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军队进行的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苏联红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彼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苏联红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苏联红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撤退。

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联红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希特勒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联红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联红军产生致命威胁,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苏联人收复了所有失地,征服了整个东欧,一路攻入德国,占领了柏林,并赢得了战争。德军再也不能反击或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再也不能发达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开始了长途撤退。

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3千多辆,但会战的胜利使苏联红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联红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解放了基辅,苏联红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会战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在组织方面军群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的新经验;新编组的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大战果的梯队;航空兵彻底夺取了制空权。苏联红军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选择行动时机适宜等。

但在此役中,显示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远在苏联之上,证明苏联军官即使吸收了实战经验,将领的盲目指挥令到苏联在后期仍然要蒙受更大的损失才能换取胜利。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军的三倍。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点。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国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认为,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国党卫军下辖的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党卫军装甲部队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战斗中,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确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较少。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党卫军装甲部队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损失了48辆。这同苏联红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需要大修的坦克只有350辆。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联红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联红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1500辆坦克。”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德国党卫军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苏联红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红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制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

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苏联红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 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联红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苏联红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联第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如果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欧洲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联红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

1943年第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党卫军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党卫军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史学家们指出,最新披露的档案使人们对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德国法西斯在二次大战中注定失败的命运。历时50余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于1943年8月23日以苏联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会战后,苏联红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转入了战略进攻。斯大林在评价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说:“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历史上的今天——1943.7.5 二战最大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