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校园贷”7000元3个月索35万,学生被迫割腕自杀,如果你是家长该如何面对?

沙漠遇见大海

20多年前,我认为校园贷是个好事情。那时候,我需要钱,我刚进入大学。

那时候,我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

我一直以为,美国大学里学生的学费是贷款,是好事。

然而,中国的校园贷,变成了“诱骗贷”、“高利贷”、“要命贷”。这就是金融的“适当性”被彻底绕开了。

大学生,任务是学习。其消费行为,应止于温饱和适当的学习需要。另外的资金需求就是学费了。这两个需求,应该由政策性贷款来支持,不应该让“高利贷”来骗大学生。

我认为,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
第一,国家要从立法上,对校园贷款给出利率指导和催收方案。至少两点要保障:一是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一个系数,建议不得高于150%,也就是说,基准贷款是年利率5%,校园贷不得高于7.5%。二是上学期间和毕业后一年内不得催收,学生不能偿还的,在毕业后一年内的逾期不得罚息,采取冻结处理。冻结期间的利率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在学生毕业1年之后方可催收。

第二,全社会要加强大学生金融常识和消费观的教育。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这个悲剧再发生。

第三,对校园贷造成借款方死亡的,依据直接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形,从重判刑。特别是要严惩一些人,立个标杆。

我不担心我的孩子会这么做。但我要保护全天下的大学生不再受到“夺命校园贷”的伤害。


孙建波

一线教师来回答一下,我曾经接触过这方面的一些案例,发现“校园贷”的对象大多数是专科高职一类学校的部分学生,一二本和名牌大学里这样的案例不是没有,但特别少。而在中学阶段,这一类孩子也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成绩不够优秀,家境很可能也不太好(如果好的话,家长会花钱为孩子找更多更好的出路,比如说出国),日常生活中很少获得什么成就感,接触外界的途径也有限。一旦来到大学,看到了更大更精彩的世界,然后又被有心人套路一下,很容易就栽倒校园贷的坑里了。

换句话说,“校园贷”这一行业赚的是丧尽天良的钱,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弱者中的弱者,只有弱者才不容易反抗。而但凡家里稍微有点门路有点经济实力的,因为从小见得多,反而不太容易上这种当。

这些弱者包括:

从小父母管教得过于严厉,轻视孩子对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的人。比如有些孩子想买个玩具,家长明明有钱,却觉得没必要助长小孩子奢侈浪费的习惯,于是一律予以拒绝,甚至厉声呵斥。

家境相对贫困,但周围的同龄小伙伴家境都比较宽裕,以至于很多时候没办法和小伙伴们同步玩耍的人。这一类人对于获得外界的关注有特别强烈的愿望,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家里并不算特别贫困,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同时因为挣钱不容易,对于孩子花钱格外限制。导致孩子对于花钱带有一种罪恶感的渴望,形成一种矛盾心理。

简言之,校园贷的对象,是那种父母不太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或者因为生活的压力,没办法和孩子做过多沟通的家庭出身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但在校园贷上成为弱者,长大以后在人际交往、婚姻道路的选择上,也往往沦为弱者。

对于家长来说,家境贫寒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但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让他们把家当作避风港湾而不是挨骂受罚的恐怖地狱,却是一件不那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做为家长,不要等到孩子踏入校园贷才来想该怎么做,而要在这之前就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要过于严苛。


吹上来的小动物

“校园贷”已经被政府明令禁止,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校园贷已经坑害了许多大学生,我们不能不对这种现象多加反思。我们的社会和法律应该如何管理面对学生的金融工具?我们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大学生如何能够做到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习惯?


从法律与社会角度讲,针对学生的贷款行为必须严格加以限制。由于学生是没有稳定收入和还款能力的,贷出去的款显然面临极大的无法回收的风险。校园贷不同于信用卡、花呗等产品,信用卡由商业银行签发,会根据每个用户的风险水平提供相应的额度,而且利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但是校园贷明显不同,他们之所以为大学生贷款,就是因为大学生不具有还款能力,很难得到正规银行贷款,他们以手续费等方式以远远超过国家法定利率的形式给大学生贷款。一些大学生对风险评估不足,就掉入了他们的圈套。几千元钱几个月变为几十万的债务。他们明知大学生还不起钱,所以就逼着大学生通过家长、朋友等方式凑钱,要回来多少是多少,总是能赚一大笔,真是宛如旧社会的黄世仁一般。


从家长角度,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金钱需要,不要一味的满足,也不能总是毫无原因的拒绝。了解孩子的需求后,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与孩子商量哪些钱可以花,哪些钱不能花。千万不要让孩子与父母产生抵触感,觉得父母绝对不会支持自己的任何花钱行为,这样他们就很容易落入那些校园贷的手中。


从学生自身角度讲,大部分去贷校园贷的学生都是出于虚荣心。大学生应该明白,优秀和引人注目并不一定是衣服漂亮手机高级,还有许多种方式:学习好、爱运动、乐于助人、积极参加活动等等,都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且,物质生活的满足感都是暂时的,而知识的丰富、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却会使你终身受益,而这些在大学里都是不花钱的。


享受你的大学,不要陷入校园贷陷阱。


李永乐老师

女大学生为买手机贷款1.25万 8个月变成23万 网友: 套路不要太深

众说风云 2017-12-01 22:12:30

大二女生为了买手机,借了1.25万校园贷,几个月后滚成了23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女大学生称为了买苹果手机自己在校园贷借了1.25万元,到手只有8千元,到期后女大学生无力偿还,她不得已又从校园袋借了款,,,就這样轮回,8个月后,这比钱变成了23万,女大学生称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全家一年的收益加起来也就两万,女大学生称自己把学费都拿去还钱了,现在都不敢上学了,女大学生称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但是借钱给她的人整天打电话给她催款,逼债,甚至还把自己PS 的一些不堪的照片发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并扬言要告诉自己的老师,让她感到非常的害怕。

女大学生称她听说过人死债清,还有以死来躲這比还不起债务的想法,现在因为校园贷出现学生想不开的案列越来越多,在一些校园贷的出发点,他们是为了学生着想,是为了解决一些贫困家庭而读不起书,然后帮助他们读书。但是我们也需要正规,现在的校园贷背后都是畸形的高利贷,宽松的审批流程,导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其中。

针对校园贷的乱象频繁问题,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出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工作的通知》9月份教育部强调,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得向在校学生放贷款。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资本都是逐利的,虽然监管跟上来了,但是部分平台改变容貌任然存在违规业务,任然在发展大学生這个业务,因此需要监管部门能够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发挥公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就要揪出潜伏者。

之前有一个朋友就是做校园贷的,那个时候还叫校园分期,里面的套路非常的深,和大家简单的说一下,希望各位警戒,千万不要碰校园贷,校园贷比赌博还可怕。举个列子:小明在贷款平台借了5千,实际上到手的只有四千五,500就是手续费,不要惊讶有些平台还要高,其次就是约定还款期限,比如五千一个月还,两个月还,可能你的本金加利息就得七八千,如果分成一年还,基本就两三万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就那么一点,基本上很难还得上的,逾期就再去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這个还是前几年我朋友做代款的样子,现在应该越来越夸张了。


创业集结号

“校园贷”7000元三个月变成35万,这已经不是个案了,经常看到一些类似的新闻出现在网上,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家长需要反思,作为相关部门更应该需要反思,为什么网贷违规贷款如此猖獗却还一直存在?真的是没办法禁止么?

金融行业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适当性原则!所谓适当性原则,就是金融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必须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投资目标、财务需求以及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高度匹配!

很显然,校园贷不仅违背了适当性原则,而且还利用了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差、相关知识欠缺、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等因素,进行“敲诈”式贷款,使原本的贷款变成了“人chi人”的游戏,如果学生稍有不慎陷入校园贷,一生从此就被毁掉,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所以,对于7000元三个月变成35万这种恶意的校园贷,除了家长需要反思,个人认为监管部门更应该反思,原因如下:

一、监管问责:

这种恶性的校园贷已经不是个案,能够普遍地存在,你能说有关部门没有责任?这种恶性贷款不仅摧毁了部分学生和他们家庭的一生幸福,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才是最需要警醒和防范的!

二、学生虽已成年,但依然是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

校园贷之所以把苗头瞄准学生群体,无非是想利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欠缺、虚荣心强、遇事不敢声张、还款能力差容易形成“利滚利”等特点,其用心真是险恶!可能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是成年人,但是在心智和相关知识及经验上依然是弱势群体需要保护,尤其是在面对花样百出的金融产品的时候,更需要保护,而且,作为金融中介机构,也有义务告知相关风险并拒绝向不适当群体发放此类金融产品!

当然,对于家长来说,碰到这样的事情也是非常痛心的,除了加强教育,更需要维权,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诉,严惩校园贷!而作为学生来说,不要攀比、不要透支消费,多花点时间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不要把精力过分地花在表面功夫上,务实笃学!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看到这个触目惊心的校园贷7000元,三个月数35万,学生被迫割腕自杀。我要是这个家长。我会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帮孩子恢复正常生活

我要跟孩子好好的聊一下,彼此看一下是哪个位置的问题。看自己之前哪些方面没做好,孩子哪些方面没做好。如果有必要的,我都愿意去找个心理医生。孩子是自己的,不能因为犯了错就把他丢弃。所以我事先要把孩子状态纠正过来。还被不正常的生活。帮孩子,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再发生。


其次找法律程序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是自己孩子欠这个债。我们暂时不知道合理不合理。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让这件事情得到一个解决。法律完了以后,该负责就负责,该还钱就还钱,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把这个钱还上。

第三,把经验教训分享出来

看到网上有这么多学生都是因为网络代,然后陷入自杀或者是生活,没法继续下去。那我就要将司机孩子这个事情的情况前因后果全部分享出来。给家长或孩子一个参考。更多的孩子远离网络的。




第四,向有关部门呼吁

向有关部门呼吁,让网络在远离孩子!有正确的法律来引导和规范网络贷。只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人,很多还没有出生社会不懂的孩子。

综上所述四点,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给更多人一起来讨论交流。


高阳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开始得到极大的丰富,攀比之风随之滋生,而校园贷的兴起,正好切中了一些大学生的需求,让很多之前饱受物质缺乏充满渴望但同时没有正确理财观的孩子陷入了“校园贷”的泥潭。

但这背后都是畸形的高利贷,非常宽松的审批流程,一次还不上,再借再还,金钱轻而易举的越滚越大,后果严重到出卖自己的灵魂还钱,或者走上绝望之路,割脉或者跳楼自杀。

让人心痛,培养到大学的孩子了,这蕴含着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期望啊?

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痛不欲生的家长,该怎么办?如果孩子挽救回来了,好好深入谈一下,想办法把钱还上,把这次经历当成人生的一次惨痛教训,知错能改也是善莫大焉了。

从这类事件中,我们该反思:

1.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

第一层我们真的要反思,为什么孩子要瞒着父母去参与“校园贷”。难道仅仅是物质上的虚荣吗?答案未必全是这样,父母缺少真正的关心,才是让孩子转向物质需求的巨大空虚中不能自拔。

2. 我们有教育给孩子真正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吗?

对许多大学生而言,走上这条不归路,除了外在条件丰富带来人内心的虚荣和膨胀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

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及时和正确的金钱教育。

很多家长对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有两大误区。要么不与孩子谈钱,一切都由父母包办;要么放任自由,充分满足,缺乏监管。

其实这样都是错误的。

3. 如何指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的金钱观

在幼年时期,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分享金钱的意识,毕竟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金钱这个东西。比如强制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的家庭消费中,体现不同金钱带来的消费感受是不一样的,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古语有云:子不养,父之过。但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有些“父”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可以理解的范围了,始料不及,痛不欲生。身为父母,也应与时俱进,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指导。


超级爸爸

我女儿也贷过校园贷,当时打电话给我说是贷了一万三,后面我跟我女儿了解了一下说只贷了两千,我直接打电话过去骂。我说如果我女儿今天自杀了我要告你们诈骗和你们拼命的,他们才说只有两千,我就还了本钱。欠债还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样高利贷坚决不要还


昊芮云

这样的事情最近似乎真的也很多哈,而且我最近也接到很多电话都是做什么信贷的,问需不需要贷款之类的,真的是让人觉得很烦很无语。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我来说当然不需要这样的贷款,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可能就一定了。但是作为家长却真的要认真的面对这个问题。

首先,了解事情真相

事情已经发生,作为家长当然就只能接受现实,而且也必须接受现实,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打骂批评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主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仔细的询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事情的真相。

只有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才能为下一步的行动作出指导,也才能对事情的解决作出客观冷静的判断。

其次,寻求法律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孩子是处于什么原因去借了钱,利息到了这么惊人的地步,35万对于一个一般的家庭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最好是去寻求法律的帮助,报警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三: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事情已经发生,不管怎样,作为孩子的家长需要做到就是孩子的坚强后盾,所以打骂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那就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吧!人生的路还长,不要在刚刚开始美好的时候让生命结束。


一家人三座城

校园贷:明知是圈套,咋还往进钻?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我们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提醒和告诫那些贪图小便宜最终吃大亏的人和那些梦想不劳而获的人。可告诫为告诫,提醒为提醒,劝阻为劝阻,即使媒体对那些非法实施校园信贷,以吃高额利息为目的的非法信贷组织和人员,以及对以高利贷为手段收取高额非法所得的事件时有曝光,可偏偏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以身试险,最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甘心吃了哑巴亏。

高利贷、利滚利是严重破坏市场竞争、扰乱金融秩序的一种犯罪行为。他们往往打着方便、快捷、安全、保险的幌子,干着不被人知、规避司法惩罚的黑市勾当,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旦涉足这样的黑市交易必将被套紧套牢,必将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为此,希望高校管理部门和学生会要对这类非法放贷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监督和举报,一旦发现及时与辖区公安、金融监管等部门取得联系给予坚决的取缔和打击。同时,要在新生入学、学校开学期间召开专题学生大会,对校园贷这种行为给予曝光,做好校园贷危害、犯罪等方面的知识宣传,还校园一片净土,还学生以真相,还社会以正义。让全校师生、全社会公民对校园贷这种行为群起而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