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鄉賢祠諸賢名單

“鄉賢”一詞起源東漢,孔融做北海相時,以甄士然祀於社,此為祭祀鄉賢的之始。是國家對作為的官員,或是崇高威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賢人,去世後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是對其人生價值的官方肯定。直到清代結束,各州、縣都建有鄉賢祠。唐代《史通•雜記》記載:“郡書赤矜其鄉,美其邦族”。

中牟縣清代的鄉賢祠位於縣城東北部的文廟內,從文廟西南角門進去,左邊第一個房間就是鄉賢祠。大體位置在今職專附近。鄉賢祠每年春、秋兩次祭祀。我們以乾隆版《中牟縣誌》中的記載為例來詳細介紹鄉賢名單:

周:田基、甯越、列禦寇

秦:石中美

漢:王方

魏:任峻

晉:潘岳、潘尼

元:張珪、蔡鬱、劉源、王仲禮

明:王汝清、冉鼎、王郊、張啟、張繼相、張木、冉祟儒、冉祟禮、張孟男、劉約情、毛墀、王胤賢、劉之鳳、張民表、田首鳳、周公輔。

清:冉佐、冉覲祖。

有資料介紹說,入選鄉賢一般都是大吏倡議,士林同意才能進入鄉賢祠,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必須是本地人。田基不僅能進入鄉賢祠,還一直列在首位。自然就說明他是中牟縣人。在明正德版《中牟縣誌•古今人物》裡列首位,在乾隆版和同治版《中牟縣誌•鄉賢》均列首位,雖然此兩版縣誌極力質疑並用行動放棄中牟邑,但是要把田基請出鄉賢祠,顯然乏力。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編纂縣誌,此時佛肸城已經沒有了,文廟也沒有了,他們就自作主張的田基從鄉賢中除去,把“鄉賢”和“名宦”混為一談寫,打亂了前版縣誌的體裁,這個版本徹底掃除了放棄中牟邑的所有阻礙!放眼全國,歷史越編越少、越編越亂的,並不多見。

中牟鄉賢祠諸賢名單

中牟鄉賢祠諸賢名單

中牟鄉賢祠諸賢名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