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日本是一個島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木材豐富,因此傳統建築均以木構為主。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日本於公元4~5世紀開始形成統一的國家,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同中國有著頻繁的文化交流。6~12世紀是日本傳統建築發展的早期,屬飛鳥、奈良、平安時代;12世紀末~16世紀中葉是建築發展的中期,屬鎌倉、室町時代;16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是它的晚期,屬桃山、江戶時代。日本傳統建築早期受中國的影響,木結構建築與主要建築類型都效仿中國傳統。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逐漸向西方學習,建築方式也幵始走向西化道路。日本傳統園林自17世紀以後,在中國傳統園林的基礎上,逐漸走向更純樸的自然風格,建立了日本園林的特色。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從6世紀中葉開始,佛教自中國經朝鮮百濟傳入日本以後,陸續帶入了南北朝與隋唐的建築形制與技術,從此,佛寺成為日本的主要建築,不僅在寺廟的佈局與形式上仿照中國模式,而且在宮殿與神社的建築形制方面也深受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影響,甚至在都城的佈局上亦進行了模仿。公元8世紀以後,日本傳統建築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即在中國唐代建築特徵的基礎上開始向日本風格過渡。日本的古典園林早期受中國的影響,到17世紀初開始逐漸傾向自然樸實的風格,尤其是大片草坪、石灘、低池岸、重花木修剪以及不油漆的書院和草亭都構成了日本園林自身的特點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日本傳統建築藝術中比較著名的實例首推法隆寺、唐招提寺和桂離宮。

1.法隆寺

法隆寺位於奈良市西北的生駒郡斑鳩町,是日本佛教聖德宗的總寺院,建築的佈局、結構深受中國南北朝建築文化的影響。寺院分東、西兩院。院前有南大門,後有一廊院,呈長方形,南面廊間正中為中門。入門後的廊院中部並列排著金堂(佛殿和五重塔,前者居右,後者在左,均為珍貴木構遺蹟。廊院北面有大講堂,講堂前兩側是鐘樓(右)和經樓(左)。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廊院之外還有僧房、庫房、食堂等附屬建築。金堂、塔和迴廊仍保持著日本飛鳥時代的特徵,是目前日本遺留下來最古老的一組木構建築,屬於日本國寶之列。建築的柱子兩端均做明顯的梭形卷殺(呈曲線收小),柱頂上用雲形斗拱,大斗下面有鬥託(皿鬥),這些都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建築古制,與後來的唐代建築風格顯然不同。金堂內供奉著由渡海赴曰的中國人的後裔雕刻的三尊釋迦牟尼佛銅像和藥師、如來像,都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四周有諸佛淨土圖、飛天等壁畫,十分可貴。1949年金堂不慎受火災,部分建築被毀,之後又進行了修復,但終究受到了很大損失。金堂西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斗拱雄大,出簷深遠,表現了木構紀念性建築既莊嚴又飄逸的風格。木塔總高31.9米,塔剎部分約佔總高的三分之一,更增添了佛塔崇高神聖的寓意。東院以八角形平面的夢殿(即觀音殿)為中心、,環以迴廊,前有南門、禮堂,北有舍利殿(繪殿),再北是傳法堂,其中夢殿與傳法堂是公元739年建的遺物,再現了中國唐代木構建築的風格。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2.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於奈良市西京五條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亦屬南都七大寺之一。寺院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後於公元759年始建,其弟子如寶負責建築工程,約到770年才全部竣工。這組建築充分反映了中國盛唐時期的建築風格,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寺院大門上有紅色匾額“唐招提寺”四個大字,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義之的書法。寺院內有奈良時代的講堂、戒壇、金堂,鎌倉時代的鼓樓、禮堂及奈良時代以來的佛像、佛具和經卷。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七間,進深四間,位於一個約1米高的奈良唐招提寺石臺基上,是當時最大、最精美的建築。金堂第一進呈開敞式佈局,形成一個柱廊,中間五間開門,兩側梢間幵窗。單簷廡殿頂(四坡頂),屋頂正脊兩端有鴟尾裝飾,它既是古代鎮火的象徵,又起到建築藝術的點綴作用。西端的鴟尾為奈良時代遺物,東端鴟尾則為後世仿製。屋頂坡度原先比較平緩,後來在重修時改成了現在陡峻的形式。柱子粗壯,不做梭形,僅柱頭作覆盆形卷殺。所有建築木構件均刷紅色,牆面為白色。該金堂同中國五臺山唐代佛光寺大殿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是

尺度略小,斗拱比較簡單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3.桂離宮

桂離宮的建築和庭園佈局,堪稱日本民族建築的精華。庭園裡有山、有湖、有島,山上松柏楓竹翠綠成蔭,湖中水清見底,倒影如鏡。整個庭園以人造湖為中心,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湖中有大小五島,分別用木橋與石橋連接。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湖邊小路曲曲彎彎通向四面八方,給人以曲徑通幽之感。桂離宮的主體建築在庭園的西邊,平面佈置曲折自由,與園林自然意趣頗為吻合。庭園內的主要建築有書院、松琴亭、笑意軒、園林堂、月波樓和賞花亭等,其中松琴亭和笑意軒都是“茶室”式建築,供品茶、觀景和休息之用。月波樓面向東南,正對著湖面,是專供賞月的地方。園林堂是院內的家廟,作為小型佛堂之用,桂離宮的庭園雖然也吸收了中國園林的經驗,但是它在應用石燈籠、緩坡池岸、草皮、單株樹木構圖等方面已有很大創新,體現了日本園林特有的韻味。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日本的傳統建築藝術(4~19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