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2018年全國性調控機制,東莞樓市波瀾起伏,大事不斷。通過盤點東莞樓市過去十年的九大事件,解讀東莞十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軌跡。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東莞房價腰斬

2008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世界金融體系遭受巨大沖擊,各國經濟破壞嚴重,度日艱難。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多事之秋,冷暖自知。國內經濟增長出現轉折性變化,房地產市場也舉步維艱,東莞房價經歷快速調整,全年東莞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降超過四成。

2008年1月20日新中銀金色華庭以均價4680元/㎡發售,受到了東莞城區及各鎮區客戶的認可,點燃了2008年東莞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把火。

當年從2~3月開始,東莞幾大開發商就先後採取團購的方式促銷,2月29日,東莞市萬科運河東一號推出一批7折團購房,最低價4300多元/㎡;光大地產隨即也推出最低價4000多元/㎡的特價房。

房價一調再調,折扣從9折達到最低的6折,“3字頭”、“4字頭”樓盤批量湧現。據不完全統計,東莞2008年普通住宅均價由2007年底的峰值回落將近30%,並在5000元/㎡的均價上下徘徊。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莞深惠一體化 共同推進珠江東岸發展

莞深惠本是一體,同根同源緊密相連。1979年以前,深圳、東莞同屬惠州惠陽。1979年深圳成為特區城市,與惠州分開。1988年東莞也獨立設市,與惠州分開。

30年後,2009年2月27日,深圳、惠州、東莞三地主要領導在深圳簽署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一體化進程,當年即就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提出合作提議。

由於體制等方面原因,三地合作的坪新清產業合作示範區最終擱淺,深莞惠一體化近十年主要還是體現在交通一體化上,其它方面尚未有過多建樹。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2014年,汕尾、河源加入並組成了深莞惠經濟圈(3+2),推動實現“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的目標。

2018年4月,深莞惠經濟圈第11次聯席會議,會議建議規劃建設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為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進一步促進深莞惠三地協同發展。

莞深惠一體化實施多年,雖然未見再多高大上成果。在樓市裡,卻被市民廣泛認同。深圳人到東莞購房,深圳人和東莞人到惠州購房,都已經日益常態化。三地居民生活聯繫也更加緊密。

碧桂園入莞首戰大朗 品牌房企進莞熱潮不斷

近十年以來,東莞樓市就像一塊磁石,一直吸引著品牌房企的進駐。

2009年8月13日,碧桂園經過68輪競拍後,以6億的價格奪得大朗大井頭編號為2009WG023號地塊,佔地面積236660㎡的地塊最終被開發成了大朗碧桂園,正式進駐東莞市場,此後幾年默默耕耘,最終在2017年一飛沖天,奪下了東莞樓市年度銷售頭把交椅。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在碧桂園進莞後三年,保利、新鴻基、恆大、萬達、寶安、光耀、長虹也相繼進駐東莞樓市,形成了近十年第一波品牌房企入莞高潮。這部分房企有些已經銷聲匿跡,有些還在繼續深耕東莞,但是卻無法阻止品牌房企不斷加速入莞的趨勢。

2015年起,東莞樓市歷史上最大一波品牌房企入莞潮正式開啟。泰禾、融創、時代、魯能、陽光城、華潤置地、招商、旭輝等數十個品牌房企均在近3年進駐東莞樓市。

進入東莞樓市的房企還在不斷增加,大浪淘沙樓市競爭將更加激烈,誰能笑到最後?

土地供應達歷史頂峰 舊改大供應時代登場

2011年,東莞土地供應達到歷史頂峰,隨後逐年下降。

據東莞中原市場研究部監測數據,東莞2011年土地供應面積超過740萬㎡,踏上歷史頂峰。成交方面,2011年成交土地面積為655.83萬㎡,成交金額141.70億元,金額同比增加13.81%。

90宗商住用地、商業用地(不包含酒店、加氣站等)入市交易,供應也達到歷史頂峰,成交78宗,流拍12宗,交易成功率為87%。

78宗商住用地、商業用地佔地面積高達327.32萬㎡,建築面積高達693.92萬㎡,總成交金額為122.93億元。其中,商住用地成交68宗,用地面積高達308.65萬㎡,同比增長了51%,創歷史最高。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2011年同樣是“三舊”改造完善歷史用地手續優惠政策的最後一年,全市不斷加快推進“三舊”改造項目開發建設,全力完善“三舊”改造歷史用地手續。

東莞城市更新局2017年底成立後,東莞三舊改造成績再上一臺階。當前,東莞三舊改造協議供應商住地和招拍掛供應商住地已經平分秋色。隨著時間的發展,東莞可開發利用區域減少,東莞三舊改造協議供應將徹底代替招拍掛商住地供應。

一房一價政策出臺 個別銀行暫停房貸

2011年,雖然樓市政策不斷加碼,但是東莞樓市仍然供需兩旺,全年成交面積近600萬㎡。

2011年初,國務院在出臺“新國八條”後,東莞屢屢傳出“限購”“限價”風聲,事實證明“限購”風聲多次傳出,除了成功推動了購房者購買慾望外,其後多次都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開發商為推動銷售的促銷手段。

2011年5月,“一房一價”東莞版細則開始執行,提出實施“一房一價”銷售,網上公示價格等政策,將建立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共同責任制,並加大對捂盤惜售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開發企業在辦理商品住房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前,須到市物價局辦理價格備案手續。

一房一價政策的執行標誌著2011年樓市調控也進入到最高潮,個別銀行一度傳出暫停房貸的消息。也正是因為一房一價等系列政策的嚴格執行,2011年,東莞實現了新建住房價格漲幅不高於本年度GDP增長速度的目標,全市房價控制在了8216元/㎡左右。

“一房一價”政策也因此被一直延用至今,成為市民瞭解即將發售商品房價格的重要手段。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全面取消學位房 東莞進入學區房時代

2013年4月1日,寮步政府公告,從2013年開始,將不再給新建樓盤審批公辦學位,一律按積分入學辦法進行申請讀公校。而之前贈送學位的樓盤,還可以保留學位到用完。

隨後,2013年5月17日,南城街道召開調整購房入學政策諮詢會。會議明確,南城將不再受理開發商委託辦學事宜,南城街道的“學位房”政策將於2016年正式終止,終止前設立三年過渡期。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此後幾年,東莞各大鎮街學位房逐漸消失,新房基本無學位房可買,平穩過度到學區房階段。

2018年5月1日,東莞東城正式向存量學位房開刀。正式公告,從2018年5月1日起,東城街道的公辦學校不再向新建、在建樓盤提供借讀公辦學校學位名額,2018年5月1日(含)之後完成交易(以網籤時間為準)的房產,不再與公辦學校借讀學位名額掛鉤。之前擁有的符合條件的公辦學校借讀學位名額可在2020年6月30日(含)前使用。2020年7月1日後,停止受理憑房產對公辦學位的申請。

在東莞,存量學位房的取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學位正在逐漸與房子脫鉤,戶籍入學和積分入學已經成為東莞教育的主流。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形成千億銷售市場 打開房價躍遷之路

2015年,在降息、降準、降首付、限購限貸放鬆等一系列寬鬆政策實施之後,東莞爆發新一輪的購房換房需求。住宅供應持續維持高位運行,從年初突破百萬新增供應量開始,到年中及年末衝刺,年內東莞6次住宅新增供應刷新了歷史同期記錄。

最終,東莞樓市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2015全年商品房成交111242套,成交面積1105.30萬㎡,成交金額1107.99億元,邁進千億市場,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千億級地級市。其中住宅成交87809套,成交面積996.36萬㎡,成交金額980.96億元。

同一年,東莞萬科銷售金額達113億元,成為東莞內首個銷售金額破百億的房企,毫無懸念地第7次奪得東莞開發商銷售金額排行榜的冠軍。碧桂園、金地、保利等品牌開發商僅追其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火熱的市場推動下,東莞房價一改以往平穩的風格,出現了大幅上漲的趨勢,當年住宅成交均價亦達到9845元/㎡,實際年末市場住宅均價已經超過萬元每平。3年後的今天,東莞住宅均價已經逼近2萬/㎡。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聯華集團債務重組 中小房企艱難求生

2017年3月30日,東莞本土大名鼎鼎的聯華集團在《東莞日報》刊登了一則公告,將進行債務重組。

最終,聯華旗下東莞項目皇馬酈宮、花園城、芙蓉故里、御景灣8號、蘋果雲谷均被萬科、碧桂園、恆大等品牌房企接盤,東莞地產一代名企以不尋常的方式宣告落幕。

東莞樓市十年大事記:從金融風暴房價腰斬到樓市火爆房價翻倍

開發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數度謀劃到香港上市,聯華集團的倒下已經成為東莞中小房企艱難求生的縮影。

除聯華外,位於東坑的廣東恆億集團經歷一系列債務危機後,近幾年也在官方協調下一度進入債務重組程序,旗下品牌金達地產兩個項目最終被萬科代建代管代運營,一宗地塊已確定與和昌眾築合作開發,暫定名中央松湖。

另外,沿海、深業、莊士、黃河、中寶四季、光耀等不少深耕東莞多年的,並在東莞輝煌過的房企已經逐漸落幕,東莞樓市迎來了品牌巨頭爭霸的時代。

史上最嚴調控 打造樓市長效機制

2018年5月8日,一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管理的通知》傳出,東莞再次加大了對樓市調控的力度。

早在2017年,東莞樓市就在2016年限購限貸的基礎上多次升級調控力度,讓東莞樓市進入“限購+限貸+限外+限價+限售”五限時代,形成了東莞樓市歷史上最嚴調控。

經過“史上最嚴調控”的調節,東莞樓市交投相對於過去兩年已經有所降溫,成交量已恢復至2015年前的正常水平。據房掌櫃監測,進入2018年以來,東莞住宅網籤成交均價一直在向1.7萬/㎡靠近,也呈滯漲狀態。實際市場,大幅拉昇房價的樓盤已經消失。

除調控外,東莞官方還在土地市場、長租公寓、租房市場等方面陸續出手。土地市場引入限價競自持機制,避免房企拿地成本過高。大力推動長租公寓的發展,並指導國企東實集團正式進入長租公寓市場。租房市場方面,則推出了官方租房平臺,備案租房合同,以保障租客與房東雙方利益。

東莞樓市正在打造自己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