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殺進這個領域巨頭只占26%的酒水市場?

如何杀进这个领域巨头只占26%的酒水市场?

如何杀进这个领域巨头只占26%的酒水市场?

文丨左溪

如今,喝酒的場合變得更加廣泛,人們對於酒的品質有著更高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酒水上花費時間及金錢。主打“青春小酒”的江小白,在成立5年後,年銷量達10億瓶;主打高粱柔和酒的梁大俠,上線3月估值過億;主打女性的果酒品牌、精釀啤酒品牌頻頻獲得資本關注。

但是市場足夠大、機會足夠多,小玩家就能賺的盆豐缽滿麼?如何在紛亂的酒水市場分得一杯羹?如何避免被邊緣化?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為何巨頭僅佔市場26.7%,白酒卻依然引領行業。

二、酒類企業如何實現價值增值,完成蛻變。

酒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發源地之一。其中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但自夏商周之後,經秦漢、唐宋、早期的酒皆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後才出酒,多是果酒或米酒,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無法繼續發酵,酒精濃度難以超過20度。無論是李白斗酒詩百篇,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應該都是米酒。

直到元朝時期,元人蒸餾釀酒,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具有不同揮發性的特點,把最易揮發的酒精蒸餾出來,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並稱之為:燒酒(後改為白酒)。

雖然此時燒酒已經發明,但喝燒酒的人卻在少數。到了明清時代,燒酒僅侷限於平民階層的飲用範圍,上流社會的飲酒時尚是喝當地所生產的黃酒。在許多人看來,只有出身不正家族的人,才喜歡飲用那種酒精度高的燒酒飲料,以尋求刺激。

所以才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再加上當時北方民間還是以低度的民間自釀黃酒為主。從明到清中期的漫長時代裡,雖然酒類已高度豐富化,釀酒的方式也多樣化,對含糖量高的水果可直接發酵成酒,如蘋果酒等,也仍舊沒有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但在清代中葉以後,燒酒開始流行,態勢猛超黃酒,社會上的飲酒風俗也開始向燒酒全面傾斜。一方面由於清初黃河治理時期,需要大量秸稈導致了高粱種植面積增加。但高粱作為食物口感差,蒸餾出酒的品質卻比其他糧食釀造得更好,酒度也更高。於是釀製燒酒便成了消化這些雜糧最有效的途徑。另一方面則是清中期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燒酒飲用的經濟價值更合算。相比黃酒酒精度數高、容易醉,故飲用成本大為降低。

到了清末南北各省農民起義不斷,戰亂四起。與燒酒的擴張相對的,是這一時期的黃酒衰退。黍米和糯米(黃酒的釀造原料)都不夠老百姓吃的,黃酒的產量也隨之驟減。反之,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再加上燒酒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在清朝燒酒銷量一度達到高峰。

經過歷史的長期變遷,中國酒的釀造過程,實則是酒精度數越來越高的過程。一方面酒文化的核心是社交,既要快速進入狀態,也要能迅速脫離這種狀態,高度數酒雜醇含量低(基本沒有),相比威士忌等洋酒,很少會引起宿醉感;另一方面酒精度數直接決定了效率的高低,喝一杯還是喝五杯,高度酒可以滿足人們更高效解決問題的需求。

如今中國的酒水市場達6000多億,從19家酒業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數據來看,19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608.74億元,約佔市場份額26.8%。除了中高端酒外,年報中提到低端產品營收的有12家,其中10家呈下降趨勢。

△2016、2017年上市酒企低端業績情況(紅色為下降)

如何杀进这个领域巨头只占26%的酒水市场?

雖然,上市酒企在低檔酒層面的全線下滑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低檔酒態勢。但產業調整自上而下的態勢,使得低端酒間的競爭加劇,對每個酒企來說,都是培育消費者重要的戰略市場。小玩家們又該如何開疆拓土,快速搶佔地盤?

酒還是原來的酒,人已經不是原來的人了

伴隨著消費升級,價位帶的提升,十元以下低端光瓶酒原有的消費群體在逐漸“往上走”。原來喝十元酒的人,現在可以喝二十元、三十元的酒了。但原先十元的價值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用戶不會花更高的錢去喝同樣的酒。

但像牛欄山這類專注低端光憑就的區域企業,憑藉多年的低端酒操盤經驗,在低端酒消費市場積累了較好的口碑。尤其是北方市場,牛欄山的品牌力很強,消費者忠誠度很高。以牛欄山二鍋頭為例,據相關數據顯示,牛欄山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收約32億元,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而隨著江小白、梁大俠等青春小酒的出現,形成了在同一價位帶上不同消費群體的分化。由於產品可塑性強且個性突出,吸引了大批80、90後新興消費人群。除此之外,主打女性、年輕化的果酒也紛紛獲得資本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10家獲得融資。

為何那些被歷史逐漸淘汰的酒又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新消費內參分析有以下幾點:

1、產品價值。

隨著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成熟,據尼爾森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中國消費者想嘗試新產品,65%的市場增長來自於新產品的購買。從2015年國內酒行業的數據來看,佔市場份額最小的果酒銷售額達328.72億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18.37%。同時,果酒的利潤增長率也居酒行業首位,約為26.28%。

在日本,年輕女性選擇花果酒的比例達到70%。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女性的酒量並不亞於男性,但從供給端層出不窮的品牌及生長速度來看,低度甜酒都更加符合時下健康、迴歸高品質國貨的理念,且填補了女性群體的飲酒空缺。

當熬夜、加班、脫髮成為社會主力人群的標配時,養生的概念也會被頻繁提起,以黃酒為代表的養生酒就成為這些人的“救命”稻草,據相關數據統計,養生酒市場在2016年達到了500億元,呈高速增長趨勢,年增長率達到了30%,浙系黃酒的代表古越龍山酒2012-2016年度每年銷售額均在15億元左右。

同時尼爾森研究表明,包裝是吸引消費者購買新產品的關鍵因素。成功酒類的包裝特徵會根據產品類型有很大差異,但是針對特定消費群體,簡單而大膽的配色方案和獨特設計則更有效吸引人們的注意。

2、品牌價值。

大多數果酒品牌,為了培養用戶習慣,更傾向場景化營銷。比如圃田冰青,曾推出過“冰小青的七日蜜語”、“非餐場景用酒”“等產品,以“年輕都市女性心情物語”為切入點,在包裝上採用白領“冰小青”的人物形象和呼應文案,吸引對飲酒訴求更接近果汁的年輕女性。

且聽風吟、花肆等品牌也是如此,注重情緒化營銷,讓女性感到精神上的放鬆。而黃酒等養生酒,則主打美容養顏、助睡眠功效,目標客戶主要是30歲左右的女性、50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酒量不好的白領人群。

3、消費變革。

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后,中國的消費觀隨即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白酒行業為例,“喝好點,喝少點”成為高端白酒市場最動人的廣告,而青春小酒則迎合了新一代消費者需求,在適量飲好酒的基礎上,追求時尚等因素,與年輕消費者做很好的情感溝通及互動。因此把小酒當成時尚品、當成快消品來賣已經成為潮流。

啤酒亦是如此——40~70元/瓶的高端啤酒,已經逐漸在年輕人間流行。把啤酒當飲料喝,把胃當酒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瓶高端啤酒帶來更多的是精神享受,更加符合社交需求。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509.2萬千升,同比增長6.0%。經歷3年低谷後,中國啤酒產量連續兩個月出現增長,但增量並非來自大眾啤酒市場,而是中高端啤酒產業線的拉昇。

再加上,喝酒的場合變得更加多樣化,人們對於酒的品質有著更高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酒水上花費時間及金錢。目前國內酒行業的消費升級正呈現低度化、健康化、女性化的趨勢,年輕人的需求促進了低度數酒市場的增長,同時讓果酒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另外隨著線上銷售渠道的優化,及電商平臺對酒水行業的賦能,也加速了線上酒水消費人群以及銷售額的擴張。據CBNData《報告》顯示,線上酒水消費習慣日趨成熟。線上酒水消費者人數保持著42%左右的年增長率,其中90後、80後佔整個線上酒水貢獻率接近七成;酒水類銷售額保持著40%左右的年增長率。

市場大,機會多,

但怎麼賺錢?

雖然酒業市場份額大,但同質化顯現嚴重,也不乏多款山寨產品的出現。從業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1、 清楚定位。

筆者認為,酒是中國人社交中很重要的道具,這是最核心的部分。不論是青春小酒、精釀啤酒、還是主打女性市場的花果酒,能夠滿足社交需求的酒,才能長久立足。

江小白之所以是江小白,並不是說文案有多吸引人,其核心是露出的足夠多,第一,面足夠廣。第二,次數足夠多。每個店都有,價格又便宜,喝起來還可以,用戶自然會去買。

2、 完善產品。

再好的酒,如果只用塑料袋去裝,也沒有辦法體現其價值。針對不同的年齡層,設計不同的產品。也許小玩家沒有足夠多的資源去滿足多級別用戶的需求,但針對小眾用戶進行產品研發,也不失為一個好方向。

3、收購。

酒業市場足夠分散,單打獨鬥的玩家太多,合併同類項可能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近日,江小白收購了重糧酒業100%股權及2953.96萬元債權產權,儘管重糧酒業近年來業績不佳,但品牌在重慶頗具號召力,加之其洞藏窖存條件好、擁有佛酒業的傳統工藝,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江小白為清香型白酒,而重糧為濃香型白酒,這也為江小白未來形成酒業集團,拓展產品線,形成了品牌和產品類型的互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