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虐我千百遍,我還想再考一遍

我的高考經歷拿出來絕對沒人能比得上,不是因為我考上了清華北大,而是因為我考了三次……才考上了一所二流本科。

我知道我這樣的經歷不足以拿出來說,但是我還是想說,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高考,但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重複高考,也就是復讀,希望我的經歷可以對大家有幫助,尤其是那些沒考好、正在家裡自暴自棄的弟弟妹妹們。

正視高考:高考到底是什麼

高考是一道分水嶺,一考定終生,以前是,現在還是。

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句話放在十幾年前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現如今隨著高校擴招,上大學幾乎成了“義務教育”,大學門檻越來越低,大學生也越來越不值錢。

所以開始流行起“大學無用論”這一說法。實際上,仔細想想就知道,說上大學沒用的,基本都是沒上好大學的,因為如果他們是清華北大畢業,並因此混得風生水起,他們也就不會這麼說了。

所以,說大學沒用的,要麼是沒上好學的,要麼是上不好學的。

關於大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高考結束,報完志願,基本上就確定了人生軌跡,你是985畢業的,以後你的圈子基本都是985,你是三流本科的,那你要付出尋常人三倍的努力,才能讓自己和985的人一起上下班。

在上海這座非常看重學歷的城市,基本上大公司的錄取規則都是名校優先,第一波篩掉非985,第二波篩掉985裡成績差的,第三波才篩985裡的弱勢專業。

在這個以高校為等級建立起來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高學歷,很難進500強、外企。

高考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高考才是最公平的,才是我們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在這裡輸了,後面想扳回來,就很難了。

高考虐我千百遍,我還想再考一遍

回味高考:高考到底重要嗎

毫無疑問,高考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在過去十幾年的求學生涯裡,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最終走向高考……都只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目的,就是考上好大學。

就算是學鋼琴、學畫畫,也是抱著一定“高考可以加分”的目的來進行的,只不過家長們默而不宣,孩子們懵懵懂懂,攜手構建出一副素質教育的宏偉藍圖罷了。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孩子高考成績優異,但一上大學就廢了,開始抽菸喝酒通宵打遊戲,開始變得極為叛逆,不聽父母之言,也不懂得體恤父母的辛苦,明明到了懂事的年紀,卻淨幹一些混賬事。

其實,最該讓中國父母操心的不是小學數學不及格的孩子,而是那些永遠都長不大的巨嬰。

給沒文化的人打工丟臉嗎?

上高中那會兒,經常會聽到一個段子,就是大學畢業又怎樣,還不是要給很多連小學都沒上過的人打工?以前覺得是段子,後來自己真的經歷了,覺得也讓人收益以匪淺:沒上過大學怎麼了,照樣月入百萬,在上海買別墅開法拉利。

我前公司老闆,就沒上過大學,在自媒體剛興起的時候,他眼光獨到地抓住了先機,成了自媒體最先富起來的那一撥,現在手裡掌握著百來個賬號,隨便拎出來一個賬號,都月入百萬。

上次跟他聊天,他說想買別墅,把員工都放進去,我說郭敬明也是這麼幹的,他挺開心的,覺得自己的思維和作家一樣。

我這個老闆,擺過地攤,幹過微商,現在雖然身家百萬,還經常開著奧迪回老家收麥子,襯衣一脫,露出黑黝黝的小麥皮膚,再憨厚一笑,誰能想到他是文化傳媒公司的大老闆呢。

那個時候我作為公司的一個小員工,說實話從來沒有因為他學歷不高而瞧不起他,反而我很佩服他,在這麼差的條件下,創立一家公司,僱傭上百個大學生為他打工。

反觀很多會考試的人,到了社會上才真的成了傻子,憤世嫉俗,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工作上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抱怨社會不公平,根本沒有準備好來面對這個社會。

始於學歷,忠於人格。高學歷可以給人加分,但性格上的閃光點,才是別人尊敬他,願意親近他的關鍵。

有文化的人為什麼容易招黑?

記得上大學那會兒,有次和家裡人一起開車去加油,我嬸嬸說了一句,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我說為什麼,我嬸嬸聽見樂了,略帶鄙夷地說,“還是上過大學的人,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上過大學就要懂天文地理嗎?”我媽當時回了一句。

當時我還不怎麼懂事,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其實歧視文化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般是沒文化的人想借有文化的人某些盲點,來提高自己,進而尋求一種安慰。

比如,那個清華畢業的人,竟然不會修燈泡,但我會;

比如,表哥都上到博士了,竟然連個女朋友都沒有,而我已經談第7個了;

再比如,那個美國留學回來的女生,連CMI都不知道是什麼,真不知道是不是假留學生,畢竟現在學歷都能買……

看,這些都不陌生吧,容易產生這種比較心理的,大多數都是自卑者,因為他們欠缺自知之明,所以才要不斷從別人的身上尋找優越感,而那些學歷比他們好,條件比他們優越的人,就成了攀比的對象。

越是比,就越是比不上。

高考or大學究竟有什麼價值?

以前一個朋友曾跟我說,很後悔自己沒上大學,她高中是美術生,結果沒考上大學,進入社會後,遇到喜歡的工作也總是被學歷卡在那裡,每到6月,最傷感的畢業季,看到朋友圈裡大家曬畢業照、曬回憶,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

“所以每到這個時候,總覺得自己的人生缺少點什麼”她若有所思地說。

人生最殘酷的地方在於,這不是一場彩排,每個十字路口,我們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一旦選擇,就將改寫我們的後來。

那個沒上過大學的姑娘,以後不會再有上大學的機會,即使有,也不再是少年心態,所以這種缺失的經歷成了她這輩子的遺憾,並且在沒有機會去彌補。

聯想自己,因為當時那股子倔強,硬是考了三次高考,最後圓了大學夢,現在想想感謝當年那股傻勁兒,是高考和大學的經歷,給了我現在的思辨能力:遇事善於思考、辨別,不被別人的思路牽著走,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由自己以往的經驗、看過的書和遇到過的人轉化而來的,我做的每一個決定裡,都有我的性格和我的價值觀。

這樣做的決定才是真正屬於我人生的決定,我才是我,而不是別人的影子。

高考虐我千百遍,我還想再考一遍

中國教育何時才能真正強大?

中國的教育體制和國外比有很多不健全之處,但是最不健全是我覺得應該是過分強調了高考的重要性。

在國外,高考不是必選項,很少有父母覺得你沒高考就會沒出息,很多青少年高中結畢業就直接去工作,在工作中慢慢確定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後再重返校園,去讀大學。

但在中國,這種方式似乎被稱為“成人高考”,眾所周知,成人高考取得的學歷在中國是不如全國統考的,什麼時候這個思維扭轉過來,什麼時候國人才能真正有時間去思考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把專長髮揮到真正合適的地方,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洗好和老師的價值觀去選擇自己以後的路。

高考虐我千百遍,我還想再考一遍

單純去埋怨教育體制是不對的,我們沒辦法改變社會價值體系,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生活狀態,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學會思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多看多聽的學習能力,去完善社會真正欠我們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