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革命先驅——走進鄧子恢紀念館

鄧子恢紀念館,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東肖鎮後田村後田暴動廣場,主要展示了曾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同志生平,是新羅區近年興建的紅色文化宣傳陣地。

感受革命先驅——走進鄧子恢紀念館

中國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有句名言:“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意思是說,在中國數千年曆史舞臺上,大權在握、顯赫一時的人物,可謂是多如牛毛,不可勝數,然而歷史無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早已磨滅,被後人所淡忘。但是,確有為數不多的對國家對民族有突出貢獻,為人民大眾做過善事的“非常之人”,儘管命途多舛,卻能夠遺澤後世,永垂青史。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中國農民知己鄧子恢就是這樣一個“非常之人”。

感受革命先驅——走進鄧子恢紀念館

鄧子恢之所以“非常”,是因為他一生經歷了辛亥革命以來風雲變幻的漫長歲月,不僅是歷次偉大社會變革的目擊者和參加者,而且在許多重要歷史時期是某一地區以至於全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人之一;在建黨、建軍和財經工作上建立了卓越功勳,特別是在農村工作方面,為探索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傾注了畢生精力,時時心繫農村和億萬農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的先行探索者。

感受革命先驅——走進鄧子恢紀念館

鄧子恢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對故鄉福建,對同志、親人的眷念和真情,是他光彩一生的動人亮點,所以這部畫傳還專設“友情、鄉情、親情”一章。鄧子恢與人民群眾一直保持著血肉聯繫,雖身居高位,卻念念不忘過去曾患難與共的老戰友、老鄉親、老部下。1961年初,閩西人民群眾缺吃少穿,生活十分困難,他得知後極為不安,夜不得寢,在出席中央廣州會議後,即抱病匆匆趕往福建。他不顧年邁體弱,逐一訪問那些烈軍屬、老紅軍,傾聽意見,給他們送去黃豆、白糖等,並上書黨中央,真實反映當時閩西“餓死人”情況,並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真情摯意,感人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