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反击战,德军喷气式轰炸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

阿登反击战,德军喷气式轰炸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

与空军一样,尽管德国陆军在夏季的战斗中惨遭重创,但它在秋天的喘息中又艰难地恢复过来。到 11 月,希特勒已决定,凑齐1 支包括 7 个装甲师在内的 20 万大军,在西线的阿登山区发动反攻。这里是美军战线中防守相对薄弱的环节。德军希望从此处切入盟军防线,一直打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从而将西线盟军的战线一分两半。今时今日,希特勒已不可能指望再一次令他的敌人上演敦刻尔克式的溃败。阿登攻势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德国争取战略缓冲的时间和空间,以便等待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和电动潜艇大批服役。按照希特勒的设想,一旦喷气式战斗机大量投入使用,即可重获制空权;而新式的XXI 型电动潜艇,将最终切断盟军的大西洋运输线。果能如此,则第三帝国必能转危为安。

德国空军将在阿登战役中承担四项任务。首先,在陆军发动进攻的当天清晨,空军将全力空袭敌方的机场,一举夺取制空权。其次,为发动攻势的陆军撑起一个防空保护伞,阻止盟国空军的空袭。第三,为陆军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最后,执行小规模空降任务,向敌战线后方投放少量伞兵,夺取交通枢纽,延缓敌人的增援速度。

然而自秋天以来,随着德国空军越来越向一支本土防空力量转变,它已经不再适合执行此类为陆军提供近距离支援的作战任务。由于轰炸机部队的衰竭,到阿登战役打响时,德国空军只剩下极为有限的轰炸机部队可供调用,即 I/KG51 和 III/KG76。前者装备Me262;后者则使用新锐的 Ar234。

在 1944 年的整个秋天,I/KG51 作为唯一奋战在一线的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单位,一直利用 Me262 对盟军在西欧的机场和部队实施袭扰式轰炸。与战斗机部队的 Me262 相比,配属给 I/KG51 的 Me262 表现相对良好。作为轰炸机的 Me262,很少遇到空战的问题,所以航炮易卡壳的问题并不突出。更重要的是,KG51 的飞行员在操作引擎时无须像战斗机飞行员那么粗暴,所以该部队的引擎问题相对缓和,故障较少,引擎寿命也更长。至少有一部分引擎达到了说明书上所宣称的 40 小时。尽管如此,由于 Me262 本身的数量限制,该大队的战斗力始终有限。

而 Ar234 则是另一个问题。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法国的战斗已经证明了 Ar234 作为侦察机的巨大价值。这种飞机所具备的速度和高度优势使其可以完全无视敌方战斗机,而实施侦察行动。德国人上一次获得这种优势还是在 1942 年。所以在 1944 年秋天,Ar234 正式服役。

早期的 Ar234 原型机,因其细长的上单翼布局,使得起落架无法收纳于机翼内。而如果收藏在机身内,则影响炸弹舱布局。不得已才使用了滑车起飞和滑橇着陆的方式。虽然滑车与滑橇的组合还算便利,但是飞机着陆后无法自行离开跑道,而必须等待地勤人员将其架在滑车上才能脱离。如此复杂的操作程序至少需要 20 分钟才能完成。在已经丧失了制空权的 1944 年,这意味着降落之后的 Ar234 极有可能遭到敌人空袭。因此,阿拉多公司的设计人员,在机身的中间部分增加了 1 个盒型纵梁,从而令此段机身的横截面从原来的圆形变成方形。多出的空间不仅可以用于收放起落架,还顺带扩大了前部和后部的油箱容积。由此诞生了较为成熟的Ar234B 型,也就是德国空军正式采用的型号。

阿登反击战,德军喷气式轰炸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

Ar 234结构图

第一批次的 Ar234B 型机仍然作为侦察机服役。第一个 Ar234B 侦察中队驻扎在莱茵地区,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实施侦察行动。第二个 Ar234B 侦察中队在意大利战场执行类似任务。

作为轰炸机使用的 Ar234B 型机紧随其后。驻扎马格德堡的 III/KG76 成为第一支换装的轰炸机部队。许多飞行员先前已在雷希林试飞基地接受了新飞机的培训,现在成为种子教官。地勤人员也参观了飞机生产线,以获得第一手经验。由于许多轰炸机单位被解散,III/KG76 可以从容地挑选合适的飞行员。成功执行 620 此作战任务,拥有橡叶十字勋章的巴彻中校成为该部队指挥官。他麾下的各个中队指挥官也都是拥有出击上百次任务的橡叶十字勋章获得者。就是最差者也拥有出击 10 次以上的记录。

然而无论如何,Ar234 都算是一种全新的飞机。即便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鸟们,也需要至少 4 个月的时间来熟悉新装备。更何况,这种飞机本身还不够成熟。对其技术细节的改进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到 12 月中旬,部队已获得 16 架飞机。但大部分时间里这些飞机还只能停在地面上。尽管希特勒一再催促,Ar234 不可能如期赶上阿登反攻日期。部队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将已经具备作战能力的飞行员集中到 9/KG76,以期早日形成战斗力。到 12 月 19 日,该中队宣布已拥有作战能力,并立即转场至明斯特—哈登道夫,参加已经开始的阿登反击战。但由于天气原因,直至 12 月 24 日,9/KG76 才首次参战。

既然轰炸机部队如此不济,OKL(德国空军司令部) 就只能指望战斗机部队了。好在后者现在正处于数量上的巅峰状态。这原本是加兰德为计划中的大规模空中作战准备的。但是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这个计划。加兰德和其他一些同僚很快就向他们的上级统帅机关提出警告,那些为大反攻而重新装备起来的战斗机部队将无法适应接下来的战斗环境。这些部队的人员、装备、技术和训练都是为了参与防空作战而优化的,现在却要被投入到他们不熟悉的任务当中。仅以部队的规模论,许多大队的飞机数量已经扩充到 70 架。前线的小型野战机场根本无法容纳这些部队。更何况,这些机场缺乏内地大型机场所拥有的优越环境和必要的设施。而且那些接受突击培训的飞行员,对于将要执行的对地攻击任务毫无准备,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这种转变。但是这些理智的警告无人听取。

与诺曼底战役时的情景一样,除了JG300 和 JG301 这2个全天候联队以外,帝国航空队所有的昼间战斗机部队都奉命参加阿登反击战。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德国空军最终为这场战役集结了 2460 架飞机,包括 1770 架单引擎战斗机、140 架双引擎战斗机、55 架轰炸机、40 架喷气式飞机、390 架战斗轰炸机和 65 架侦察机。自秋天以来德国合成燃料工业已经有所恢复,再加上先前的节约措施,使得德国空军可以为此次作战提供充足的燃料保障。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在向西线前沿机场的转场过程中,德军飞机奉命保持低空飞行和无线电静默。与此同时,它们原住地的无线电通讯保持原状,以迷惑敌人。这一招的确瞒过了盟军。

根据最初的计划,在陆军发动攻势当天的黎明时分,德国空军将同步发动代号为“底板”的空袭行动,摧毁战役区域内的盟军飞机场。到 12 月中旬,所有预定参加“底板”行动的 14 个战斗机大队和战斗轰炸机大队的指挥官全部前往位于阿尔滕基兴的第 2 战斗机军指挥部。在那里,轰炸机部队出身的迪特里希·佩尔茨少将向这些大队长们仔细解释了计划。空袭当天,德军将出动超过 1000架飞机,对盟军位于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16 个机场同时展开空袭。一旦各大队指挥部接到发送给他们密语“底板”,就意味着空袭将在第二天黎明进行。各部队必须在此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在轰炸机部队正在大量解散和改组的时期,由一位轰炸机指挥官向战斗机部队布置和下达任务。而像战斗机总监加兰德这样的职业战斗机军官却受到冷遇和排挤。这并非加兰德个人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此时德国空军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背后的偏见。当那些战斗机部队的官兵们发现,尽管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浴血奋战,并且蒙受惨重的伤亡,但还是得不到高层的信任和认可,以至于要派一位轰炸机部队出身的军官来领导他们作战,不难想象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由此迟早会引发一场危机。

2 天后的 12 月 16 日黎明,当德国陆军终于打响阿登反击战时,“底板”密语却没有向各部队进行传达。所有预定参加行动的飞机只能停在机场上待命。原因在于,德军的气象预报正确预见到,战区上空出现低气压,不利于飞行活动。这对于德军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由于空军实力居于劣势,如果天气状况阻碍了交战双方的飞行活动,当然对德军有利。

阿登反击战,德军喷气式轰炸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

阿登反击战的作战态势图

尽管天气不佳,空投伞兵的行动仍必须执行,但并不顺利。由于参加行动的伞兵未能按时抵达机场,空降作战不得不推迟 24 小时。16 日 晚, 来自 II/TG3的68架运输机载着 870 伞兵飞向了敌方控制区上空。由于飞行员缺乏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盲飞经验,中间状况百出。1 架运输机在起飞时坠毁。另有10 架因各种原因导致损失。许多飞机把伞兵投得到处都是,根本未能投放在预定区域。还有些飞机干脆带着伞兵返航。而在预定的伞兵着陆区域上空,风速高达 50 公里。这是最大安全标准限度的 2 倍。一些伞兵在着陆时受伤。他们要么在寒风中被冻死,要么等着被俘虏。最终,伞兵部队司令海德特上校只找到了四分之一的人员,而且没有任何重型武器。而且此时战役已经打响,他们丧失了一切突然性优势。战区内到处都是穿梭来往的美军,根本不可能再夺取任何交通枢纽。这支深入敌后的孤军,现在只能从事一些袭扰行动。

17 日,尽管能见度依然不良,德国空军战斗轰炸机部队还是出动了 600 架次。在当天一系列的空战中,德军损失了 79 名飞行员。其中 55 人阵亡,24 人受伤。当天天黑后,德军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部队又对盟军发动了300 架次的夜间空袭行动。在随后的 6 天里,天气再次恶化,阻止了交战双方的飞行活动。与此同时,德军地面部队也失去了其最初的攻击势头。到 12 月 20 日,前进的最远的部队也只推进了大约 70 公里。所有部队都被盟军所阻。也是在这天。海德特的伞兵开始分散突围,返回己方防线。但是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得以成功。德军伞兵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次空降作战行动就这么灰溜溜地收场了。

圣诞节前一天,战场上空的天气开始好转。德国空军再次活跃起来,包括来自 KG51的 Me262 都投入了战斗。不过当天的明星是装备 Ar234 的 9/KG76。这是该机型作为轰炸机首次参战。当天,9 架 Ar234 各携带 1 枚500 公斤重炸弹,从明斯特附近的机场起飞,空袭比利时的列日地区的工厂和铁路车站。整个行动非常顺利。飞机在起飞之后,必须首先维持低空飞行,直至远离机场之后才能爬升到 4000 米高度。此举是为了避免暴露机场位置,招致敌军的空袭。由于对于自身的性能极有自信,Ar234 根本没有携带任何自卫武器,而且德军飞机排列成非常松散的线型队列飞向目标,根本无须像美军轰炸机那样,组成严密的空中编队。Ar234 从 4000 米高度接近目标,到达目标区域上空时下降到 2000米高度,以一个很小的俯冲坡度冲向地面投掷炸弹。至少 5 枚炸弹命中目标。地面防空炮火微弱。但是根据飞行员观察,目标并未受到严重损伤,仍处于运转状态。整个过程中德国飞行员注意到了附近有盟军的喷火和雷电战斗机,但是未遇到截击。显然盟军飞行员还不认识这种新式轰炸机。返航着落时,1 架飞机起落架和机翼损坏,但飞行员未受伤。当天下午,8 架尚可参战的 Ar234 再次出击,再次空袭同一目标。除 1 架飞机投弹失败不得不带弹返航以外,一切顺利。全部飞机安然返回。也是在 12 月 24 日,又有 6 架 Ar234从后方基地赶来。部队进一步壮大。

尽管对于喷气式轰炸机无可奈何,但是德军那些活塞式飞机部队都在这天遭遇了重创。11 个德军野战机场遭遇盟军空袭,损失惨重。在空战中,又有 85 名飞行员阵亡,21人受伤。

圣诞节当天,赶来增援的美军继续对德军施加强大压力。在空中,空战战场从阿登上空一直延伸到整个德国西部。对德国空军而言,这个圣诞节过得一点儿也不轻松。当天,德军总共有 62 名飞行员伤亡。接下来的几天里,形势也没有多少缓和。由于盟军已经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战场形势再次对德军不利。只有 Me262 和 Ar234 仍有较大的机会,自由出入战场。唯一的限制性因素是天气状况。

12 月 25 日上午,8 架 Ar234 空袭了列日南郊的工厂和马斯河附近的铁路枢纽。投弹高 度 从 2000 ~ 5000 米不等。6 枚炸弹落 在铁路设施上。至少 1 枚炸弹落入工厂区域。这一次,盟军终于识别出这种新式轰炸机。r234 首次遭到大约 6 架盟军雷电式战斗机的拦截。1 架 Ar234 不得不在荷兰境内的德军占领区紧急迫降。另 1 架飞机则坚持依靠 1 台引擎返回了基地。空中侦察表明,轰炸并未瘫痪铁路设施。当天下午,8 架 Ar234 再次轰炸列日。机群以背朝太阳的方式轰炸了目标。投弹高度 5000 ~ 1500 米。有 7 枚炸弹落在目标区域。但是德军轰炸机遭到了盟军强烈的高射炮火和喷火战斗机拦截。虽然德军全身而退,但是轰炸效果仍不理想。除了敌方防御兵力的干扰以外,Ar234 在实施小角度俯冲轰炸时,即使在携带 1 枚炸弹的情况下,飞机时速仍可达到 900 公里。德军飞行员尚不熟悉这种新的高速轰炸模式。

正如 Ar234 所遭遇的那样,为了对抗这些性能超群的喷气式轰炸机,盟军只能发挥己方战斗机在数量上的优势,在战区内广泛部署兵力,在各个飞行高度都要保持不间断的空中巡逻。一旦发现德军喷气式轰炸机,争取以俯冲攻击的方式将其击落。但是实战效果同样不佳。德军轰炸机并没有因此遭到多少损失。当然,他们的空袭效果也很有限,几乎对战局不产生影响。他们真正的价值在于,这些作战行动牵制了大批盟军战斗机力量,以此间接支援了己方陆军和空军部队。

现在,自阿登战役打响已有 2 周时间。大多数人都已经遗忘了那个“底板”行动。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就像先前的许多计划一样,这个行动也已经胎死腹中。所以当 12月 31 日下午,各部队终于接到了行动代号之后,人们都极为惊讶。这意味着,第二天早上,“底板”行动将正式实施。

当晚,预定参加行动的德军飞行员都接到了行动简报。各部队都仔细研究了分配给他们的航线、中途的转向点、和最终目标。为了避免被敌方雷达探测到,所有攻击部队必须在树梢高度飞行,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即便在被迫跳伞或者迫降时也不能使用无线电。然后,1944 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飞行员们被命令早早上床休息,为第二天的任务养精蓄锐。之所以安排在新年的第一天实施底板行动,首先是由于天气预报认为当天目标区域的天气情况理想。而且,德军相信,当他们空袭时,那些前一天晚上庆祝新年的盟军飞行员尚未醒来,这是最理想的发动空袭的时机。

1945 年 1 月 1 日凌晨。作为空袭第一波次的 4 架 Ar234 轰炸机首先出发。它们需沿着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列日飞行一大圈,为随后的大规模空袭提供天气预报。而且,为了防止敌人通过雷达发现他们,并引起怀疑,这些飞机还必须在列日上空投掷炸弹。

早上 5 点整,德军飞行员被叫醒,吃早饭,接受最后的战情简报,然后穿上飞行服,坐进驾驶舱。9 点整,各部队开始起飞,朝指定的集合空域飞去。尽管空袭的规模已不如事先计划的那么大,但是仍有 900 架飞机参与行动。这支主要由 Me109 和 Fw190 组成的部队,仍是一支可观的打击力量。

正如计划的那样,德军的确达成了奇袭的目的。最成功的袭击行动是在荷兰境内的埃 因 得 霍 芬 机 场。I/ JG3、II/ JG3 和 IV/ JG3负责袭击这个机场。其中 I/ JG3 和 II/ JG3 都装备的是 Me109。IV/ JG3 则是著名的 Fw190突击大队。这 3 个大队总共出动了 72 架飞机,排列成 18 个整齐的四机编队。当他们抵达目标上空时,只发现盟军的战斗机整齐地排列在地面上,没有任何防备。

驻扎该机场的是加拿大空军第 438 和第439 中队,装备台风式战斗轰炸机。德军战机以机炮扫射地面上的台风。加拿大人事后承认,德军的机炮扫射非常成功。在几分钟之内,这 2 个台风中队即被摧毁。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布鲁塞尔等地的盟军机场。当然,并不是所有机场上空的空袭都是成功的。许多参加行动的部队甚至未能找到目标,并引发了严重混乱。对安特卫普周边几个机场的空袭即完全失败。

最终,盟军有 144 架飞机被完全摧毁。另有 62 架受创并报废。这样的损失虽然严重,但是远非致命。而且只有极少数盟军飞行员在空袭中丧生。而对于德国空军而言,他们的人员损失却是灾难性的。更可悲的是,大量的损失是由德军自己的高射炮部队造成的。后者已经很长时间没能见识到己方航空兵的大规模出动了。所以当德军飞机返航时,面对如此阵仗的德军高射炮部队理所当然地将他们视为敌机。扑面而来的高射炮火造成了大量伤亡。精确的飞机损失数字已经无从得知,但是据估计,大约有 300 架飞机未能返航,约占出击总数的三分之一。人员损失更是惨重。237 名飞行员阵亡、失踪或被俘。18人受伤。损失的飞行员中包括 3 名联队长,6名大队长和 11 名中队长。这些骨干军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他们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加兰德的警告得到了验证。战斗机部队此前根本没有接受执行此类任务的训练,无法承担他们不熟悉的任务。

“底板”行动严重削弱了德国昼间战斗机部队。它再也未能恢复过来。

本文摘自

《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最后一年》

阿登反击战,德军喷气式轰炸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