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离不开农资零售商

好药提前上,配方要精当,

不怕造价高,不出事就好,

过伏病上穗,哭爹又喊娘,

难找后悔药,明年还照样。

这是一位农资零售商编的顺口溜,在政府职能缺位,线断,人散,网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资零售商在农业领域作用至关重要。今天想写农资零售商面面观。(不包括卖假货没质量的)

1. 价格敏感型,这类农资零售商大都交际面广,善于调货或者合伙接货,他们卖货价格低廉,但货源杂乱而不系统,客户群体也比较零碎,什么样的都有。他们的服务比较简单,就是底价和送货,费口舌少,接货渠道是关键,弄不好接到手的往往是快过期的产品或者滞销单品,最要命的是上线不稳定导致他们的优质货源也不稳定。上线压货严重,他们也很累。他们最烦最怕的就是农资忽悠团,因为目标客户群体是一致的。

2.. 品牌推动型,这类农资零售商很多是从业务员转行的,他们的销售以品牌促销为主,“某某牌化肥做活动了”是他吗最长提及的,他们卖药大多卖成品配方,而不是自己的配方。前几年他们过得比较潇洒,这几年大都到了瓶颈期,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大都是自己有技术和种植经验,对品牌认可度高的农民。这类农民喜欢大品牌促销,并能够带动身边的人参与,一向是兵家必争,但他们太自信而缺少忠诚度,一旦有更大力度的促销或者厂家参与进来,这类农民立刻倒向厂家。

3. 情感交流型,这类零售商和农民打成一片,以赊欠为主,现在日子最难过,每年的收账最头疼,对他们的服务有需求的往往是习惯了赊欠或者资金不凑手的农民,寻求转变的意愿最明显,但付诸实践时,转型最困难。

4..技术服务型,这类零售商往往从事零售多年,底蕴很厚,多年的风风雨雨大浪淘沙让他们宠辱不惊,他们对技术型农民并不感冒,他们认为技术型农民偏颇而钻牛角尖得多,他们大都也做品牌农资但和第一种不同的是,他们有傲气,对农户不一味迎合,会自己配肥配药,他们每天忙得饭都没空吃,他们认为利润源自技术服务。对他们的服务有需求的往往是需要技术的农民。这类零售商一般都是当地第一的零售商,有的甚至找不到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