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丨佛圖關藏著一座白骨塔,是重慶大轟炸的重要「見證者」

重庆珍档丨佛图关藏着一座白骨塔,是重庆大轰炸的重要“见证者”

順著佛圖關公園的山間小道一路前行,在小道盡頭的雜草叢中小心翼翼地尋找著方向,一座孤零零的石塔隨著不斷前進的步伐出現在我們眼前。它叫“白骨塔”,一個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歷史“見證者”。

它,修建於70餘年前,之所以得名“白骨塔”,是因為塔下埋葬著重慶大轟炸的亡者屍骨。

昨天,渝中區文管所工作人員說,被登記進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白骨塔”,將進行加固保護。

7米

孤獨石塔下葬著

重慶大轟炸死難者

白骨塔在哪裡?渝中區佛圖關公園北側,坐落在佛圖關面臨嘉陵江的山體崖壁處。

如果沒有文管所工作人員的帶領,你幾乎無法找到這座隱世獨立的石塔,就連公園的工作人員也極少有人知道,在公園附近,還有這麼重要的一處文物遺址。

在荒草湮沒的山坳裡,白骨塔就像一位默默無名的隱士,歷經風雨,依然傲然屹立。

據文管所工作人員介紹,白骨塔修建於抗日戰爭時期。在那個重慶被侵華日軍連年轟炸的時期,許多在轟炸中慘死的平民,被就近埋葬在佛圖關上。在轟炸結束後,埋葬在荒坡上的屍骨,被人們一一收殮後集體下葬,並在這個墓地周圍,建起了白骨塔以作紀念。

經過測量,這座白骨塔塔高7米,塔基為亂石及灰土建成,塔身由石灰、紅磚壘成。

遠遠看去,白骨塔矗立在佛圖關的山腰之上,就如同一把石質寶劍“劍指蒼天”。

塔下究竟埋葬有多少重慶大轟炸的死難者?“有一種說法是這裡埋葬著‘六五’大轟炸的死難者,也有人說,這裡埋葬的是重慶大轟炸中的零星死難者。”工作人員說,因為當時對白骨塔的文字記載有限,因此白骨塔下埋葬有多少死難人士已經無法考證。

12座

鵝嶺至大坪九坑子

3公里內曾都是“塔”

沿著“白骨塔”所在的山坳一路走去,在距它數百米遠的地方,撥開荒草,顯現出了另外一座只剩下一半的塔基。工作人員說,除了人們可以看到的這座保存相對完好的“白骨塔”之外,其實附近曾經還建有多座“白骨塔”。

因為死難者被集中安葬在鵝嶺至大坪九坑子一帶約3公里長的山坡上,所以當年一共在這裡修建了12座“白骨塔”。

在時間的車輪下,曾經的12座“白骨塔”已頹然倒下了10座,只剩下一座完整的“白骨塔”和一座只剩下半個塔基的“白骨塔”。

儘管“衣衫襤褸”,這座“白骨塔”依然倔強地站立著,頑強地證明著自己的價值,見證著那個重慶人民歷經血與火考驗的時代。

“‘白骨塔’和較場口大隧道慘案遺址一樣,是重慶大轟炸的重要實物見證者,被納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名單之後,我們曾多次對‘白骨塔’本身和它周圍的環境進行過查勘。未來,我們還將對這座保存相對完好的‘白骨塔’進行原址加固保護,讓它能永遠地留在這座城市裡,成為這座城市人民英勇不屈精神的見證者。”工作人員說。

1萬人

大轟炸死難者

大多埋在江北黑石子

“白骨塔”作為重慶大轟炸死難者的埋骨地,已經鮮為人知,與它一樣命運的,還有位於江北區的黑石子,一片埋葬了上萬具重慶大轟炸死難者屍體的地方。

昨天,已經入夏的重慶迎來了又一輪降雨。順著渝中區文管所工作人員的指引,我們來到了黑石子“萬人坑”。在大轟炸那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約有1萬人就埋葬在這裡。

寸灘長江北岸黑石子鎮,過了渝鄰高速公路人行天橋,兩山之間的一大片凹地就是黑石子所在地了。如果不是工作人員指引,恐怕不會有人知道,這荒著的一大片凹地裡,埋葬著一段永遠無法磨滅的沉痛歷史和上萬冤魂。

在幾年前收集資料時,工作人員曾遇到當年在黑石子地區的白沙沱等地抬屍體的劉紹清老人。

工作人員說,當年已經年過九旬的劉紹清老人思維還非常清晰,他講述了自己當年參與抬屍的一些細節。

“五三”“五四”大轟炸及“六五”大隧道慘案發生後,朝天門的屍體堆積如山。當時劉紹清上午做搬運工,下午就去白沙沱抬屍體。由於搬運不及,大多數屍體還沒搬運到山上的墳場掩埋就腐爛了,惡臭逼人,慘不忍睹。

“當年大轟炸的遇難者屍體先從市區沿河用船運到江北黑石子,再被抬到新棺山下葬。”劉紹清說,他最多時一天要抬100多具,最少時也是幾十具。起初屍體還有薄棺材裝著,後來就是席子裹,絕大多數都是被炸得肢體殘缺的“光人”。“挖個大坑,就像倒水一樣往裡扔。”

而來自《重慶市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統計顯示,在重慶大轟炸中,共有1萬餘人直接死於日機的連年轟炸之中。

新聞鏈接》

日本對重慶轟炸的持續時間 不是原來認為的3年、4年、5年……

轟炸整整6年10個月!傷亡32829人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飛機空襲巴縣廣陽壩(今南岸區廣陽壩)機場,這是目前檔案文獻記載的日軍飛機對重慶的第一次轟炸。1944年12月19日,日機轟炸梁平、萬州、開縣,這是目前檔案文獻記載的日軍飛機最後一次對重慶的轟炸。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重慶大轟炸持續的時間不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3年、4年、5年,而是整整6年零10個月。

在公開發行的《重慶市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一書中,首次公佈了重慶在抗戰時期的確切傷亡人數和財產損失。雖然時隔70餘年,但請你記住這三個數字——32829、172786、100億,它們來自我市歷史學家和歷史工作者歷時6年的搜尋和統計,它們確切地告訴了我們在長達6年多的重慶大轟炸中,重慶人民的直接傷亡數據、災民人數和財產損失。

32個區縣均遭受日機直接轟炸

抗戰時期,由於重慶深處中國內陸,日軍陸戰部隊未能進入,對重慶的侵略以轟炸為主。因此,日軍的轟炸成為重慶地區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最主要的原因。全面抗戰爆發後,重慶成為中國政府的戰時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為了徹底“摧毀中國的抗戰意志”,達到“迅速結束中國事變”的目的,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無差別轟炸。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飛機空襲巴縣廣陽壩(今南岸區廣陽壩)機場,投炸彈12枚,炸傷4人,毀房2棟,這是目前檔案文獻記載的日軍飛機第一次對重慶的轟炸。

1944年12月19日,日機轟炸梁平、萬州、開縣,在開縣南雅、靈通鄉(今鐵橋鎮)二保鄧氏、陳家兩灣上空,先機槍掃射後投小型炸彈100餘枚于山林田地,這是目前檔案文獻記載的日軍飛機對重慶的最後一次轟炸。

轟炸重慶的日機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自武漢、宜昌起飛,沿長江西上;二是由山西方向經西安、四川北部向南轟炸重慶。

抗戰期間重慶災民達172786人

在如此長時間的轟炸中,究竟有多少重慶市民傷亡?根據本次調研統計,全市直接人口傷亡共計32829人,間接人口傷亡6651人,災民達到172786人。

6年多的大轟炸中,重慶主城區成了全市人口傷亡最為集中的地區。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從1938年10月到1941年8月近3年時間裡,就有3585架次日機分84次對重慶城區進行了空襲,共投下了各種炸彈9877枚。日機轟炸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為16376人,其中就有9300人來自主城6區。在受傷的16453人中,有7782人是主城區的居民。這些數據讓主城區的傷亡人口占到了全市傷亡總人數的52.03%。

抗戰期間,特別是全面抗戰爆發後,華東、華中地區淪陷,大量難民湧入西南地區,除此之外,日機連年的轟炸,讓重慶城裡災民遍地。在調研報告中,歷史工作者們還統計出了抗戰期間重慶的災民數字——172786人。

轟炸造成財產損失100億法幣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量的工礦企業集中在重慶城區及周邊,承擔著抗日物資、武器和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用品等的製造和生產任務。在日機的不斷轟炸中,重慶市的經濟蒙受了巨大損失。根據本次調研統計,重慶全市在大轟炸中共遭受了約100億元法幣的財產損失(摺合1937年價值)。

僅在交通方面,重慶全市的財產損失就達到了法幣320713342元。從1939年到1943年,朝天門、臨江門、牛角沱、兩浮路、紅巖嘴等出城要道幾乎連年遭受轟炸。在水路上,兩江沿岸的碼頭、船隻及沿長江主要城市等地的民生分公司損失最為嚴重。

航空設施也遭到轟炸,僅白市驛機場,在檔案的記載中,就遭受了9批次、923架次日機投下的2323枚炸彈的轟炸。日軍還出動了18批次、825架次飛機,對廣陽壩機場投彈2782枚。

山城居民的財產損失也相當慘重。僅在1940年8月19日、20日,日機兩天轟炸渝中區張家花園、兩路口、南紀門、十八梯、磁器街及南岸馬家店等地,大部分轟炸的地方不僅被炸彈炸燬,而且被燃燒彈燒燬,重慶市商業區幾乎完全焚燬,損失空前慘重。

根據1945年重慶市政府統計處統計,重慶城區1938年到1941年因日機轟炸,僅房屋一項就損毀11814棟、21295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