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2015年10月,我从县史志办被选派到张弓镇管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多来,收获很多,感慨很多,期间更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令我备受鼓舞。两年来,我始终围绕第一书记职责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与大家分享交流。

主动学习,迅速转换角色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驻村第一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从县直机关人员转换为农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是我刚入村,最常思考的问题。我一学第一书记职责任务,弄清楚自己驻村要干什么;二学各项农村政策、扶贫业务知识,弄清楚要怎么干;三向领导、村干部、老党员请教,弄清楚怎么才能干好。一段时间后,完成了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建设规划,理清了工作思路,从而实现了从一名机关办事员到村第一书记的转变。

筑牢堡垒,发挥支部作用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重要作用,我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落实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在党员发展、村级项目建设和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上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步骤实施。认真准备每一次党员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内容,驻村以来共发展了2名年轻党员,增强管庄村党员队伍活力,通过今年村“两委”换届,新增2名村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干部队伍力量。

落实项目,改善民生条件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驻村两年来,围绕落实九大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政策,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200万元在管庄村新修水泥道路20000平方米,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新打农田灌溉机井7眼,使管庄村1488亩地灌溉全覆盖;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普通路灯75盏,完成照明电路、农网改造;建设3200平方米健身文化广场1座;建1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座;建30平方米公厕一座;建109平方米卫生室一座;建80平方米文化大舞台1座;道路拓宽500米;种植绿化树木450棵;修建村内下水道500多米。

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一是通过考察与旅游背包厂签约在管庄村建1500平方标准化厂房一座,安置贫困人口16人、非贫困人口80人就业,使就业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二是争取村集体经济项目160.8万元,在管庄村建标准化厂房一座,可容纳200人就业。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统筹纳入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转移劳动力就业20人。四是为29名贫困户争取公益性岗位29个;五是经过多方协调,为贫困户李超章流转了土地200亩,并成立了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

为民解困办好惠民实事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管庄村迅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规章制度。举行了“移风易俗新时尚 文明管庄正能量”表彰大会。表彰“乡贤”、“孝贤”、“好媳妇”、“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妯娌”、“好婆母”共19位。2017年4月16日村民候洪德的父亲过三周,根据管庄村白事理事会制度,一是取消了唢呐,二是减少了桌席。通过理事会的办理使其节省了13000元。“移风易俗新时尚、文明管庄正能量”的开展,使管庄村的红白事大操大办得到了遏制,婚嫁订亲彩礼由以往的十几万元降到两万元,宴席由原来的600多元控制到200元以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传承文化,留下记得住的乡愁

我的驻村故事|张弓镇管庄村第一书记姜国昌

以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对村史馆主题进行设计。编修乡村简介、村训、幸福管庄、长寿福地、武术名村、管庄之变、扶贫产业、领导关怀等板块,用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和视频影像等方式展现管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重点放在乡村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村容村貌、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展示上,集中反映了村庄的历史底蕴和在党领导下农村的发展变化的概貌。用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用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用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注重乡村特色,展示了民俗风情、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等风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