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衝刺,如何5天找到並測試新點子?——攻略實操Day3

到了第三天我們快速回顧一下第二天做了什麼?

  • 閃電之旅——3分鐘學習經典,貼出亮點;

  • 獨立想法——各自思考方案;

  • 瘋狂八分鐘——把你的想法用原型的形式畫出來。

有眾多想法固然好,但是我們時間有限,只能選擇最佳的方案。

今天星期三,是sprint的第三天。今天我們的任務是貼出決定——針對昨天的方案選出一個我們大家共同任務很讚的方案。

下午將在草圖中選出優勝者,編進原型分鏡腳本中。

每一個方案都是成員認真、精心準備的;剔除另外兩個或更多方案,的確很難。但這是必須的工作,記住我們的deadline,每一個時段我們只能集中精力做一件最值得做的重要的事情。

我們可能在嘀咕:一上午能從7個方案選出最佳的嗎?

我們在決策者偏好明顯的情境下表達真實看法嗎?

那看我們接下來怎麼解決——

說到從多個方案中選出最佳的1-2個,我們可能就會想到評審會。大家集中在一個會議室,每個方案的創作者講解思路;然後大家評判;最後決定YES OR NO 。一個接著一個進行。

傳統的評選過程中爭論太多、你一言我一語,總是不服;或者最後做選擇的時候已經忘了方案的細節,要再回顧;就會比較浪費時間,其次呢進度拖沓也會讓大家都疲累。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無須集體討論,快速選出方案。

我們看看sprint的思路是什麼?我們一直強調,每個時段只有一個件事是最重要的。設計衝刺的思路是:

集中時間集中處理。怎麼理解呢?就是一次性評估、然後一次性做決定。避免跳躍和中端。

那基本的原則就是:

快速且專注

反常且高效

方案展示時遵循統一腳本

集中批判,靜默選擇

那麼,sprint快速批判和選擇是否真的有效?

我們先來用一個初創公司的例子來驗證它的有效性。

我們都知道slack公司。

他之前是要一款名叫格力奇的 非格鬥類電子遊戲,就是玩家一起合作、解題、群聊等。後來用戶增長完全不行。

遇到阻礙後,他們沒有繼續做另一款遊戲或宣佈倒閉。而是優化了只供公司內部使用的通訊系統,並把他開放。開放一年後超過6萬隻團隊在使用,合50萬餘人。對企業軟件來講,這個增長是非常之快的。

快增長也有挑戰,slack的挑戰就是如何保持當前的快速增長。

科技公司容易採納,但是數量是有限的。他在尋求新的潛力增長點。

就是用一種易於傳播、被公司易接受採納的方式推廣自己產品的特色或服務。

具體怎麼做呢?產品經理梅爾奇決定用設計衝刺打開局面快速推進——

星期三有10個方案放在那裡,按照梅爾奇的預期,採用開放式討論,要想討論的充分,一個方案討論半小時至少需要一天時間;還不一定有說服和有結果;如果一個方案1小時,進度就更糟了。然而項目緊急。

谷歌風投傑克納普則只花了2個小時時間,完成了包括10個看起來都可行的優質方案的回顧、篩選和最終決定。

傑克納普是怎麼做的呢?

這就是貼出決定法。——操作方法我名之為MMCPS

Museum-heatMap-Critique-Poll-Supervote

藝術博物館:把方案草圖排成一列貼在牆上或懸掛在空中。(沒錯,就像你每次去看畫展或書法展那樣的)

繪製熱點圖:每人默默瀏覽所有草圖方案,用1~3個圓點便利貼貼給對某個方案喜歡的部分

  • 是默默的,即獨立思考、不要討論;

  • 自己喜歡的就貼不限數量,僅建議1-3個;如果圓貼紙用完了,發現還有喜歡的,可以再多拿幾張。

快速批判:這時候是方案設計者出場了。每個方案草圖3分鐘,討論兩點,成員要留意出眾的點子和重要的反對意見。最後詢問繪圖者大家的想法有沒有遺留(或某個想法在在草圖上沒有被大家理解到)

民意調查

超級大選:給每位決策者三個大型圓點貼紙;並在貼紙上寫上決策者名字的首字母或名。並告知說團隊很大程度上就會按他們的選進行建模和測試。

那麼具體每步怎麼操作呢?

每一步看PPT即可。

超級大選頁完畢之後:

完成以上步驟,我們將獲得超級選票的放在一起,他們就是勝出者。

這樣我們上午的核心任務就基本完成了。不過還沒結束

有一個異常分支我們上需要花半小時打理——

1、分開勝出的與“以後再說”的方案

注意:沒有被選中的可能也優秀,但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所以用“以後再說”;

記住,這裡沒有失敗、不優秀、淘汰的概念,成員也不要心存這種意識。

2、“決鬥”或一體化:如果一個勝出還好;如果是2-3呢?決定讓勝出的點子合在一起,或讓相沖突的方案繼續PK決鬥?you depend。

3、虛擬品牌名稱:若要“決鬥”,用投票的方式選出虛擬名稱。記住,虛擬名稱也要看起來和正式品牌一致,不能一聽就知道是備胎測試的。

4、貼出投票:這是一個通用在sprint中通用的方法,即:任何需要快速收集並下決定的事情都可以用該方法——讓大家單獨寫出主意;接著不記名的貼在白板上;然後用圓貼紙投票。

下午,我們就要把勝出的草圖緊密串起來,變成一個通順的故事,形成一份原型分鏡腳本。

繪製分鏡故事畫板——

繪製原型分鏡腳本:用分鏡腳本計劃好原明天型的每一步。

具體怎麼做呢?

  • 畫個網格:在白板上畫大約15個方格。

  • 選好開場:

帶入情景思考用戶一般接觸到你的產品或服務的途徑有哪些?

要能營造一種真實環境下的使用情景。(沒錯,在仿真的大樓裡也能拍出大唐時期的華貴氣質)

比如說你說的是手機應用,你的開場就是APPSTOTE;

你的第一觸點是科技媒體報道,那開場一定要模擬一份以假亂真的報道和新聞。等等

如果是在朋友圈分享,那一定要模擬一個朋友圈圈消息流

  • 填充分鏡腳本:可以使用現有方案直接挪用填充。如果不行,就需要稍微完善細節,以幫助星期四建模。完成的故事一般需要5-15步,想想拍電影的Action吧。As follows~


到了第四天

我們快速回顧下第三天都用了什麼方法做什麼事情?

  • 陳列——藝術博物館法;

  • 思考——貼出熱力圖法;

  • 決定——超級大選和貼出投票法;

  • 場景——分鏡頭故事法。

那麼第四天,是sprint的倒數第二天。也是非常關鍵的idea轉化到結論的第一步。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

根據昨天的分鏡頭故事版,製作真實的原型。

要求:營造假象,帶入情景,為明天觀影幻境做準備。口號就是:裝模作樣!越像越好。

第四天的擬真原型和第五天的用戶訪談,我們都做的比較多。主要說一下不一樣的地方或要點,所以會快速簡短一些啦

選對工具:不要使用日常工具,用粗糙、快速、靈活的工具代替。記住我們的行動原則:Quick、Move、Fast!

逐個擊破:分配任務:製作者、整合者、文案、資源收集者。注意引導著要合理分配任務,以保證今天下班前。

(記住,另一個原則是不要加班。不要加班?不要加班!!因為我倡導不要透支精力)能出一個完整的明天測試的、能騙過用戶的方案;能帶用戶到擬真情景的方案。

Action:開始製作原型。

記住:先草圖雛形,再以假亂真。

繼續製作原型。

縫合歸整:由於分工,是獨立作業;整合者一定要把控全局,並負責串聯和整合。

下午3點

自摸試驗:試運營整合後的原型,找出錯誤。確保採訪者和決策者到現場看。

完成原型。

採訪員應該做什麼?

在其他成員忙著做原型和驗證原型時,相關人有另幾件準備工作要在今日內完成。

  • 寫採訪稿:要提前準備好明天要用的採訪稿。

  • 報之以李:為受訪者買好明天的禮品卡。

現在大家可以停下來,喝杯咖啡啦,coffee time,順便有兩個建議Tips:

  • 建模心態:既要能保證傳達核心服務,同時必須逼真。

  • 金髮姑涼品質:原型品質要恰到好處,能帶入真實情景即可。(基本底線是:要讓用戶感知到這是一個真實的產品,而不是過家家;這裡的原型也不只是孤立的產品原型,也包括用戶進入場景的模擬)


Sprint 最後一天應該做什麼(星期五)?

昨天我們製作了原型,整合後做了自測。今天星期五,是sprint最後一天,緊張的4天工作,是時候拉出來遛遛啦~,驗證我們想法的時候了。

今天的任務是:真人測試。

為什麼要以假亂真、真人測試?

有時候商業分析超級有潛力,用戶卻不買賬;有時候我們不看好,卻可能剛好是用戶喜歡的。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系列書籍

然而他的第一期《哈利波特與賢者之石》卻被8位少兒出版家的行家拒絕。

第九位是誰你?是奈傑爾-牛頓,他下班回家帶了一疊稿紙。他負責審稿樣例書籍本書的50頁,他不怎麼看好這本書;況且是被多家出版家拒絕過。

他的女兒8歲愛麗詩看到後,選了一些讀。不久從房間裡出來對他爸爸說“這本書真的好好看啊”,問他有沒有後面的故事。

最後自己莫名其妙,半信半疑的,和坐著簽了小合同,印了500冊。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全球發行量破億套。

所以,我們只有把擬真產品交給真實的目標用戶的時候,才是最有可能接近真實狀況。任何非目標用戶或專家預測都不如真人實況來的真切。

那麼多少數量的測試是有效的?

尼爾森諾曼公司的給出的建議是:5個就夠了。

尼爾森分析了自己的80多項產品研究,發現85%的問題在僅僅採訪五個人就能被發現。

參與超過5人,額外收益就很少了;

所以為了提高效率、發現問題的大多數,我們沿用5個訪談者。

而且,從上午9點開始每個人一小時;間隔休息半小時;剛才能在5點完成並做總結。

那麼怎麼採訪呢?

很多小夥伴估計進行了很多次,就不在詳細說。

簡要說幾個原則:

另外舉例一些常用的引導語

在採訪者做採訪的時候,其他成員不要閒著。

總結共性——

讓整個團隊都聚到白半邊,用幾分鐘的時間閱讀筆記。

然後寫下看到共同點。

然後讓大家大聲分享自己的發現的共同點,讓大家聽到。

引導者則要這些在白板上列下來,做 積極、消極、中立的標註。

當做我們完善或修改方案的依據。

好了,設計衝刺,如何5天高效解決難題並測試新點子的分享就快結束啦。

星期一,我們提出了衝刺問題;現在完成了測試和驗證,在結果中確定了哪些是可行的,是用戶喜歡的、稱讚的和接受的;哪些共性是需要優化的。

這都我們未來提供行動依據和指明瞭方向。

現在重新回顧一下長期目標和對應的衝刺問題,(看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否明確?

總之,決策者決定後續計劃。

相信設計衝刺能有效提高我們每個人工作效率和幫助團隊解決負責問題和推進創意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