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留从效塑像

留从效(906~962),字元范,原籍泉州永春,因父亲留环早逝,少年即跟随母亲迁居仙游枫亭赤湖的一个小村子里(今称留宅),与担任过自己下属的陈洪进同是仙游枫亭人。后投军闽国闽太祖王审知所部。当时福建全境,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和汀州五个州(兴化辖于泉州),在五代前期为王潮、王审知所割据统治,有长达三十多年的稳定发展时期。925年王审知去世后,王氏后代内讧不断,闽国由小乱走向大乱,终为南唐和吴越所瓜分。其后泉州、漳州两地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先由留从效治理十七年,后又由陈洪进接手治理十五年。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仙游枫亭 图:枫亭60周年摄影展

留从效与陈洪进两人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王审知时代己有的基础上,又有很大进步,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他曾被南唐李璟授予清源军节度使,累封鄂国公、晋江王。之后又能吸取"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历史悲剧教训,于民有大德而不愚忠,顺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拥护后周和北宋中央政权。公元977年陈洪进又主动纳土于北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政权对南方的和平统一。宋代兴化,泉州、漳州能在经济上、文化上达到全盛状态,仙游枫亭能成为全国瞩目的历史古镇,追本溯源,留从效、陈洪进两人功不可没!

一、从军传奇,天降贤臣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留从效故居

留从效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少年时,母亲在家纺纱,自己砍柴养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为了谋生,他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任为散指挥使。但在应募从军之前,在枫亭一带流传一个有关留从效的从军传奇。

唐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藩镇割据,唐室王朝已经失去了延续289年的一统天下。在那有兵便是"草头王"的年代,改朝换代只在转眼之间。唐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但仅存16年,又被李存勖所灭。李存勖称帝立国,史称后唐。当时战事不休,强敌环伺,李存勖的帝位仍处风雨飘摇之中。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后唐国主李存勖

有一天晚上,后唐国主李存勖梦见自己出巡东南沿海,遇见敌兵追杀,逃到一片枫林之中。走投无路之时,突然天上飞降一位神将,头戴竹盔,身背一对圆环,一手拿着玉笏,一手拿着拐杖,拦住追兵,霎息之间将敌兵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唐皇得救后,赶紧上前道谢,不料那位神将化成猛虎,进入一座石坊门中,就不见踪影。

唐皇惊醒以后,才知道是南柯一梦。于是,他立即宣召钦天监入宫解梦。钦天监听后,反复推敲,奏禀唐皇说:"这是上天预示,必有安邦定国的贤臣降临。猛虎,又称大虫,走进石坊门中,是一个'闽'字;神将下凡应该就是仙游;梦中呈现东南沿海的枫林,也许就是汉代九仙结枫为亭的地方,所示的应梦贤臣必定出在闽中仙游枫亭馆一带。"于是,唐皇就派遣钦差大臣带领随从到枫亭查访贤臣。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仙游枫亭 图:枫亭60周年摄影展

而在枫亭赤湖的留宅村,刚好有个青年名叫留从效,他自幼好读兵书,勤习武艺,精通韬略。因家境贫寒,与兄长留从愿两人只得靠种田打柴,维持生计。有一天,留从效到枫亭草市头卖木柴,观看街头杂技、魔术表演。遇见钦差大臣微服出访求贤,看到留从效这般装束,恍然大悟说:这不就是唐皇梦中所见枫林救驾的神将吗?于是,众随从将他团团围住,连拉带搡带到枫亭馆。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留从效的南园,现为泉州承天寺 图:志远天下行

留从效的母亲听说儿子被兵捉去,就与留从愿哭哭啼啼赶来。经钦差大臣说明真相这才放心回家。正当钦差大臣带着留从效前往泉州、准备乘船从水路回京复命之时,朝廷传来急报,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驾崩,新主李嗣源即位。钦差大臣奉的是先帝庄宗旨意,寻访应梦贤臣。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因此就将留从效暂托泉州,待回京奏明新主后,再作定夺。同时也要求州官给予留从效授封官职。但是,留从效坚决推辞说:"我是一位山野村夫,未建寸功,如果封官授职,难于服众。"于是,他决定在泉州衙门当差,从一名衙兵做起。

当时正值战乱,留从效在多次征战中都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屡建奇功,终以战功显著而被授任散员指挥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身处漩涡,机智果敢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后周世宗

在当时的闽国,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三个能够共患难,同富貴,孝悌兼全,把福建治理成为一个被饱受动乱之苦的外地士人们一致称道的"世外桃源"。但到了王审知众多养尊处优地长大的儿子们手里就不行了,你争我夺,短短十几年就断送了前辈所开创的厚实的基业。

闽王王审知去世后儿子王延翰继位,第二年另一儿子泉州刺史王延钧与王审知从子之一的王延禀,合兵进攻福州,杀死闽王王延翰,王延钧称帝,但王延钧父子之间、后宫之间、儿子之间矛盾激化,发生政变,王延钧被乱兵所杀,其子王继鹏夺取"帝位",屠戮宗族及将领,将领朱文进与连重遇在939年发动兵变杀死王继鹏,叔父王延曦继位。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留从效的南园 图:志远天下行

以后的对抗发生在王延曦和他弟弟建州刺史王延政之间,940年二月,闽王王延曦派兵攻打建州,王延政就向浙江方面的吴越求援,后兄弟暂且和好,封延政为富沙王。王延曦称帝,国号闽;王延政也称帝,国号殷;两边时有对攻,互有胜负。944年,将领朱文进与连重遇两人,又内外勾结,刺杀闽王延曦,朱文进自称闽王,派亲信黄绍颇担任泉州刺史,程文纬但任漳州刺史,原汀州刺史许文稹也向福州投降,朱文进一时据有福建四州,只有建州殷王王延政与之对抗,留从效、陈洪进就在这时走到历史舞台上。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留从效的南园 图:志远天下行

当时留从效在泉郡军队中担任散员指挥使,陈洪进是他手下。由于泉州在王审知治闽时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安定,生产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民众对王氏政权很有好感,在王延曦与王延政的冲突中,泉州方面较为倾向于王延政。以留从效为首的泉郡军队决定发动兵变,投向王延政。《资治通鉴》有关这场兵变有如下记述:"泉郡散员指挥使桃林留从效谓同列王忠顺、董思安、张汉思曰:'硃文进屠灭王氏,遣腹心分据诸州。吾属世受王氏恩,而交臂事贼,一旦富沙王克福州,吾属死有馀愧!'众以为然。"于是,留从效带领部属陈洪进等52人,连夜入城,杀死黄绍颇,请王延政的侄儿王继勋主持军府大事,留从效担任都指挥使。朱文正得知此事,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留从效领兵击败朱文正。

南唐大保三年(945),王延政、王继勋都归降南唐,泉州也归附南唐。这时手握兵权的留从效认为王氏政权业已灭亡,再以王继勋担任名义上的泉州刺史已无必要,就废黜王继勋,自己代领军府诸事,于是南唐李璟任命留从效为泉州刺史,将王继勋调往金陵,并派南唐将领带兵驻扎泉州。

三、实施自治,休养生息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五代彰武永安清源三节度使

在南唐与吴越争夺福建过程中,漳州发生叛乱,留从效出兵兼并漳州,南唐国主李璟升格泉州为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清源节度使兼泉南观察使,留从效的势力扩展到泉漳两州。在两国争夺福州的时候,留从效产生了强烈的厌战心理,他向南唐表示愿意隶属南唐,但要求保持自治,于是摆酒设宴,强行遣还南唐在泉州的守将。留从效从大国争战中抽身而出,对泉漳两州实行自治,反映了清源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从此以后,留从效和他的同事陈洪进、张汉思等人集中精力保境安民,发展经济,泉漳两州在王审知时代已有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历史黄金时期。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枫亭志

从公元946年至962年,留从效治理泉漳两州达十七年,得到两州人民的衷心拥载,《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十国春秋》、《泉州府志》(前身为《清源志》)以及《枫亭志》等诸多史志,对此都加于肯定,《留氏族谱》中《鄂国公传》对此描述较为具体。《枫亭志》还记述留从效"尝言我世贫賤,不可捐本,郡人爱之,部内安治。"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月亭

留从效出身寒微,知人疾苦,因此他治理清源十七年,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对他人说,"我平素贫贱,不可忘本也。"所以民情朴实,风俗淳厚。每年秋季,他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予以任用,谓之"秋堂"。他治理泉漳期间,建树甚多。当时清源地广人稀,他令士兵垦田,收游民耕地,围垦海滩,疏浚和增建水利工程,故"仓满岁丰"。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丝织业等,均得到较大的发展。清源的冶炼业,唐代就已兴起,留从效治理清源时,扩大了铁矿的开采和冶炼。当时通过海运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是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脑等物。由于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各地人民的往来和宗教的兴盛。他还废除苛捐杂税,使民得以自由交换买卖,做到货物充足,市无二价。当时清源军驻地泉州商业繁荣,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

实施自治,休养生息,促进贸易发展,这是留从效在清源军节度使任内的一大政绩。留从效与陈洪进一样有着正确的仕途观念,主政一方,应做到既要在军务上保一境之安宁,也要在政务上富甲一方百姓,这样才不失为一个合格的主政长官。

四、保境安民,助推统一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仙游枫亭 图:枫亭60周年摄影展

难能可贵的是留从效、陈洪进等人对天下分久必合、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为避免生灵涂炭,他与同是枫亭人的继承人陈洪进保境安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顺应历史大势,在客观上助推了北宋的统一。

留从效自治泉漳的早期,建都在开封名义上的中央政权后晋和后汉,未能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实力,当时建都在金陵的南唐政权,一时强大,似有争雄天下之势。到了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时,开封的中央政权已经强大到可以大力进行统一战争,于是后周显德三至六年(957至960),后周与南唐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其实质是争夺正统地位,结果唐元宗李璟战败求和,割让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十四州给后周,取消帝号,向后周称臣。

名义上称藩南唐的泉漳留从效、陈洪进等人冷静观望这场战事。战场形势表明后周才有力量统一中国,于是留从效开始向中央政权靠拢。958年,留从效遣使绕道到开封向后周称藩。后周世宗对留从效请求归附一事虽未接纳,但高兴嘉奖之余,又将此事通知已经臣服的南唐李璟,对其施加压力,不准南唐为难清源军。同时留从效既然仍属南唐,也注意与南唐方面保持关系,尽量避免战争,保全了闽地百姓。

他出身寒微,屡建奇功,于乱世中保兴化、泉、漳十七年安宁

仙游枫亭 图:枫亭60周年摄影展

960年后周禅让于北宋太祖赵匡胤,留从效更加积极向中央政权靠拢,留氏族谱中全文抄录宋太祖致留从效敕书计四件。据留氏族谱所记,南唐先后授予留从效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加检校太傅、会稽郡开国侯,封鄂国公、晋江王,死赠太尉、灵州大都督;后周世宗曾加从效同平章事兼中中书令、开国公;宋太祖曾赐"戴恩保庆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后留从效因背疽发作而去世后,南唐国主勅葬晋江廿十八都。

留从效得志之后,在枫亭赤湖留宅建造府第,现有旧墙基遗迹,宽二百多米,有石柱石砖等五代旧物。留从效病故之后,他的家眷和义子留居道都继续居住在留宅。留宅自然村至今还保存留从效为当地乡民祈神祭祀所捐赠的一付拜石。

因留从效功高劳苦,义子留居道在其去世后继续掌管留从效麾下兵马,并出镇莆田,后来也不断加官进爵,累封赠尚书仆射(也相当于宰相之职),可见朝廷对留从效一生彪炳功绩的嘉许和奖赏。

综合宋史·留从效列传及陈宗祺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