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道:這場債務來襲,誰熬會不過這個寒冬?

中央的三大攻堅戰裡,第一條就是防風險。監管剛性化是未來的趨勢,這一點,不會因為市場有人哭就會改變。

殭屍企業出清,可不是說說的,必須死掉一批。不死行不行?不行。

畢竟,有些人掛了,是為了其他人更好地活著。

1、嘣嘣嘣

最近財經圈流行一個段子:

“少年,你有沒有聽過嘣嘣嘣、嘣嘣嘣……”

“什麼嘣嘣嘣嘣?”

“嘣嘣嘣就是,天房崩,天房崩完,環保崩,環保崩完園林崩,園林崩完華信崩……”

沒錯,說的就是最近頻繁上演的違約潮。現如今不僅普通老百姓摸不著頭腦,心裡充滿恐慌,就連金融從業人員,也是人心惶惶“我上次對接的那個產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呢”。

自4月中旬以來,信用債市場像著了魔一樣,違約事件接連不斷。大家都在擔心一件事,違約會不會擴大化?政府對待違約的態度究竟是什麼?

到底是“放水救一波”,就像2014年那樣。還是強忍著“債市違約常態化,整體風險可控”“ 違約個案不改債市穩健大局”。

如果是前者,後果是什麼,你懂我懂炒房客更懂。如果是後者死扛,那麼我們即將看到的局面,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沒有大水漫灌了;

壞消息是:我們迎來了違約常態化。

現在只是剛剛開始,而不是結束。

2、違約常態化

什麼?才剛剛開始,就這已經嚇得市場顫三抖了。

今年以來,違約案件陸續爆發,我們發現這次的主體蔓延非常廣,從原本信用度極高的的上市公司主體,到隱形的地方融資平臺。

關於債市違約的看法出現一些悲觀情緒,不時出現“違約潮”“爆雷”等一些誇張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在的違約,只是灑灑水啦。

作為信用債融資主板市場的銀行間市場,信用債違約率處在相當低的水平。從數量看,年初至今新增的債務融資工具違約主體僅有4家。從規模看,年初以來共有71億元債務融資工具違約,僅相當於2016年同期143億元的49%。當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累計發行32萬億元,違約率為0.2%,扣除已延期兌付或重整完畢的債務融資工具,違約率為0.15%。

中國的違約率處於偏低區間,如今爆發的違約事件,也確確實實是個例。只不過今天的案件裡,上市公司的佔比過高,名氣大,傳播力廣而已。

塵道:這場債務來襲,誰熬會不過這個寒冬?

說實話,這點違約,根本不應該是大家關注的重心,甚至什麼違約潮引發的房產崩盤,政府破產,更是白日做夢。

這件事,帶來的真正影響,是我們看到了,政府在打破剛兌上的決心。每個人都要用心去想,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你自身利益,是好事還是壞事?你自己處在怎樣的位置?

違約“常態化”,將重新定義市場的信用風險溢價,這對中國資本市場是好事。

但讓市場選擇,出清換血。簡單幾個字後面,可關聯著大家的投資本金。

3、必須掛掉一批

這次的違約潮,我們發現和過去不一樣,就是必須死一批。

我們分析本輪違約的真正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1、 經濟下行,還款能力弱;

2、 市場面資金緊。

但是,很難說是這些因素的根本性影響。而且今年以來,至少一季度的數據顯示經濟仍保持強勁的增長,經濟並沒有明顯收縮。市場資金面雖然偏緊,但配合降準,債券市場年初還出現過小牛市。整個債券市場是安全的。

塵道:這場債務來襲,誰熬會不過這個寒冬?

觀察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指標來看,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或7天拆借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情況,資金面並沒有太緊。利率小幅上行並不是導致當前違約的主要原因。

所以,這輪違約不能怪經濟下行,也不能怪經濟週期,更不能完全歸咎於利率因素。

塵道:這場債務來襲,誰熬會不過這個寒冬?

所有的融資渠道,全部被政府一道道的管起來了。非標(主要受資管新規的約束)、股票質押、融資租賃等各個方面全面收緊,這導致了在過去狀態下可以找到錢的模式,現在不靈了。

本次所謂的“爆雷”,更多地是由於“金融強監管”以及“政府債務強監管”所引發的廣義信用收縮。並且在發行人的不合理應對下,以及市場投資者恐慌情緒的推動下,形成了“信用收縮——違約”的閉環。

甚至可以說,這也是政府迫切希望看到的。殭屍企業出清,可不是說說的,必須死掉一批。不死行不行?不行。

這些都是早就寫在文件裡的東西。近期發佈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強調:

“要有序處置債券違約風險。”

監管層堅決處置風險的決心沒有動搖,穩妥處置風險的耐力和定力也沒有放鬆,業界主流看法都支持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提升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