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媒體時代的投資風口

智能媒体时代的投资风口

智能媒体时代的投资风口

能媒體時代,用機器人寫稿已不是夢想;一款小小的VR眼鏡,可以帶你進入互聯網和3D、VR世界;在家裡的冰箱上,人們就可以瞭解附近超市的促銷信息……智能媒體已向業界展示了廣闊的產業前景和投資前景。

當前尚處初級智能媒體時代

所謂智能媒體,是指依託人機交互、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眾多技術基礎,捕捉人類所處的特定情景並具備感知和計算能力,可以分析消費者所處的環境和對應的喜好,從而提供對應的產品和服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媒體系教師、映信資本首席顧問劉慶振認為,目前業界對智能媒體的分類界定並不清晰,它的外延涉及智能電視、智能網絡、智能家居等不同領域。劉慶振認為,智能媒體目前正處於媒介進化的發展過程中,尚只能稱為“弱智能媒體時代”或初級智能階段。

在智能媒體業態上,目前衍生出幾種業態:一是傳統媒體經歷數字化洗禮後向智能化邁進;二是互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集體催發而成的媒體類型,如一些互聯網平臺具有智能化生產、分發、推廣功能;三是基於物聯網技術,各種生活用品在安裝智能芯片和屏幕之後,具備了媒體屬性,從而達到“萬物皆媒”的狀態。

劉慶振舉例說,智能電視目前尚停留在概念階段,智能化水平不高,產業化為時尚早。未來的智能電視起碼具備的功能應包括:捕捉用戶的動作、所處場景及用戶即時需求等,依託於大量的基礎數據計算分析後提供對應服務,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擁有這種量級的數據和分析計算能力。

媒體智能化的進化從智能手機開始,智能手機比電腦、電視等硬件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比如輸入法糾錯、SIRI對話等,但手機也有待實現更高的智能水平,因為手機需對用戶的生活信息進行長期的數據積累和分析,才能形成精準的洞察,從而實現產業導流。

“萬物皆媒”時代待開啟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日前發佈了人民日報創作大腦平臺。這款旨在為內容生產進行多向賦能的平臺,集成了智能寫作、智媒引擎、語音轉寫、數據魔方和視頻搜索五大功能,是人工智能時代媒體工作者的生產力工具平臺。

在眾多好萊塢電影中,特工操作一款眼鏡就能成功接入互聯網,通過眼神凝注就能模擬電腦操作。這些技術隨著3D、VR等產業的研發,已經越來越吸引業界人士關注。

智能媒體的外延究竟可以擴展到多大?智能媒體還能與哪些產業交界或融合?劉慶振認為,當一切硬件具備智能媒體屬性後,就能承擔媒介的相應功能,“萬物皆媒”時代開啟。美國趨勢學家傑里米·裡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和《零邊際成本社會》兩本書中都提到“能源、通信、交通的媒介矩陣”概念,在那種狀態下,媒介變成了城市生活的基礎設施,凡是具備信息傳播功能的硬件終端都可以作為媒介,從而開啟萬物皆媒時代。屆時,汽車就是一個帶輪子的移動媒體,戶外廣告櫥窗等將具備互聯互動功能;冰箱則是一個放在家裡客廳的自有媒體,它可以和附近的超市實現信息溝通並傳遞用戶需求,超市甚至可以實現無人車送貨。

而VR眼鏡所要求的人機交互、腦機接口等技術,國內外正在進行大量實驗,但不限於媒體領域,生物學、醫學、製造工程學等行業探索得更多,醫學領域已實現用意念操作假肢。

投資者青睞的幾大方向

在萬物皆媒時代,媒介的邊界將逐漸消失,所有的設備終端都是一定意義上的媒體,彼此間只有傳播量、傳播功能、傳播信息不同等區別。“當媒介變成人們生活中的眾多基礎設施時,機器間廣泛的信息傳播將是大量數據產生的基礎。”劉慶振說,智能媒體應該擴展到眾多領域,整個世界都需要信息的互動、溝通,智能媒體具備龐大的產業前景。

目前,國內外對於智能媒體的投資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一是內容媒體的智能化,傳統媒體改造為智能媒體的風險較低;二是投資於互聯網的大數據、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層面,因為沒有這些技術支撐的智能媒體是沒有意義的;三是圍繞著這些技術進行的產品創新、產業模式的研發,這些也是投資界考慮的重點。產品是和用戶直接接觸的,能抓取用戶的第一手數據,這些數據擁有龐大的產業價值。“國內外對於智能媒體的投資風潮,與智能媒體技術研發、產業化探索的方向大致吻合。”劉慶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