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付支付吃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严监管持续

智付支付吃巨额罚单 第三方支付严监管持续

执法检查、牌照收回、巨额罚单……监管风暴正席卷着我国支付行业,而21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处在风暴中心。

5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在网站发布题为《严惩支付机构为非法互联网平台提供资金清算、支付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消息,其中指出对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支付”)网络支付及跨境外汇支付等业务开展执法检查后的查实违法行为和处罚决定。

在处罚金额上,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罚款合计约为2561.38万元,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590.8万元。以上合计罚款共4152.18万元,成为今年第三方支付公司领到的罚款金额最高的一张。

据不完全统计,央行系统在2017年至今年4月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共计124张,罚款金融近亿元;另一方面,监管机构针对备付金存管、无证支付清查等下发了多项制度文件。

  被罚近4200万

据工商资料,智付支付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0111亿元,控股股东为智付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智付集团”)。2012年,智付支付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2015年获得外管局跨境外汇结算业务试点资格,2017年完成支付牌照续展至2022年6月,并在去年8月成为网联清算公司股东。

据媒体报道,在去年就有用户通过媒体爆料、社交媒体等方式,多次投诉智付支付为非法外汇平台提供支付通道。在今年年初的多张罚单中坐实此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分行于2017年12月底下发通知,要求智付支付停止新增业务开展,并在今年3月对智付支付作出全面停止业务,罚款人民币3万元的行政处罚;4月底,外汇局也公布了一张罚单,表示其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的业务范围、逃汇行为、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

也正是接连不断的罚单,人行深圳支行与外汇局深圳分局对智付支付展开了执法检查,最终开出了合计4152.18万元的罚款额。

“实际上,我司受到处罚是去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造成的结果。”智付支付在书面回复表示,“罚单和警示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司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对业务的合规管理控制出现了缺陷。”

智付支付官网显示,目前已推出一码付、智付钱包、易扫码APP、网银支付、点卡支付、代收代付、智汇通等,其中智付钱包还具有充值、预付费卡、全球购保险理财、跨境汇款等功能,而智汇通则为进出口电商解决付汇、收结汇等。

周昕律师表示,智付为外管局在规定的跨境支付类型外的业务提供了支付服务,是这次处罚的问题所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获得跨境业务试点资格后,基本上只能为几类特定的、有真实交易场景的商业活动来提供支付服务,如跨境学费、旅游费用等。”

“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业务上,交易的真实性难以控制,”路南对此补充道,目前跨境交易趋于电子化、交易品虚拟化,其次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买卖双方代理的购、结汇业务等难以审核其真实性,导致部分非法资金在我国境内的流动。

  实控人控股华平股份

工商资料显示,智付支付由智付集团控股,出资比例为93%,其总经理叶顺彭出资比例为7%。而智付集团注册资本2亿元,姚莉红直接持有49%的股权,叶顺彭、刘海东分别持有3%、14%股权。

叶顺彭与姚莉红为夫妻关系,刘海东与叶顺彭为兄弟关系。

“这样的家庭关系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并不普遍。”周昕律师对此表示。

智付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企业,涉及信息技术、通信、电子支付、投资担保等行业,但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并不亮眼。据公开资料,其2014-201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29.35万元、342.42万元、1342万元、1869.80万元。

4年累计净利润尚不足4000万元,这也让智付支付在此次4152.18万元的巨额罚单前显得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年末,智付集团全资控股的智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汇科技”)以8.07亿元的成交价收购了华平股份13.52%的股权,智付集团成为这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由于智付集团的财务状况与股权收购的资金极不相符,在其收购华平股份时,华平股份二股东熊模昌对智付集团的收购能力提出异议。熊模昌称:“智付集团近3年资产负债率高达93%以上,不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实力,亦不具备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据《华平股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的数据,智付集团在2013-2017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5%、94.35%和87.79%。

智付支付在书面回复中称:“与华平股份属于智付集团下不同的产业板块,各自独立运营。”

  行业洗牌

自1999年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以来,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为国人所熟悉,还是在2004年支付宝出现后。2011年,央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自此获得合法地位。

据Wind数据,2017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速44%。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至98.67万亿元,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为26.02万亿元,移动支付规模比例已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爆发,监管也愈发趋严。据网贷天眼统计,央行系统今年公布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共有29张,其中包括支付宝、拉卡拉、通联支付、联动优势等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

2017年底开始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全面升级,央行和相关机构从备付金、跨行清算、业务许可、条码支付等方面密集出台文件,组合拳清理整治支付市场。

今年4月末,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2018年重点抽查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对支付行业检查的重点,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的217号文、218号文和296号文相继落地。

“所以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来做跨境支付业务,认为这块仍有拓展空间,而且在经营中多数都有一些超越规定范围的业务。但从智付的巨额罚单也能看出,这块正面临着强监管。”周昕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经强调:“支付产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供给和需求有些失衡、供过于求,支付机构之间存在过多竞争。”。

对此,央行正在通过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加大市场退出力度。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自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央行累计发放271张支付牌照。截至2017年底,这一数据减少至218张,其中有28张支付牌照被注销,部分支付牌照被整合。

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现行的监管,路南认为仍有更多空间,他表示:“仅以指导性的意见或部委规章的形式来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专门性、层级高的针对性立法,不利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