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建爲扶貧「引路」

让党建为扶贫“引路”

筆者在調研扶貧工作中,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個地方能否脫貧,關鍵還在於支部書記的作用發揮。”的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農村支部黨員不僅是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重要主體,更是帶頭創業、帶民致富的“領頭雁”。

“黨政軍民學、東新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越是貧困的地方,基層黨員幹部就越需要發揮表率引領作用。很多時候,黨員幹部的狀態決定了基層群眾的狀態,黨員幹部的幹勁鼓舞著農村發展的幹勁。然而在不少經濟薄弱村,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支部書記在引領帶富上辦法不多,既不會幹,也不敢幹,且在村支部換屆時無人可選、無人可用的現象略顯嚴峻。

同樣是經濟薄弱村,有的村卻能發揮能人帶動效應,比如東部某省,有的村全面發揮農村地廣人多優勢,6000餘畝土地悉數流轉,搞現代農業項目。一方面引入農業龍頭企業,發揮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長板”,帶動上百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另一方面支部書記帶頭創業,將農村支部延伸到農業生產線上,形成農業種植從育苗到深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為貧困戶授之以漁,在共同幹事創業中掌握技術、看到希望,提升“造血”功能,不少貧困戶都萌發創業的想法。

黨建對貧困群眾的引領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帶富上,更凸顯在優秀後備人才的挖掘之中。農村後繼無人是不少地方的“通病”,特別是在支部書記人選上,“能幹的不想幹,想幹的組織又不放心他幹”。通過帶富,引入、培養、“創造”出一批紮根農村、熟知農村、熱愛農村的能人群體,將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既把能人大戶培養成黨員,又把黨員培養成能人大戶,更將黨員能人、黨員大戶培養成村幹部。這樣循序漸進的人才培養、挖掘模式,不僅能解決後繼無人的問題,更能保障農村支部建設的循序漸進、平穩過渡,做到一任接著一任幹。

黨建促扶貧,是要發揮黨組織全方位的引領作用,把思路和眼光放到推動鄉村振興的更高維度上來。要注重思想引領、典型引路,讓貧困群眾看得到未來的路,既能從黨員身上學到攻堅克難、突破極限的韌勁和魄力,又能從改變現狀、掌握技能、自力更生中提升脫貧的信心和決心,為穩定脫貧打下堅實基礎。要突出產業引領、因地制宜,立足貧困群眾需要和農村發展現狀找路子、謀未來,重點在貧困群眾觸手可及、能夠幹好的事情上做文章,溫養幹事熱情、加大培訓力度,讓貧困戶具備“一技之長”,到產業、項目中去勤勞致富。要涵養責任引領、改變面貌,通過黨建扶持,幫助貧困群眾避開“等靠要”的消極思想、轉變“慵懶散”的不良風氣,積極向黨員標兵看齊,主動形成“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