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每当一部欧美大片进入中国影院,并取得丰厚成果的时候。作为中国观众,在欣赏一部好影片而倍感兴奋之余,也为中国出品的大量平庸之作品而感到失望。不知那些编剧、演员、导演的打造的影视作品,会不会感到愧疚。

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艺术类考生最多的国家。每年走出校园的影视类人才,如果按数字来计算的确属于世界之最,但中国目前能有演技的演员、有内涵剧本确越来越少。看演技不如看脸,写剧本不如照抄的时代,让中国部分电影人的作品越来越“雷人”,越来越无聊。

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华语经典电影《英雄》

导演荒

从电影界权威媒体报道,中国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共68人,近68%来自“60后”,“70后”导演20人,“80后”2人。一边是票房数字飙升,一边是电影项目操盘手感叹人才不足。一位长期研究好莱坞电影的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在中国能拍电影和在拍电影的人不少,真正缺的是能赚钱、能拍类型片的“工匠”,这也正是投资人想要的那种人才。

多数影视公司都是看一两部片子的输赢,而不愿意花时间和资金在培养新人上。数据显示,2013年票房过2000万元的约60部电影中,数量最多的是爱情片,其次是喜剧片。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也只有这两种类型片,国产电影在丰富度上存在很大问题。

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电影大师:卓别林

演员荒

有人说中国的影视已经到了只看脸蛋,不看演技的时代了。众多格格不入的所谓明星,除了秀青春、脸蛋、魔力就没有什么了。在银幕中那数字般语言、僵化的表情,给人总是“木偶型”数字合成的人物形象。中国想做演员的有许许多多,但真正算得上演员的确越来越少了。

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华语经典电影《红高粱》

2015年8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在北京举行,此次节目展由往年的3天减少为2天,参展节目4万余部,参展商数量锐减,到场的明星也寥寥无几,节目展遇冷,成交量陷入低谷。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整个电视剧行业前景堪忧。

《北平无战事》制片人侯鸿亮表示,电视剧行业到了危险的阶段,成交量越来越低,精品剧也越来越少,观众不断流失。下半年电视剧业会再度遭遇“演员荒”,下半年很多戏开不了机,因为找不到演员,很多明星都奔综艺去了。

剧本荒

近几年,戏剧界剧本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编剧队伍青黄不接,中国戏剧界多年来饱受好剧本缺乏的困扰,其实较之于“剧本荒”。当今戏剧舞台上的“演员荒”现象似乎更加突出。据说前年北京人艺公开招聘话剧演员竟无一人被录取,而每年全国有多少名表演学生毕业呢?

电影难看:导演、编剧、演员缺乏工匠精神,难出良心之作

电影经典《卧虎藏龙》

全国招生专业网上显示:大陆约有120所高校开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本科。如果按照平均每个年级30名学生的数字计算,大概每年会有4000名左右的毕业生。这么多表演本科毕业生中又有多少能达到演员要求、顺利从事舞台表演艺术呢?据我了解的情况,这个比例非常之小。

另外,放在整个戏曲制作流程中看,一度创作投入的精力、时间还算多的,毕竟,剧本立项需要经过层层论证、研讨、修改,被“点将”的编剧对相关题材也有一定的熟悉度和材料架构能力。相较而言,二度创作上的“慌”更为常见。一些导演、音乐、舞美甚至连最基本的采风、与编剧交流都免去了,快速成型,快速上台,许多作品的相似度令人瞠目。

至于一些老牌戏剧专业院校,他们在表演教学上有传统、硬件条件好、师资生源也都有优势,但也由于体制、利益、传统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理念和内容等方面缺少突破和缺乏多样化。

随着戏剧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上了舞台剧,其中很多人有演员理想、有别于为了文凭走捷径学表演、或者为了当明星报表演的学生。如果各地大城市能陆续有一批这样的组织,那么不仅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演员数量和质量问题,还可以从根本上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