之前,曾带其前往祭奠卫国英灵。)桂林保卫战

1944年,衡阳保卫战打了一个多月,衡阳陷落,日军主力从北面进犯广西。守桂林城的是桂军31军131师、46军170师及地方民团约2万人,围攻桂林的是日军13、40、58师团和34师团一部约1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从10月29日到11月10日,桂军在被绝对优势的日军层层包围下奋勇抵抗,战斗异常惨烈,桂林城内城外,到处是炮火声和喊杀声。及至桂林陷落,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岑溪籍)突围途中中弹重伤自杀殉国,131师师长阚维雍(柳州籍)坚守不退自杀殉国,31军参谋长吕旃蒙(湖南零陵籍)、团长吴展(恭城籍)等桂军将士五千余人壮烈牺牲。其中,著名景点七星岩内800余守军宁死不屈,被惨无人道的日军施放毒气毒死。战后清理该岩洞时,死难官兵的尸体尚未腐烂,在离洞口一丈余的地方,发现死难官兵的尸体仍在利用地形地物持枪做卧倒、坐射、立射等姿势,而且均怒目咬牙,可见其牺牲之壮烈,后称“八百勇士”。“三将军”及七星岩“八百勇士”的遗骨殓葬在桂林霸王桥,由后人凭吊先烈之忠勇。

抗战贡献 据1945年统计,抗战时期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居全国之最。广西共征调了100万兵员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兵,出兵之多在中国仅次于四川省,而按人口比例则居第一位。征调的兵员中,近30万将士战死在抗战前线。而且广西子弟兵没有出过一支汉*jian部队,这在全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名将史迪威也承认“广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日军战史里曾评价道:“桂系第七军是中国军队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当时精锐部队中,广西士兵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如全部由广西士兵组成的精锐桂系第7军,在徐州、武汉会战中表现出色的桂系第31军都是几乎全部为广西士兵。在中*央军中,不少精锐部队中广西士兵也占有很大比例,比如第5军(其中有近7成是广西士兵)、第10军(广西士兵占近4成,湖南士兵也占4成)、第74军(即整编第74师,嫡系王牌军,师长张灵甫,广西士兵有1成半)、第11军(即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广西士兵也有近2成)。 广西民族团结,融合彻底,古代流放文人武将的后人只视自己为中国人,而少数民族更是以中华民族为傲。当初桂系最大的理想就是进军全国,取代蒋,这是桂系跟其他满足于当土皇帝的地方军阀的最大区别,所以桂系全力建设广西模范省,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比起其他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来说,要有骨气的多。直到今天,广西在五个民族自治区中应算是最稳定、最拥护大一统的省份。


八桂人士

说到抗日战争中的广西狼兵就不得不提到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地方军。本文将秉承着用数据与史实说话的最基本原则,不偏不倚,还原历史真相。谨以此文缅怀先烈英灵,尊重历史才能把握未来。

新桂系的由来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打败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势力覆盖整个广西,并维持了25年之久,辉煌时期曾击败湖南军阀唐生智,包括广西湖南湖北在内都曾在桂系势力覆盖范围内,并且曾联合广东李济深,将触手伸展到平津等地,大有问鼎中原之势,堪称民国军阀第二.李白黄势力崛起之后,黄绍竑认为白崇禧的才能远在李宗仁之上,就与白崇禧密谋推翻李宗仁,以白取而代之。白听后如是说:广西人事业做的最大的乃是洪秀全、杨秀 清,而洪杨之败,非败于曾左而是败于洪杨自身。我们今日势力远不如洪杨,就欲效洪杨自相残杀乎?李宗仁知道后十分感激,二人关系更加亲密,成就李白佳话。 抗战伊始桂系嫡系部队数量并不多,抗战前有170师、171师、172师、173师、174师、175师、176师共计7个师。抗战初期,增编131师、135师、 138师、188师、189师、N19师共6个师,桂系部队抗战中的全部主力即以上13个师。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讲述桂系军抗战史的文章,将桂系描述成国军抗战中战功赫赫的主力,实际情况又是否能印证这一点呢?接下来我们会一个不落地列举全面抗战前以及抗战中桂军的实际表现,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1936年6月1日,桂系势力联合广东陈济棠势力,以抗日为名,起兵反蒋,然而仅仅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两年前,

两广军阀却先后派信使前往日本,并通过谈判达成联日反蒋的合作默契。 1934年10月,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受蒋介石之命访问苏联,就中苏联合对日的可能性同苏联进行了会谈。次月,胡汉民就在广 东向日军情报部门官员透露这个消息,提醒日方蒋介石有可能和苏联合作。他建议日本对此多作宣传,还提醒日方:贵国朝野对满洲事变三年来的中 国认识不足,至今还以为蒋介石势力和事变前无大区别而轻视之。实际上,蒋现在通过同国联合作及同英美苏等握手,其基础之加 强已超过一般想象。作为国民党元老的胡汉民在民族危难时刻却“提醒”三年前刚刚侵占东北的日本侵略者,侧面告诉我们国民政府内部 派系林立且混乱,为各自私利益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现实,面对当时纷乱的中国政局和派系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蒋介石也是焦头烂额无力应对。 广东军阀陈济棠为鼓动广西桂系反蒋,劝说李白二人的同时提到了日本方面的支持。“至于友邦(指日本)方面,我们可以再派人去联 络,基于过去几年日本军方曾与我们有过联系,又曾向广西派过军事顾问和教官,并曾售卖过军火给我们,我们此次举事,相信他 们一定会同情和帮助我们的。”陈济棠之胞兄陈维周与日本驻粤总领事接洽后禀报道:“我们的策略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已取得日本军方谅解,愿意支持我们的行动。”
(参见《陈济棠史料专辑》第2辑,李洁之:“陈济棠统治广东的始末”)

七七事变爆发 后,两广军队高举抗日旗帜,进入湖南,沿途发布公告,“立即与日断绝一切关系”,喊出了“对日经济绝交”的口号。 表面看来两广对日作战态度极其强硬,而日本用默许的态度没有激烈的回应。日本电讯则一口咬定是地方派系对国民政府中央的斗 争,“对于这种大吹大擂的抗日论调一点也不惊讶”。上海日文报纸公开称赞两广是“顺应民意”的。但从侧面暴露出其两广高层 已与日本勾结的本质。陈济棠失败后,李白收缩回广西,迅速将日本顾问等驱逐,‘以破釜沉舟之计,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打算,抓住抗日救国的旗帜不放,用持久战和蒋介石纠缠到底,即使失败,也是为了抗日救国,虽败犹荣。”(参见《文史资料选 辑》第3辑,刘斐:“两广‘六一’事变”)’ 对于占领道德制高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李宗仁 白崇禧等人,蒋介石无法犯众怒将其彻底剿灭,迫不得已只得与桂系和解,商谈共同抗日。抗战之初,李 宗仁虽然频频做高姿态,高唱“焦土抗日”,事实上其目的仅仅是打算驻守广西,只看护自家宅院。白崇禧告诫李宗仁:“如再迟迟不发, 年来吾人抗日救国主张何以见谅于国人?”这样,李宗仁才决定带兵出桂,并担任五战区司令。

桂军参与的淞沪会战

淞沪战场中桂系投入投入完整建制的师有170.173.174三个师,和171师511旅,172师516旅,176师1051团,共计四个师1个团。 大场之战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国军伤亡三十余万,其中大场战斗国军伤亡就达二十余万,可见战斗之惨烈,桂系参加大 场战斗已经是淞沪开战的两个月之后,此战白崇禧急于打出桂军威名,指挥桂系四个师不切实际地发起夜间反击,陈家行,顿悟寺一线用六个旅一线平推,只一天,桂系参战部队伤亡过半,一名旅长阵亡,全线溃败还导致友军战线几乎崩溃,导致大场镇被日军包围,局 势更加严峻,胡宗南第一军紧急顶上去才稳定战线。由于桂军此战表现不佳,48军军长韦云淞被第一次撤职。实事求是的说此战桂军尽力了,但是错误的指挥导致四万多参战的桂军兵伤亡过半,甚至发生了阵前一个团等待团长训话,被日军发现后用炮火急袭,全团还没 上战场就牺牲殆尽。而此战之后,桂系军开始奉行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的策略。

徐州会战

桂军投入171D 173D 174D几个师等,此战就是桂系消极抗战保存实力的有力明证之一。桂系部队参与了池河保卫战等外围战斗,战斗表现远元不如于学忠的东北军51军。桂军171师师长杨俊昌以临阵胆怯弃守被军法处置10年监禁。徐州会战惨烈的台儿庄战役,虽然是桂系李宗仁指挥,可 是李宗仁用职权便利,调动布置一线参战部队是西北军(孙连仲2集团军、张自忠59军、庞炳勋3军团)、东北军51和57军,川军( 孙震22集团军王铭章部两个师残部5000人)、中央军(汤恩伯20军团)、鲁军(孙桐萱3集团军),自己的嫡系部队反而派到蚌埠一 线打外围。171师还临阵弃守阵地,不战而退导致接防阵地后并不知情的51军被突袭损失一个加强营,这个51军曾经有文章详细介绍过,是和67军并列的东北军头等王牌主力,被称为抗战付出牺牲最大的军建制部队,徐州会战掩护全军撤退后深陷重围的也是这个军,51军此战四个旅长伤亡三人,八个团长伤亡七人,以伤亡7000 多人的代价和日军正面顽强应战,随后在西北军59军张自忠亲自率部支援下取得淮河阻击战的胜利,这一战是安徽抗战7年以来取得的歼敌数量最多的 一次战斗,而安徽在抗战中却是桂系主力的势力范围!淮河阻击战胜利之后桂系第7、31军绕至敌后,51、59正面反攻,收复失地。说桂系保存实力还有一个证明就是当东北军51和西北军59战后未及休整。李宗仁一纸电令又将之派到到北线打正面,而桂系则继续和日军13师 团隔河对峙……

台儿庄战役之后李宗仁告了汤恩伯的状,指责汤恩伯不听指挥,保存实力,见死不救,陷王铭章于死地。然而事实却是 孙震集团军抵挡不住日军,留王铭章5000人死守藤县,自己先撤了,李宗仁命令汤部顶上去,汤派89军第4师支援藤县,结果川军不利,很快就垮了,一个团被日军堵在车站,还没展开就被日军吃掉了(孙震谎报军情说阵地还在,实际上已经丢了)! 李宗仁命令汤恩伯救援死守台儿庄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汤恩伯的确没有直接救援,而是先肃清峄县、枣庄等地的日军之后才救援孙部 。如果直接救援,汤部会被峄县枣庄的日军夹击,如果汤恩伯直接执行命令,怕是台儿庄战役也会变成一场败仗。白崇禧事后曾经 如是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事求是的说,孙连仲汤恩伯一守一攻是台 儿庄战役成功的关键,此战之后,孙连仲汤恩伯二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而桂军不但没有一块勋章,就连四等宝鼎勋章也没有, 以上事实可见,盲目吹捧桂系狼兵无敌的人们要反思了。

武汉会战

桂系投入21集团军下辖48军、84军两军,170师、 171师、 172师、 173师 、174师、176师、131师 、135师、188师等几个师,此战桂系参战番号很多 ,主要在江北作战,武汉会战最出彩的当属万家岭大捷,系薛岳指挥的中央军嫡系为主导的战斗,与桂系部队基本无关。 实事求是地说,此战李宗仁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指挥桂系嫡系部队和西北军对抗日军第六师团,白崇禧甚至想全歼第6师团,结果却被日军打 败,桂系84A军伤亡惨重,战线再次崩溃,李宗仁白崇禧二人此时还是存在轻敌思想,此战桂系已经尽力,但是并不出彩。

桂南会战

桂军投入135师 131师 175师 170师四个师。此战是在桂系老家作战,大敌当头,桂系李白二人等依然不愿意让中央军进入广西,但是桂军留守部队战斗力十分低下,难堪大任,最后也不得 不遵命行事。桂系部队前期守城失利,日军只用了十几天就轻易就攻下南宁,而攻击南宁实际日军仅一天便攻破城,原因是桂系46军新19师师长黄固扔下部队独自逃跑导致该部溃散,黄固撤职,广西当地土匪组成许多便衣队作为日军向导使得日军11月22日顺利抵达邕江南岸,23日日军开始强渡邕江,桂系135师两个团不战而逃,战后该师师长苏祖馨撤职,逃跑团长伍宗骏军法审判,判刑五年,致使南宁正面门户大开,日军次日攻城,下午南宁陷落。

桂南会战之昆仑关大捷

很多人说去看过昆仑关战役纪念碑,说台儿庄战役是桂系打的,还言之凿凿昆仑关战役也是桂系打的。昆仑关战役纪念碑碑文写的什么?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

这就是昆仑关大捷后中央军第五军将士的照片,标准的中央军嫡系,不是桂系托尼盔,话说回来英国托尼盔也不是桂系独有,台儿庄战役西北军带的也是托尼盔,常德保卫战74军余程万部也是托尼盔,部分川军也在用,第五战区的补充装备就有托尼盔,打残了的中央军很多也装备了托尼盔,原因是德式钢盔一共就进口了三十万顶,中日开战后断货,而托尼盔还有个好处就是便宜。 桂南的一系列溃败如此之神速,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的情况下,蒋介石实在看不下去了,从战事激烈的长沙战场抽调精锐部队 中央军5A 36A 99A四个军入广西反攻。第五军是全国唯一机械化主力王牌,其建军核心是200师,刚好驻防广西境内。25日第五军200师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21和42两个联队,团长邵一之和副团长吴其升阵亡,战况不利200师和170师黄昏后脱离战场撤退。因此著名的昆仑关大捷就是 之前广西境内的一系列溃败后的反击作战,担任正面强攻任务的自然就是第五军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和戴安澜的200师,邱清泉的新编22师右翼迂回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和六塘打击日军南宁援军,200师副师长彭壁生率领两个团左翼迂回攻击七塘和八塘,侧击昆仑关阻击北上日军并堵住昆仑关守敌退路。昆仑关上第五军成千的士兵在战车的引导和掩护下端着刺刀冒着密集的弹雨冲上昆仑关,并付出巨大代价击溃了日军三次反冲锋,伤亡异常惨烈。邱清泉指挥战车部队向被围之敌发起猛烈攻击,在中央公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向日军冲撞扫射,使得日军溃不成军,此战成就了邱清泉将军邱疯子的绰号!此时侧翼桂系170师在昆仑关西侧发起高峰隘战斗,东路桂系175师破袭邕钦公路,西路侧翼桂系170师攻占高峰隘后遭到日军反击败退,致使阻敌增援的任务无法实现。但桂系131师阻截了回援的伊藤部,188师阻击了金村派出的南宁方向仅有的两个中队和两个机枪小队。正当日军援兵陆续赶来,八塘方向国军在200师副师长带领下奋力阻击日军台湾旅团的援军时,第五军200师甚至投入了警卫部队发起了总攻,戴安澜师长身负重伤,连克重要据点,最终攻克昆仑关,此战击毙中村正雄获得全胜也是惨胜,第五军休整数年才恢复战斗力。战后白崇禧的桂林行营失去指挥权,白崇禧和监军陈诚降薪并从一级上将 降为二级上将,取消叶肇、徐庭瑶两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 关迁移到柳州。一大批桂系将领面面相觑,受处罚却无人做声。 广西文史选辑引用了桂系少将参谋陆学藩回忆说:“桂南会战中,夏威集团军在白崇禧亲自指挥下,有权使用部队,尽量用别的部队,不动用自己的 部队。夏威集团军始终....打些风流仗,看着敌人,可打可不打,因此未受丝毫损失。争夺激烈,死伤惨重之昆仑关,是第五军和 其他部队,这些都是白崇禧保存实力的做法。”“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实力,胜败始终置诸度外,实乃民族罪人。”

随枣会战

桂系投入84军下辖173师、174师、189师三个师。随枣会战日军由冈村宁次指挥,主要目的在于寻歼中国军队主力,即五战区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汤恩伯31集团军。 此前蒋介石曾经下过明令,将汤部作为五战区总预备队使用,虽有护犊子的嫌疑,但是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汤部战斗力的确远超 五战区其他各部,将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作为预备队是指挥员最常见的举动。李宗仁已经判断出岗村宁次的意图,但是依然把31集团 军摆在第一线,反而选择最弱的川军22集团结作为总预备队,此举非常危险,如果开战之后,来自第一战区的增援孙连仲第2集团军不能及时 赶到,汤部只有撤往山区一途,在日军围剿之下,势必元气大伤。汤恩伯此战不仅要挡住当前日军,还要南下支援桂系84军。但是 左右两翼均已崩溃,眼看日军围歼31集团军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李宗仁告诉汤可相机撤退,但只把日军目的告诉了李品仙(桂系 将领,汤的顶头上司),却没告诉汤恩伯。汤对两翼不知情,更不知道日军此战目的就是要围歼他,表示战况良好,为什么要撤?李宗 仁在这种情况下,下令让桂系84军撤退。而84军直接丢下汤部溃逃,军长与两个师失去联系,异常狼狈。汤意识到情况不对之后,向 五战区司令部求证,李宗仁此时也在撤退,程潜代为指挥,就把情况通报给了汤,汤立即请示李要求北撤,李宗仁竟然不许,只让 汤撤往山区,汤直接拒绝听令。实际上,即便是早于汤部撤退的桂系84A都差点没撤出来,李宗仁此举真是用心险恶。幸运的是负责 合围的日军骑兵战力不高,又碰上了南下支援的二集团军,最终合围失败,汤部才逃出来。李再次告了汤一状,如果李宗仁在台儿庄告 汤恩伯的状是误会的话,那么这次就真是居心叵测,此战后面的反攻作战中,汤部对李宗仁恨之入骨,导致多次拒绝听令。二人矛盾激化不可调和。 枣宜会战 桂系84军下辖173师174师 189师。此战日军目的仍为打击国军有生力量,以战促和,基本上达到了作战目的。国军方面损失极大,简单来说是一场败仗,桂系84军,张自忠33集团军,中央军75师均遭受重大打击,张自忠壮烈殉国。日军此战各以一个师团兵分三路(北 第3师团 中39师团 南13师团)突破,国军方面负责防守的2集团军(北)、11集团军(中,下辖84军)、33集团军(南)很快就被突破阵地。各集团军纷纷后撤, 桂军84军173师被日军捕捉,遭受重大打击,师长阵亡。84军基本上缺席了后面的战斗,国军撤出包围后全线反击。 张自忠亲率74师渡河反攻 ,由于密码被破译,位置暴露,日军13师团、39师团南北夹击,包围了33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南瓜店,使得张自忠这位百战当先的名将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同时张自忠将军是整个二战同盟国反法西斯战场牺牲的最高级将领,时任上将军衔的陆军中将,其后追认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让我们记住这位只求牺牲,四战明志的爱国将军,我堂堂中华英烈!其夫人闻讯亦绝食七日而死,令人感概至深,蒋亲自批准入忠烈祠,国民政府为张自忠颁发荣字第一号哀荣状! 还时北线国军集结重 兵包围日军第3师团,准备歼灭之,但是由于缺乏重火力,日军边打边撤,拉近了与南线日军的距离,中国军队追击,反被日军重创。日 军攻下宜昌,威胁重庆,但是由于此时欧战已经开始,日军不想继续在中国浪费兵力,最后撤退。此战后国府高层虽然看到了日军此战的目的 ,但是误判日军主要动向,加上泄密等严重问题,损失惨重。也能从侧面看出,日军具备攻克重庆的能力。反过来再看看桂系,李 宗仁带兵出桂的时候,带了11、21两个集团军,下辖7A、31A、48A、84A四个军,历次战役参与的都是掉头就跑的84军,31军回到广西 整编,桂南之战之后31军就再也没出广西。 问题来了,那么作为桂系主力的整个21集团军去了哪里?答案是盘踞大别山,而大别山区在抗战8年里除了日军血洗立煌县再无大的战事,立煌县是桂系在安徽的临时省会,繁华一时,桂军第七军副军长漆道徽和日军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制造摩擦勾结日军打击新四军,但后来发生了一个事件就是桂系高炮部队意外击落了日军高级将领冢田功的座机,引发日军报复,事件发生时李品仙并不在防区,回来后大发雷霆要处罚高炮营长,但仍然引来日军报复,结果就是桂系三个军被日军一个联队追着屁股打却不敢交战,日军一个联队焚烧立徨县后扬长而去,轻易击破了大别山,桂系在安徽可谓是悠哉游哉。于是桂系就剩下了个84军跟着5战区到处晃悠,李白二人保存实力的努力可谓处心积虑。 豫南会战 桂系84军又出现了 枣宜会战之后,5战区部队遭受重创,日军为进一步巩固战果,发动豫南会战,继续打击5战区作战部队。此战乏善可陈,枣宜会战 ,国军元气大伤,只能轻微抵抗后,以空间换时间,大步向后撤退,待日军收缩时,再反攻。桂系84军是枣宜会战的重伤员,此战也 只是在日军侧后吓唬一下日军,作用可忽略不计。这仗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国军的奇耻大辱,豫湘桂会战来了

国军番号太多,太乱,又加上败得太快太惨,不好统计,目前比较确定的是31军与46军两个桂系军 参加了桂林防御战。 先来一段被奉若神明的网上奇文共赏: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 。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一役中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 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 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这篇奇文被众多赞美桂军勇猛战力的文章引用,看起来真是气壮山河,振奋人心啊. 桂军高层自己都不敢这么吹,不信可以就看看桂军城防司令韦云淞是怎么说的: 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国民党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 余人。 该文称桂林保卫战是“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奇文中日军伤亡人数比韦云淞吹得扩大了3倍,按照国军一贯谎报战果的做法推断,韦云淞的数 据十有八九是注过水的,日军11军实际战报是国民党军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却找不出日军递交大本营的损失巨大的战报,因为如果奇文所说属实,对日军来说这就是日军在中国战场绝无仅有的大溃败。而桂林攻城部队日军实际出动仅4.5万人,这篇奇文大家看看就得了,错误百出,却被吹捧至极,台儿庄国军40万大军奋战一个月击毙日军一万三千人不到 ,区区两万之前表现很差的桂军仅仅就三天击毙日军一万四千人?再看这篇神文中提到日军伤亡近四万人,整个抗战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国军七十万兵力投入的淞沪会战了,淞沪会战日军伤亡都仅仅不到五万人!稍微有历史观和客观态度的人都会对那篇过度美化桂军的文章嗤之以鼻。按照这个说法,日军所有的大佐级别联队长都战死了,有的还死了不止一遍,而大队长也同样全部战死,还缺少了2个,将领数字都对不上!而由桂系将领夏威担任总司令创建的第十六集团军此战前由韦云淞接任后更是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销。 战前,李白二人频频高调表示:若日军入桂,必将遭受重大失败。然而实际上,李白二人并不打算坚守桂林。此战,蒋介石命令第4战区,桂林要坚守3个月以上。并配给了大批美式装备到达桂林,可惜没开箱就被日军缴获。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原本的布置是安排桂系16集团两个军31军、46军依托地形防守 桂林城,外围由长衡会战中败退入桂的败兵和93军、79军层层布防。实际以当时的形势看来,桂林不太可能守得住,蒋介石此举可能有不厚道的想法,那就是借日军之手削弱一直在保存实力的桂系势力, 将桂系嫡系两个军放到桂林城与日军消耗,但是命令在此于情于理,国仇家恨,桂系也要与日军决一死战,因为保卫的是他们自己的家乡和人民,桂军 责无旁贷。而且桂林地形多山多洞,利于防守,即便守不住,依然可以像衡阳一样,给日军以重大杀伤,迟滞日军行动。白崇禧时 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4、9战区作战,修改了4战区司令张发奎的作战计划,将46军部及175师(师长甘成城是夏威的姨甥)、19师、135师(师长颜僧武是他忠实走卒)、188师(师长海竞强是白崇禧的外甥)调出了桂林。只留下战斗力最弱的131师、170师加79军一个 团守城。本来是两个军下辖6个师守城,直接变成2个师加1个团。此举给守军的士气造成重大打击,无异于用这两个师的士兵来给 桂林城陪葬,守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气的桂军阚维雍师长一怒之下自杀明志。此战桂军表现一无是处,外围战中,桂系军队几乎是一触即溃,将桂林守军扔在城内。而城内 守军在日军攻城之前,就有士兵劫掠民财。日军8日开始攻城,9日守军就开始逃窜,城防司令韦云淞跑的最快,10日日军占领桂林 全城。三日城破,桂军几乎是不战而溃。桂林失守后,柳州更为出奇,守军兵不血刃夺路而逃,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柳州。日军在攻陷桂林与柳州后说,“重庆军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曾豪言宣称可以防守一 年的大战略据点,由于我军多谋奋战,总攻开始仅仅10天(应该是包含外围作战),即归我所有。” 而且此战之后,桂系败军之将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桂柳会战中,守全县的中央军93军弃守,军长被枪毙。而只守了一天就逃跑的 韦云淞城防司令也只是被撤职而已,注意这个韦司令不是第一次被撤职了,开战之初就贪污军饷,桂林城防铁丝网都不架设,代替为木栅栏,致使三天城落,实属罪魁祸首!

何应钦《抗战八年》一书所附录之《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四川征用壮丁 2578810人,位居第一,第二是河南,1898356人,第三是湖南,1570172人,然后依次是广东、陕西,广西以808046人,排在第六位 。 很多网上传言广西抗战出兵占人口比例最高,这实在是以讹传讹,陕西1001万人口,出兵人数在广西之上,广西人口用李宗仁抗日宣言说广西一千三百万,抗战后国民政府统计人口1450万,无论如何广西的出兵比例也不比陕西多。写到这里,笔者顺便查阅了国家刚刚发布了抗日英烈300人名录,这三百人基本收录了国共双方的抗战有着卓越贡献并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和个人,在长长三百人的名单中广西籍贯八人,而桂系地方军却仅仅出现三人。 用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历史!对于此文有疑问欢迎探讨,苦大仇深者也可用史料来反驳,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应该有,十四年艰苦抗战国军付出巨大牺牲,到1945年之前,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共计颁发173枚,而桂军抗战中仅获得三枚分别是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相比获得三十四枚的东北军,与同样二十五枚的西北军真是少之又少,俯仰无愧天地,青史自然留名,全文完结!


好人原先生

并没有那么神,诚然桂军是国民党军种里的一支强军,但是网上夸张得太离谱了。以昆仑关大捷为例:驻守昆仑关的日军6000余人确实几乎被全歼,不过鲜为人知的是:

实际上包含周边战场的国军在内,共有20万人,其中桂军有6个师参战,是绝对的主力了,而且中央军那边还有坦克团参战助阵(本质上坦克在那个地形参战就是错的……)。

先不说双方阵亡人数(反正你要信网上说的日军阵亡30000人,那你随意),就说战果,实际上是不敢提的,因为:

昆仑关的6000余名日军顶住了阵前的10万国军,阵地先后三次易手,最后一次国军收复。但是……

仅仅过了十天左右,再度被支援的日军夺回,所以,「昆仑关大捷」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而且,更“残酷”的真相还在后面:

真正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驻守的日军只有2000人,另外4000其实也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日军阵亡人数,也就是国军至少用了十个师轮番冲击才干掉这2000鬼子。

这是桂军的真实战绩,而且还是李白组合的“压箱底”。

桂南陷落,桂军跑的比谁都快。


無風即風

需要给抗日战争中新桂系的军队泼泼冷水了,广西的同学也别喷,对历史,对军阀,我们需要客观的态度,而与地域无关。

狼兵之称源于明朝,是当时壮族土司们自己组建的地方武装,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称“狼土兵”,彪悍武勇,常被朝廷提调,是明朝军制的重要一环。桂系军队的战斗力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李宗仁白崇禧和蒋介石的关系微妙,军事委员会不能真正指挥它。



一,淞沪会战桂系也曾满腔热血。

桂系军队的装备抗战爆发前在国军序列中是相当不错的,比老蒋的嫡系中央军不差,抗战前光自动步枪一次就进口了1000支。李宗仁白崇禧在挥兵上海前也是信心满满,一来确有爱国之心,二来也是在全国各界面前刷一下桂军的存在感。

桂军第一次踏上抵御外敌的战场,立马发现对面的日军与之前国内的各种敌人完全不同,在内战中还算不错的武器变得十分落后,尤其是重武器。中央军相当一部分在长城抗战中是积累了一定对日作战经验的,而桂军从白崇禧到普通士兵都一时难以适应。阵地战吃亏后,白崇禧又突发奇想,准备以攻为守。

桂军在淞沪投入了六个师,白崇禧指挥其中三个主力师轻率发动反攻,以正面步兵平推的战法突进,立遭日军优势火力杀伤,致桂军重大牺牲 ,不到一天伤亡过半,幸得胡宗南第一军顶上,才没有发生崩溃,苏州指挥所的白崇禧大伤体面,连日茶饭不思。



二,痛定思痛桂系决定保存实力。

李白出桂抗战的前提,是蒋介石答应桂军扩编,从原有的14个团增加到40个团,二个军的番号扩编为五个军。淞沪会战的惨重伤亡立刻使桂系放弃了与日军死打硬拼的初衷,转而保存实力,李宗仁白崇禧虽都出任战区高管,但作战绝不用桂系老本。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下辖西北军、川军和部分中央军,台儿庄战役大家耳熟能详,可有听见战场上有桂军师级单位奋勇作战?兼任安徽省主席后,桂系主力二十一集团军收缩于大别山区,将其它游击或保安部队布置于大别山外围,尽量与日军避战。1942年日军为搜索冢田攻尸体,几千人即可长驱直入二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金寨县。

鬼子来了我就跑,反正不硬拼。



三,广西老家也未全力应战。

白崇禧就任桂林行营主任后,桂军留驻广西的夏威集团军只打风流仗,1939年桂南会战,白崇禧把有权使用的第五军第六十六等中央军全部开往一线,在昆仑关死伤惨重,而夏威部一直以骚扰作战,几无损失。1944年日军二犯广西,桂柳会战打响,蒋介石严令桂系第31、46两军防守桂林,但白崇禧怕蚀老本将主力调离,仅留两个最弱的师和地方武装不足两万人守城,桂林失陷。

在其它方向,桂军亦不肯力战,导致柳州,南宁,梧州等很快沦陷,当时广西共99个县市,在白崇禧的统一指挥下,被日军占领75个。

这TM叫守土有责?

桂系高参陆学蕃后来一针见血:健公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实力,胜败始终置诸度外,实系民族罪人。



四,八年抗战桂军越打越多。

1936年李白与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时,桂军主力加民团,不超过二十万人,至抗日战争结束,桂系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军队已达百万之众,盖因李宗仁白崇禧虽强调抗日和坚持抗战,却有意保护桂军实力,同时大量收编杂牌队伍。

这是两个概念,白崇禧曾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和军训部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的战略与作战计划,抗战军事战略思想也很丰富,还写了不少东西,从个人层面说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功绩。然而军阀的小集团私心作祟,造成桂系军队的主力在抗日战争中战绩乏善可陈。

诚然,蒋介石也不是省油的灯,也确有利用抗战消灭杂牌军阀武装的念头,包括一直让他头疼的桂军。李白心知肚明,保存实力也是事出有因,可是从结果看,这二人做得有点过了。


度度狼gg

淞沪会战所谓的桂系6个师其实真实情况是5个旅还一枪都没放撤退了。由此可见桂系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会战都能找理由逃跑,剩下的其他战役桂系还能有什么惊天的战绩呢?有很多果粉都说共军部队越来越多是在敌后搞生产。其实他们如果客观会发现桂系也是越打越多,如果他们不双重标准桂系也是个敌后大生产的军阀。真没有任何可圈可点可吹嘘的必要!


打侉子灭蛮子玩猴子

最近有一些黑子故意抹黑川湘桂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牺牲,瞎编意淫恶改一些战役来误导网友,尤其是抹黑桂军。可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对于这些黑子我只想说呵呵

秦始皇用50万军队镇守南蛮,明朝广西狼兵雄于天下(袁崇焕用狼兵镇守边关数十年满清打不进来,戚继光用狼兵沿海抗击倭寇发挥巨大作用),清朝对外战争唯一一场胜利镇南关大捷也是刘永福带领广西兵打的,清朝末年3万广西太平军一路打到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曾国藩:后期长毛军30万之战斗力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

民国北伐时期桂军一路连胜打到北京被誉为“钢七军”,抗日战争时期桂系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至今纪念李宗仁的雕像仍屹立在徐州抗战纪念馆。

日军:广西兵是中国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军队!美国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广西士兵是全世界最好的士兵!

十大元帅大将都对桂军有极高的评价:彭德怀:滇军黔军2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 猛如老虎恶如狼!

刘伯承:先打最弱之保安队,再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粟裕:要分清哪些是国M党的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听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M党军中最精锐的!等等……

——这些荣誉都是打出来的,岂是你们这些个小人黑子能轻易抹杀的?生活在和平年代连枪都没见过,却满嘴放炮辱没先烈,老夫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丨曾经沧海丨

整个抗战期间桂军是国军中表现最差的。主要原因是白崇禧的保存实力的思想。如桂林保卫战中白先答应蒋要全力死守桂林,并向蒋开出天量军火援助大单,蒋无法满足,白就把桂林的重兵全部撤走,仅留下桂系最差的一个师防守,结果三天日军就占领了桂林,日军指挥官日记中写道:桂林抵抗甚微。在桂东战役昆仑关战役中桂军都做壁上观,任由粤军与中央军与日军血拼。至于台儿庄战役除了指挥是李宗仁,并无桂系军队参战。现在网络上大量吹水桂系的事迹其实都没有事实基础的。想想白崇禧在淮海战役时为保存实力连老蒋和党国都可以卖掉,抗战期间的不作为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