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上市的佳兆业物业,能拯救高负债的母公司吗?

从“黄金十年”走向“白银时代”,房地产行业天花板渐现,各大房企为了保持增长纷纷开启转型之路。趁房企物业板块上市潮流,佳兆业集团也将物业板块分拆,推向资本市场,郭英成也将迎来旗下的第六家上市公司。只不过,这家颇为依赖佳兆业集团,自身体量也不算大的物业公司,能给佳兆业集团带来的想象空间可能并不如郭英成认为的多。

独立上市的佳兆业物业,能拯救高负债的母公司吗?

6月22日,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已向联交所递交表格,申请佳兆业物业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将物业股份拆分独立上市。

据悉,佳兆业集团现在拥有佳兆业物业98.6%的权益,待后者按计划完成上市后,佳兆业集团将拥有其不少于50%的权益。佳兆业物业仍为佳兆业集团的附属公司。

6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佳兆业物业的上市申请。在此之前,港交所已经拥有了多家物业服务公司,包括绿城服务、中海物业、彩生活、雅生活、浦江中国、中奥到家、祈福生活服务等。

过度依赖集团项目

1999年,伴随着佳兆业集团的成立,佳兆业物业板块也同步诞生。

截至2017年底,佳兆业物业的物业管理服务遍布12个省、市和自治区的36个城市,在管建筑面积共2400万平米。佳兆业集团开发的住宅项目在其中占据绝对多数。

据申请文件显示,佳兆业物业掌管了所有由佳兆业集团开发的住宅项目,占其总在管建筑面积逾八成。

由于佳兆业集团的稳定支持,佳兆业物业在2015-2017年间实现了稳定增长,数据显示,3年间,其收益分别达到4.78亿元、5.39亿元、6.6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3%;毛利润分别为1.65亿元、1.62亿元和2.05亿元。

截至2017年底,佳兆业集团的土地储备约为2190万平米,2017年新落成的建筑面积约为430万平米。

这为佳兆业物业后续发展的提供了较强动力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单纯依靠母公司能提供的管理规模,很难与其他物业服务公司从母公司获得的相比较。

数据显示,6月初上市的碧桂园服务,其在管建筑面积已达到3.3亿平方米,其市值也已达到250亿港元,2017年的收益逾31亿港元。同样依靠的母公司雅乐居的雅生活,其2017年年报显示,接管雅居乐开发项目占总在管建筑面积的53.9%,2017年在管总建筑面积达到7833.5万平方米,去年收益达到17.61亿元。

而首批赴港上市的彩生活,采用轻资产模式,目前在管建筑面积已达9亿平方米,可谓遥遥领先。

此外,佳兆业物业的业绩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仔细来看,毛利率则整体呈现出略微下滑的趋势。

独立上市的佳兆业物业,能拯救高负债的母公司吗?

据佳兆业物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业务主要分为物业管理服务、交付前及顾问服务业务社区增值服务、只能解决方案服务,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不过,这两项主要业务的毛利率在2015-2017年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并使其整体毛利率从34.6%降为30.5%。而同期,碧桂园服务的毛利率则从30.6%上升为33.2%。

值得一提的是,佳兆业物业的负债率也不低。截至2017年12月底,其总负债8.86亿元,负债率较上年的逾200%有大幅下降,但仍达到106%。

融资新通道

不过,对于现在的佳兆业集团来说,佳兆业物业究竟能否成为行业领头者或许不是那么重要。据佳兆业集团此前的公告显示,“分拆物业可以使物业公司直接接触资本市场以进行股份,或债务融资,为其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充提供资金。”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佳兆业物业并未像其他物业公司一样选择“介绍上市”,而选择了直接IPO,后者需要发行新股,募集资金,“这从侧面反映出佳兆业物业对募集资金的需求更大。”

事实上,近来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存量时代,各地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也全面收紧,行业完全进入了“白银时代”。同时,随着金融去杠杆政策的深入,房企融资难问题愈发凸显,解决现金流不足、资金紧张等问题,而分拆物业板块,单独上市,无疑为房企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对佳兆业集团来说,更是如此。几年前,在“锁盘”危机、郭英成远遁香港、债务违约的连锁作用下,这家“深圳旧改之王”一下子背负了约650亿的债务,一度陷入了生死边缘。

不过,伴随着郭英成的回归,停牌了700多天的佳兆业一次性发布了2014年至2016年之间积欠的5份业绩报告,终于在2017年3月27日,获得了复牌的机会。复牌首日,佳兆业股价冲高,盘中涨幅一度逾80%。

佳兆业通过近两年的经营,顺利扭亏。2017年佳兆业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47.1亿元,同比上升49.8%;实现营业收入327.8亿元,同比增长84.4%。净利润从2016年的-3.48亿元增至2017年的30.44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佳兆业拥有旧改项目储备占地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其中深圳占比约37.2%,广州占比24.1%。

然而,随着深圳进入存量房市场,旧改项目业主要价高,利润低,红利期已经终结。据佳兆业2018年一季报显示,佳兆业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15729元,按年减少约4.7%。

事实上,佳兆业在2013年时,净利润就已达到27.8亿元。“消失的两年”对佳兆业的影响可见一斑。

不过,除了业绩上的“停滞”,佳兆业集团如今依然面临着的负债压力则是更大的问题。

据佳兆业集团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5.9%,总借款约1112亿元,有息负债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8.27%。其中约22.2亿元须于1年内偿还,约179亿元须于1-2年内偿还。此外,还有大额境外债将在2020年迎来第一批偿还期。今年5月,佳兆业又被曝光拖欠4亿元的股权转让款。

不算明朗的发展前景,给佳兆业的市值造成了不小的下滑压力,目前其市值已经跌到了203亿元。

主业遭遇天花板和高企的债务或许就是佳兆业集团不断“买买买”,从举牌美加医学,到收购A股的互联网公司明家联合,从买下南太地产17.7%的股份到争夺血液制品公司ST生化的股权,佳兆业集团的多元化布局遍布大健康、互联网、传统的地产,在实现多元化布局的同时,也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

物业板块的拆分上市,自然也是佳兆业集团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之一,只不过,佳兆业物业较同行来说相对逊色的增长,以及后方潜在的万科、富力的物业板块,佳兆业物业能给市场、给集团带来多少想象空间,能否解救高负债的母公司,尚是一个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