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評級經濟學家:國際清算銀行加密貨幣報告存在六大謬誤

“不要否定比特幣,而是應該加深對更先進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基本構建模塊的理解。”

Juan M. Villaverde來自魏斯加密貨幣評級(Weiss Cryptocurrency Ratings),也是知名經濟學家,對於最近國際清算銀行發佈的加密貨幣報告,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全文如下:

魏斯評級經濟學家:國際清算銀行加密貨幣報告存在六大謬誤

我對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期望很高,因為他們是中央銀行的中央銀行,是現代金融的全球巨頭。但現在我感到很失望,至於原因,我稍後會解釋。

最初,當我聽說國際清算銀行要發佈加密貨幣報告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期待的,因為我覺得他們會給出一個平衡、理性且準確的評價。我曾預計,國際清算銀行的加密貨幣報告將覆蓋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優缺點,包括區塊鏈技術的成績和挑戰,還有創新和陷阱。

但是,國際清算銀行發佈的年度經濟報告更像是在討論一個熱門話題。不是嗎?他們那個關於加密貨幣的章節,標題竟然叫——《加密貨幣:超越炒作》。

而且,報告裡充斥著大量錯誤信息,對開發人員、投資者、以及監管機構關注的問題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不僅如此,這份報告甚至忽略了法定貨幣——過去十年金融行業裡的夢魘。

報告首先忽略了自2008年以來一直困擾金融世界的災難(或者說是,近乎於災難吧),事實上,恰恰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激發了比特幣的創造。

搞笑的是,他們一上來就“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一番:

“在很大程度上,獨立的中央銀行實現了貨幣穩定、維護社會經濟和政治利益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可以被準確地定義為——在國家內享有公眾信任的、由負責任的機構支持的、不可或缺的社會公約。”

負責?公眾信任?好吧,有時候可能是的。

然而,即使在大多數所謂的民主國家裡,中央銀行其實沒有真正地做到民主化,而往往受到那些大型金融機構和金融精英的影響。

當華爾街知名投行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宣佈破產之後,世界各國央行突然宣佈放棄此前的貨幣政策,又匆忙建立了一套新的貨幣創造機制,在發行了數千億美元的整個過程中,公眾有發言權嗎?

當華爾街救助計劃變成了一項為期九年的不間斷“貨幣印刷活動”——而被他們美其名曰為“量化寬鬆政策”時,公眾有發言權嗎?

當希臘出現債務危機,歐洲央行覺得對其強制實施最嚴厲的緊縮經濟措施時,公眾有發言權嗎?

很不幸,都沒有!

這些中央銀行的決策,已經遠遠超出了對銀行業的營銷,正如魏斯評級公司創始人馬丁·魏斯曾說過,美聯儲極端的貨幣增發可能是導致財富集中和激進政治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國際清算銀行報告中有太多問題缺陷和錯誤,主要可以歸結為六點:

問題一:國際清算銀行認為,只有超級計算機才能滿足交易驗證的要求,而且當數百萬用戶同步TB規模的分類賬時,由於數量級異常龐大,可能會導致互聯網停止運轉。這種判斷完全不對,大多數加密貨幣平臺允許用戶與其網絡進行交互,而無需同步分類賬的全部歷史記錄。

問題二:國際清算銀行關注了比特幣的高能耗,但卻忽視了加密貨幣的效率,而且現在很多加密貨幣已經選擇權益認證挖礦模式。

問題三:國際清算銀行錯誤地指出,加密貨幣沒有內在價值。然而,隨著以太坊的引入,顯然已經給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如今,很多加密貨幣都是多中心化生態系統的激勵,其內在價值是不能被否定的。

問題四:國際清算銀行認為,比特幣無法保證支付的最終結果。然而諸如Stellar,Ripple,EOS,NEO,Ontology和Hedera Hashgraph等加密貨幣,都採用了拜占庭容錯(BFT)共識協議,該協議能夠保證100%付款已被確認接受。

問題六:國際清算銀行表達了對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波動的擔憂。但是,這其實是因為加密貨幣流動性不足造成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密貨幣越來越成熟,勢必會獲得更多流動性,價格也會趨於穩定。

最後,想給國際清算銀行三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一、不要否定比特幣,而是應該加深對更先進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基本構建模塊的理解;

二、永遠不要低估開發人員的能力,他們不僅完全理解你們提出的問題,而且已經開始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了,比如閃電網絡、拜占庭容錯、以及分片網絡等;

三、睜開雙眼吧,看看更具包容性的加密貨幣系統帶來的好處。如果擁抱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或許能夠實現順利的過渡轉型;而如果你們故步自封,或許會面臨顛覆性和革命性的轉型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