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月活3亿用户,引发的”群体性消费“思考

拼多多月活3亿用户,引发的”群体性消费“思考

写在前面

最近又被拼多多刷屏了,还好这次不是因为假货或商家维权,而是它要上市了。创业三年,便冲击IPO,月活跃用户达3亿,2018年第1季度营收13.4亿,而2017全年营收才17亿,增长速度堪称电商界的神话。

至于它能火多久,会不会再有个X多多,它能融多少钱,这些都跟绝大部分看客没关系。而我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拼多多的神话验证了什么,带来什么启发。

这时候我只想到一个词——群体性消费。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在谈社交零售,社群经济,增长,都会跟这个词息息相关。

关于拼多多,我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妈想用49块钱拼团价买个电扇,“逼”着我帮她找齐另外3个人,我只能发给在县城的同学凑数

工作群里,突然某个同事发来一个链接,烟台新鲜大樱桃,9.9块拼团还包邮

购物拼的不在是钱,还有社交关系,谁能越快拉到人一起拼,仿佛就在告诉别人,我的人脉广,认识人多。

拼多多彻底激活了社交网络上的群体性消费。我认为,凡两个及以上有某种社交关系的人同时购买产品的行为,就是群体性消费。

这里强调了2个标准:第一、至少两个人;第二,至少存在某种社交关系,如同事,亲人,朋友,及间接认识的人。

单从群体性消费这个词讲,应该很早就出现了,比如团购,众筹,淘宝双11,京东618等。

这些都不是一个人的购物,而是一群人的消费。可是,它们远远没有拼多多对群体性消费的影响大,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3点区别:

  • 团购,众筹,双11这些对消费者数量门槛高,它们远远不止2个人消费,往往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几万上百万人参与。而拼多多最低只需2人拼团;
  • 要创造团购,众筹,双11这些群体性消费,人力财力投入巨大,往往是大商家大平台主导参与。绝大多数企业无法自行发起,创造;
  • 过去的群体性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自己消费,多半不会拉帮结派参与,而拼多多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拉着七大姑八大姨进来消费,这里不仅是交易,还有社交关系。

拼团模式,太灵活太方便了,2人成团,3人成团。对团长(拼团发起者)而言,谁没有三五好友。

就算没有,还有工作群,老乡群,亲友群,兴趣群等等,大家为了得到优惠,很容易就共同参与了。

对团长而言,我不是在逼谁买,而是给你推荐福利啊。最后即便你不需要,也碍于咱们这种老铁关系,不能不支持吗。

所以拼团背后,实际上是社交关系的变现及强化。

拼多多月活3亿用户,引发的”群体性消费“思考

于是我们发现,拼团越来越流行,以至于淘宝、京东都上了拼团功能。别以为这是拼多多引发的偶然现象,实际上社交正在改变我们发现商品的入口。

比如,你有没有在群里,因为别人发了某个产品链接,而去购买

你有没有在朋友圈看见好友的消费分享,而去购买

当然,这也将是常态。

某天晚饭,我正纠结吃什么,突然在某品牌点餐群,看见有人预定了一只烤鸡,紧接着我也就买了一只烤鸡。这就是群体性消费。

群体性消费,往往是被动的,随机性的,但是它更高频,更持久,更广泛。比如脏脏包,喜茶,鲍师傅等网红产品,这些都是典型群体性消费。

相信我,这不是偶然,2018年互联网女皇报告中也专门提到,社交网络正在成为发现商品的入口。

拼多多月活3亿用户,引发的”群体性消费“思考

图解:2018年女联网女皇报告,右边数据是指,在社交网络中发现商品,11%用户立即就购买了,44%用户后续选择购买

我想,过去诸如团购,众筹,双11这些群体消费,因门槛高,投入大,并不能让所有企业调动消费者参与群体消费。而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将群体性消费推向了极致。

既然社交已经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必不可少,那企业就应该拥抱社交。建立自己的消费社群,自媒体阵地,然后利用拼团,助力等社交性营销方式,创造群体性消费。

我相信,群体性消费在社交中越来越普遍,它也是企业增长最有效方式之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