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爲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原文標題:《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今天我們來說說關羽的最後一戰:樊城之戰。這一戰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一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戰。對關羽來說,這既是一次輝煌的勝利,也是一次悲慘的失敗。說是輝煌的勝利,是因為這一仗的初期關羽的表現非常精彩,可以說是把關羽推向了他軍事生涯的頂點:他先是水淹七軍,後又斬殺龐德,直接嚇得曹操開始考慮遷都。而說是失敗呢,是因為在後期關羽卻突然崩潰,最後敗走麥城,被俘身死。關羽這種過山車般的遭遇,和抗美援朝時期的麥克阿瑟頗為相似。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我們今天主要來看一下關羽失敗的原因。關羽的失敗可以說是兩方勢力共同絞殺的結果。一方是曹操。可以看到曹操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派了大量的援軍來救援樊城。先是于禁的七軍,然後又是龐德、徐晃;而且還有張遼的援軍正在趕來。曹操之所以如此積極的救援樊城,是因為樊城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門戶之地。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另一方面來自於孫權。可以說關羽背後的孫權比前方的曹操更加致命。孫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襲擊關羽,是因為一方面關羽曾經在求親問題上羞辱過孫權,雙方之間有這麼一箇舊仇;另一方面的更是因為荊州實在是太重要了。荊州地處三國的中間,所以三國任何一方拿下荊州都能獲得巨大的戰略優勢。而且荊州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劉備卻賴著不還。所以孫權才不顧孫劉聯盟,襲擊關羽的後路拿下荊州。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徐晃的援軍到來與樊城的曹仁匯合後,關羽攻克樊城的希望也就沒有了,所以關羽不得不引兵撤退。關羽總共帶了3萬人,經過前線的作戰,損失了大約有一萬,所以當時的關羽手裡還有兩萬多人,而且是兩萬精兵。再加上關羽平時愛兵如子、深得軍心,所以雖然攻擊樊城失敗,但按常理來講,此時關羽面臨的問題應該並不嚴重。但是實際發生的情況卻是災難性的:關羽退兵之後,兩萬精兵傾刻瓦解,直接將關羽置於死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驢叔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第一方面,是因為軍紀不嚴,導致對軍心不利的消息散佈到全軍。關羽在撤退過程中派了一個小隊到前方探查軍情,而此時的荊州實際上已經被吳軍的呂蒙佔領。但狡猾的呂蒙在遭遇了這支小隊之後,並沒有攻擊他們,而是把他們請到了荊州城,讓他們巡視了全城。這些關羽士兵看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可以說是對百姓秋毫無犯。這使得這些家在荊州的士兵非常的放心,甚至還有些感激呂蒙。

在這些探查情報的士兵返回關羽軍營之後,發生了對關羽來講非常不利的情況:關羽手下的士兵都跑來問這些返回的士兵荊州內情況。在得知荊州城秋毫無犯、自己的家人安全無憂的情況下,這些士兵都放心了,自然也就失去了跟著關羽攻打荊州的鬥志。所以可以說是關羽的軍紀不嚴,導致了不利情報的擴散。如果軍紀嚴明的話,那這些探查情況的士兵回來後應該直接向關羽稟報,這樣關羽就可以在瞭解到這樣的情況之後將這些瞭解情況的士兵軟禁,防止不利消息的擴散,也就避免了軍心渙散。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第二方面,荊州被佔領,對這兩萬士兵的心理產生了非常大的不利影響。他們的妻兒老小都在荊州。在荊州被吳軍佔領後,這些士兵自然就會擔心自己妻兒老小的安全,擔心他們會不會被吳軍傷害,這就相當於吳軍手裡握有了這兩萬士兵的家人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吳軍又釋放信號,表示你們的家人都很安全。這就使得這些士兵完全沒有了戰鬥的慾望。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第三方面,是繼續跟隨關羽作戰的話,取勝的希望渺茫。關羽前方進攻不利,後防又被人端了老窩,此時的關羽可以說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在這種情況下,取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士兵們肯定還會擔心,如果堅持去攻打荊州,那麼就完全有可能惹怒了吳軍,導致他們傷害甚至殺害自己的家人。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即便荊州拿下,對這些將士們來講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親情的召喚下,這些士兵放棄了關羽,而選擇了回家與家人團聚。

關羽愛兵如子,樊城之戰又沒大敗,為何2萬將士都狠心離他而去?

由此可見,雖然表面上看關羽的失敗有點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卻是非常必然的。一代名將關羽在人生巔峰時刻,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實在是可嘆又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