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最積極主動,用800壯士奇襲逼退孫仲謀的十萬大軍;樂進最勇猛果敢,屢次親冒矢石先登入敵城;于禁最嚴厲霸道,痛剿違紀青州兵,斬殺舊相識昌豨;張郃最敬業奉獻,兢兢業業軍旅四十年,戰死沙場。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徐晃,則最低調冷靜。很多人通過演義的角度,認為徐晃在五子良將中最不出彩,排名最後,實力不如前四位。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文帝即王位,轉(張遼)前將軍。

以(樂)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

遷(于禁)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文帝即王位,以(張)郃為左將軍,進爵都鄉侯。

文帝即王位,以(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通過正史《三國志》對五子良將的論述,至少從官位上,並不能說明五子良將的排名問題。因此徐晃排在最後,其實沒有任何事實論據。

那麼,徐晃是不是真的不如另外四名曹魏大將出彩?也不是。

徐晃經常被曹操派去攻擊敵後,總能夠在關鍵時刻給敵軍以致命一擊!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袁紹有名的糧食大戶,運糧車不斷地向官渡運送糧草,按理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袁紹偏偏派了一個有勇無謀的韓猛。這不就是給曹操機會嗎?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曹操一合計決定奇襲運糧部隊,可這派誰去呢?這種斷敵糧道的戰術,是古時交兵時常用的招數,效果顯著,但風險也極大,是“深入敵後去戰鬥”的危險行動。沒兩把刷子,是上不了這個檯面的。諸將領也是躍躍欲試,這個時候荀攸一錘定音:徐晃!

於是乎,徐晃和副手史煥率軍突襲韓猛,一戰擊潰袁軍,一把火把袁軍的輜重燒個乾淨。後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大敗袁紹,一戰成名。

在樊城之戰中,人們更多讚歎東吳呂蒙的白衣渡江,卻很少注意到歷史上徐晃率領曹魏援軍在北線戰場上的傑出勝利。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徐晃率領著臨時調集的增援部隊南下後,很快到達關羽軍圍城陣地的外圍。徐晃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率全軍猛然殺入蜀漢軍的防禦陣地,一路上斬關奪寨,勢如破竹,生生從內部打破了關羽部隊的防禦體系,逼迫關羽倉皇撤軍。

當時,曹操巡視營寨,很多士卒出來觀看,只有徐晃的軍營很整齊,軍士都駐陣不動,曹操感嘆地說,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啊!

《三國志 徐晃傳》: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徐晃取得了北方戰役的勝利,南面東吳軍又抄了後路,關羽被迫向西逃亡,最終敗走麥城,導致了兵敗被殺。然而,論起破關羽第一功,還得說深入險地、中心開花的徐晃。

不管在歷史上還是演義裡,對徐晃的評價都是不錯的,而他本人也把為曹操效力作為自己的理想:

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徐晃: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大將,五子良將排名最後是誤解

後期鎮守陽平關對峙漢中的魏延,是病逝而不是被孟達射死。不知道老羅怎麼想的,名將的死有一些胡亂編造,張遼,黃忠都是如此,也許他認為將軍戰死沙場才是最好的歸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