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牽手阿里、騰訊與京東,光大銀行金融科技怎麼玩?

接連牽手阿里、騰訊與京東,光大銀行金融科技怎麼玩?

同時,光大銀行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行電子銀行業務呈良好發展態勢,新版手機銀行、"兩朵雲"等特色業務均實現較快發展。結合各類高頻交易場景,光大銀行已經積累了上億的個人客戶數量,並不斷向企業端的繳費、信貸等業務邁進。

一、戰略合作升級:牽手金融科技巨頭拓展多項業務

1.牽手螞蟻金服:發展雲繳費與"數據共創實驗室"

5月22日,光大銀行與螞蟻金服、光大科技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雲繳費、金融科技等方面展開合作,具體開展合作的業務場景包括水電燃氣、物業、智慧城市建設、政府管理、行業服務、公租房、教育、醫療等便民繳費領域。同時,三方將共同探索建立"數據共創實驗室",研究普惠金融方向的數據模型、數據應用、雲平臺建設,最終推進光大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2.牽手騰訊集團:成立"光大-騰訊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

3.牽手京東金融:重點在於雲繳費場景與區塊鏈技術研究

5月29日,光大銀行和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選擇的業務合作場景,主要有:一是大健康產業,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醫藥電商O2O、醫藥電商B2C等合作;二是旅遊產業,探索智慧旅遊、旅遊理財等領域;三是商旅業務、電商物流領域,探索雲繳費、新型保險、直接投資基金等業務模式。另外,在技術投入上,雙方還將展開圍繞物聯網支付業務的流程設計與應用、基於區塊鏈的溯源防偽與智能合約、創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等合作。此前,在2017年8月,光大銀行就已經和京東金融展開戰略合作,當時主要將雲繳費登錄京東金融APP,在京東的金融平臺上開展聯合貸款、聯合風控、理財銷售、信用卡髮卡等業務探索,本次是雙方合作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創新。

二、開放"Tech+Fin"能力: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

從光大銀行上述的三個戰略合作事件來看,共同點就是無一例外地提到共建"實驗室",可見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科技的威力。在剛剛過去的4月和5月,不僅僅是光大銀行一家提出建立"實驗室",其他多家銀行也在聯手互聯網企業,並且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拓展。零壹財經梳理了近期主要商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的情況,足以見得"Tech+Fin"的開放、共享、共贏正在發揮成效。

接連牽手阿里、騰訊與京東,光大銀行金融科技怎麼玩?

三、"兩朵雲"支付場景切入:光大銀行凸顯繳費優勢

根據光大銀行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在移動金融業務領域,該行提出重點業務在於"兩朵雲",即雲繳費與雲支付。這一點從光大銀行5月份先後與金融科技巨頭開展的戰略合作領域,可以得到驗證,該行始終提到以雲繳費的支付場景為核心,不斷拓展場景式金融服務。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光大銀行移動金融客戶3823萬戶,其中活躍客戶較2017年同期增幅66%,移動金融交易替代率79.55%。

1.成立總行級雲繳費事業中心

2.打造涵蓋高頻支付場景的生態系統

光大銀行在打造移動端的客戶活躍度方面,採用自建平臺與外部合作搭建場景相結合的方式,從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等渠道切入,逐步形成該行綜合經營平臺,打造出數字化產融協同生態圈。在選擇高頻支付場景上,光大銀行提出重點在旅遊、健康、環保、新科技等國家重點扶持行業,並藉助互聯網巨頭的科技支持與互聯網基因優勢,將金融業務與個人生活方式、企業生產運營週期緊密結合,挖掘高頻使用的業務功能,通過銀行與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合作,有效提升用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