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自己有沒有貧血 有貧血要這麼護理

貧血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它雖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我常常聽患者說:“大夫我頭暈,你看看我是不是貧血?”“大夫,我血壓低,你看看我是不是貧血?”等等這樣的疑問,作為非專業的醫療人員,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貧血,自己的貧血嚴重程度又如何?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如何自我判斷貧血及其嚴重程度。

怎麼看自己有沒有貧血 有貧血要這麼護理

一 、瞭解病史:如果出現了頭暈,血壓低,面色蒼白等症狀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病史,問問自己下列的問題:

1、 有無貧血史:曾經是否診斷過貧血。

2、 有無誘因:貧血的誘因有:

A 近期是否出現過出血病史,有無胃腸道疾病或婦科疾病等。如:黑便或月經過多等情況。

B 近期是否有補充不足的情況。如:過度的少食、節食、偏食等。

C 近期是否接觸過電離輻射、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

D 近期是否有過病毒感染。

E 是否有血液病家族史。

F是否處於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等等。

3、 病程長短:出現不適的症狀有多久了,症狀有無緩解?還是越來越重?

4、 用藥情況:近期是否應用過藥物?比如解熱鎮痛藥、抗感染藥等等,是否是長期應用?用藥前後有沒有化驗指標的變化等等。

二、觀察皮膚、黏膜的顏色:有很高的可靠度。查看自己的甲床、口唇、皮膚、粘膜,著重注意色澤及有無出血點。它們是判斷是否貧血的一個的窗口。

面容氣色

看一個最直觀的就是看面容,氣色的好與壞,往往一眼就能瞧出來。大家可以找鏡子看看自己是否有面色蒼白,氣色不佳,沒有血色的表現。當然,其他疾病或者休息不好也會出現面容不佳的情況,不能夠一概而論。

精神狀態

貧血往往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患有貧血的人往往會有精神不濟,嗜睡,容易疲乏的情況。在充足休息時間下,你是否會有容易沒精神,做事提不起勁的表現?如果長期存在這種表現,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了。

黏膜甲床表現

貧血還會表現在人體的黏膜甲床上。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牙齦,口腔粘膜,還有手機指甲,有沒有蒼白的表現。這些細節方面的東西最容易被人忽略,但卻是你身體預警的信號。

運動情況

去操場跑個800米或者爬個高層樓梯,看看自己的呼吸情況,是不是感覺比從前累了。大家都知道紅細胞可以攜帶氧氣,如果貧血的話,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往往會下降,你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氣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同等量的運動,貧血的時候往往會有呼吸急促,加深加快的表現。

畏寒發冷

如果血氣不足,我們往往會有畏寒發冷的表現,貧血患者就很容易有這種表現。尤其是在冬天,很多女生都會有四肢冰涼的表現,這並不一定代表貧血,只能說貧血患者容易有這種表現。

有無慢性出血情況

有的朋友會好奇,貧血究竟是怎麼來的?這涉及到很多因素,出血就是其中的一樣。一些身體上的疾病導致的慢性出血(比如痔瘡,牙齦出血等)長時間下來就容易導致大家出現貧血情況。大家可以聯繫自己想想有沒有慢性出血的情況。

貧血先要看懂化驗單

醫生診斷有沒有貧血主要根據血紅蛋白水平,正常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160g/L,女性110-150g/L,如果血紅蛋白低於110g/L就可以考慮患有貧血。

根據血紅蛋白水平,貧血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

血紅蛋白90-110g/L,為輕度貧血;

血紅蛋白60-90g/L,為中度貧血;

血紅蛋白30-60g/L,為重度貧血;

血紅蛋白低於30g/L,為極重度貧血。

除了血紅蛋白水平,醫生還會參考紅細胞數及紅細胞壓積,來了解貧血的嚴重程度。醫生會看血常規化驗單上的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這幾個指標,如果這幾個指標都偏低,就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最常見於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慢性病貧血等。

貧血的護理措施

1. 一般護理

休息與活動:

輕度貧血的病人,應注意休息,適度活動,避免過度勞累。

中度貧血者應增加臥床休息時間,保證睡眠每天至少8小時以上,活動以不引起症狀為度。

重度貧血者需臥床休息,氣促明顯者可取半坐臥位,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2. 飲食護理

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加強營養;針對性地添加營養成分或避免進食某些食物,如:

缺鐵性貧血病人可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

蠶豆病病人應避免進食蠶豆;

口腔炎、舌炎應避免過熱、刺激性食物攝入,以免加重疼痛。

3. 對症護理

急性失血引起的貧血易併發暈厥休克,應給予吸氧;

重度貧血者,輸血可選擇濃縮紅細胞以減輕心臟負荷,密切觀察輸血反應。有貧血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